紀東是周總理生前最后一位秘書,一九六八年,他到西花廳工作時,周總理已經是一位古稀老人了。紀東后來在回憶錄中說:
“在總理身邊工作了8年,我未見總理休息過一個星期日、過一個假日。”
“大年初一我推開他的房門說,‘總理,我給你拜年!’他說‘是啊,我也聽到外面的鞭炮響了,今天是大年初一啦。’但他老人家還是坐在那里辦公。”
周總理一生為國家和人民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直至最后積勞成疾,一病不起,整個過程中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從未聽他說過累。直到臨去世前的第8天,周總理才第一次,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說出“我累了”三個字。
新中國成立之后,周總理一直擔任總理。按照過去的說法,他的職務相當于我們國家的丞相。古代丞相手下是有六部尚書和侍郎幫他干活的,周總理的手下也有一班精兵強將。
五十年代的時候,有四、五個副總理幫助周總理。后來到了七十年代,一度擴充到了十幾人,但是這么多的助手,終究也沒有緩解周總理工作的壓力。
紀東剛到周總理身邊的時候,正是新中國進入特殊十年的第三個年頭。那個時候,周總理感受到了比過去幾十年更大的壓力。
“九一三”事件之后,別有用心之人把矛頭直接對準了周總理,將他當成了奪權路上最大的障礙。周總理的身邊雖然有那么多人,但是也架不住前述四人不斷給他制造麻煩。
比如一九七一年的時候,國務院要搞一個文化方面的改革,別有用心之人就非說自己不懂,硬把國務院的文件給周總理退回來了。
還有人當時一直吵著要見外賓,等到國務院安排好了,她又臨時決定不去見了,這些事全部都要周總理親自來善后。
那個時候,黨內的干部對于新中國的前途和未來,有著截然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周總理要做的是平衡他們之間的關系,盡量做到不偏不倚,但是這件事情其實是很難辦到的。
一九七〇年的夏天,紀東在給周總理整理辦公桌的時候,找到了一首總理寫下的詩歌,這首詩如實地反映了周總理當時左右為難的心境。
詩里說:
不公與不干(西廂記)
做天難做二月天,
蠶要暖和參要寒。
種菜哥哥要落雨,
采桑娘子要晴天。
在那十年里,別有用心之人是非常猖狂的。陳云說,幸好當時我們保住了周總理,沒有他,后果是不堪設想的。但是見著一個個對手都被自己掰倒了,這些人對周總理的恨意也就更深了。
別有用心之人想盡了各種辦法,對周總理和他身邊的人進行惡毒攻擊。一九七四年一月,耿飚就找到周總理說想辭職不干了。周總理一問,他就說有些人在大會上對他進行點名攻擊。
周總理就笑著對耿飚說:
耿飚同志,我要對你說三句話。第一句,人家要打倒你,不論怎么打,你自己不要倒;第二句,人家要趕走你,無論怎么趕,你自己不要走;第三句,人家想整你,不論怎么整,你自己不要死。
這些話又何嘗不是周總理對自己說的呢,壞人越是想打倒你,弄死你,你越不能讓他們得逞。紀東說,周總理有一次曾經對他講過,自己不能死也不能倒,也不能出現其他的問題。
周總理還說:“除非我自己把自己打倒。”為了他終生堅持的理想,為了國家的前途和未來,他不會給那些人機會。
當年別有用心之人在中央橫行霸道,與他們正面對抗的大多都被趕下了臺,甚至送進了監獄,剩下周總理一人苦苦地支撐著大廈,壓力實在太大,在這種情況下,他從來不會說累。
很早以前,周總理就有日夜顛倒的工作習慣。那十年開始之前,雖然周總理作息時間顛倒,但是還能保證七個小時的睡眠,等到六十年代中期以后,他睡覺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
從周總理生前的日記,我們可以看到他當時的作息時間表。幾乎都是每天凌晨三、四點睡覺,到了第二天下午三、四點起床。
后來就變成了通宵不睡,熬到早上七、八點才睡。再后來檢查出來患癌,周總理預感到自己的時間不多,為了爭分奪秒,他就一直熬到早上九、十點鐘才休息。
一九七四年的四、五月間,當時周總理已經被查出患癌,但是他不敢去住院,因為很快就要到“四屆人大”換屆選舉的緊要關頭了。
那個時候周總理支持鄧小平,而別有用心之人卻想推自己人上臺。周總理因為政務吃不下,也睡不好,過度勞累一度導致他在辦公室時昏厥。每晚睡覺前,一定要吸氧、服用安眠藥。
周總理的作息有嚴格的時間安排,到了點就讓侍衛叫醒自己,一次叫不醒就叫多次,絕對不許自己耽誤時間。
國務院開大會的時候,周總理總是站著發言。當時他七十多歲又患有癌癥,骨瘦如柴,站得久了體力不支,就把背靠在椅子背上,繼續講。
有一些老同志看不下去了,就讓周總理坐下來發言,周總理說:“不行啊,我一坐下來就會睡著的。”結果就這樣拖到當年的六月,因為病情加重才在毛主席安排上住進了305醫院。
進醫院住了幾個月,到了年底剛動完一場大手術還有便血的周總理,就登上了飛機,因為他要去長沙找毛主席做重要的工作匯報。
當時國務院安排了兩個批次的飛機,準備先送周總理去長沙,半小時后再讓另外一個批次的飛機飛過去。可是別有用心之人一合計,為了打鄧小平的“小報告”,就提前飛去了長沙。
周總理的身體情況本來不適合登機,但是為了國家的命運和前途,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到了長沙,周總理和毛主席徹夜長談。
這次被載入史冊的會談之后,“四屆人大”組閣成功,周總理繼續擔任國務院總理,而鄧小平則被任命為國務院第一副總理,為后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打下了基礎。
再反觀千里迢迢坐飛機去找毛主席“打小報告”的別有用心之人,最后則是受到了毛主席非常嚴厲的批評。
從一九七四年夏天住進305醫院算起,到周總理最后辭世。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他共做了十四場手術,最后瘦得體重只有61斤,他身邊的工作人員看了無不落淚。
可是周總理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不入苦海誰入苦海?”他把為新中國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當成了自己唯一的使命。
周總理進入305醫院是在一九七四年的夏天,但是事實上他早在一九七二年就被查出癌癥,并且很快發展到便血。
紀東說當時周總理外出辦事,乘車回來的時候,車就停在離西花廳不到二十米的地方,就是這樣他都沒有辦法自己走回去。
好幾次紀東去接周總理,車門一打開,周總理整個人就撲倒在紀東的肩頭,得靠著他扶著,慢慢地一步步挪進家門。
工作人員心里不忍,就對周總理說:咱們能不能先休息個三五天,等休息好了再工作啊,可是周總理卻說:
總理,總理,我是全國人民的總理啊。這個時候我不管誰管,我不干誰干?你們看看我怎樣休息得成。
當時周總理的對手個個身強力壯,時刻挖空了心思,不斷地給他制造麻煩,他怎么敢休息。于是只能這樣強撐著干,有時竟然超過三十個小時不休息。
要知道,周總理可是個七十多歲,身患重癥的病人啊!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周總理的生命進入倒計時,當時他在病床上不能動,紀東帶著兩個同志去醫院探望他。
周總理一看到紀東幾人就說:“你們來了,我累了,問家里的同志好。”說完這幾句簡短的話語之后,周總理就馬上昏迷了。
周總臨去的前幾天,一直叫醫護人員給他放他最喜歡的《國際歌》。這首歌承載著他少年時代濟世救國的夢想,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一直用它來鼓舞自己的精神。
七十年代的中國風云動蕩,每天都有新的事件在發生。周總理絕不允許有任何人來毀掉他和毛主席,還有所有共產黨人奮斗了一生才換來的祖國安寧。因此他也不敢有一刻松懈,只能時刻睜大著眼睛,環顧四周的一切。
一九七六年,周總理去世的前一天,侍衛張樹迎對作家舒云說,他擔心周總理這回起不來了,因此想安排工作人員去見他老人家最后一面,如果不能及時安排,恐怕留下遺憾。
當時西花廳里的廚師、司機、警衛班的戰士們,有好多已經很久沒見過周總理了,但是這件事還不能大張旗鼓地辦。
于是大家決定趁周總理睡著了再去,結果周總理一整天在病房里一直睜大著眼睛,沒有睡覺,一直拖到深夜十二點。張樹迎和大家商量,改第二天再去,沒想到第二天周總理就與世長辭了。
老一輩的人常說,周總理是活活累死的,這話一點都不假。長期的生活不規律,再加上查出癌癥后沒有好好治療,沒有留時間養好身體是他在一九七六年元月病逝的主因。
這樣的結局并不是周總理想要的,只是在國家的前途和個人的命運之間,周總理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為了新中國的未來,為了億萬中國人民的福祉,他寧愿付出個人的生命。
為造福國家和人民,周總理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的高風亮節不只感動了中國人民,也感動了聯合國。一九七六年一月九日,周總理去世次日,聯合國決定為他降下半旗。
- 參考資料:
- 《周恩來逝世39周年 揭秘周總理生命中最后的時光》——《人民網》,2015.01.08;
- 《周總理生命的最后日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8.09.17;
- 《周恩來逝世前后的日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6.02.29;
- 《周總理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黨史博覽》,2016.01.01;
- 《難忘周總理最后的日子》——《雷鋒》,2016.03.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