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后,按照文藝為勞動大眾服務的原則,對于我們的藝術作品進行了修改,舊社會的一些糟粕都去掉了,提倡新的更文明的藝術風格,比如侯寶林大師作為相聲改革小組的成員,為勞動人民改良了新相聲。但是,生產隊大田勞動的人們,最大原因可能就是文化程度所限,新的藝術形式還沒有澆灌到他們,在比較落后的農村,生別是生產隊大田,這樣不受約束不受限制的地方,人們最大的樂趣可能就是開一個黃色玩笑,來一個占大輩撿便宜等。
但是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在八十年代前,文化沒有普及到了的農村,開黃腔占大輩這樣的事情,也有著絕對的規律和底線,是被道德嚴格限制的。比如說開黃腔,一個男人暗示與一個女人有那一層關系(絕大多數是實際上沒有),只是開玩笑,但這個男人只限于小叔子和嫂子。這里的小叔子和嫂子還不能是親的,也就是說,小叔子不能和自己親哥哥的媳婦開玩笑,因為在古代禮教里,老嫂如母,小叔子第一次見嫂子還得行大禮。
在生產隊大田里勞動的那些人,因為他們很可能世世代代就生活在一起的,里面的親戚關系一般十分明確,一個男人該對哪個女人說,你家爺們不在家,我去你家,這一類的話,那僅限于不是親小叔子和嫂子之間玩笑,哪些人該開這樣的玩笑,還是不該開這樣的玩笑,那將是十分明確的。如果不是這樣,比如說大伯哥和兄弟嫂婦之間,別管大伯哥與這個兄弟嫂婦的丈夫是不是親的,那都不允許的,如果開了這樣的玩笑,會被眾人看不起,甚至有可能被打,會被周圍的人看不起,后果就是辦事不靈,得不到眾人的幫助等。
至于隔輩之間的男女,那也是不能開黃腔的,不能開一些玩笑,暗示有那一層關系,否則也會被看不起,甚至在特殊時期,會被掛著破舊的鞋子走一走等。這樣的限制和底線,也是封建禮教的一部分,所謂的禮,就是現代管理中的制度和秩序,我們中國能有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有封建禮教,約束著個人的行為。
八十年代之前的人們開黃腔,大多數還是因為沒有文化,到了八十年代,沒有了生產隊,農村那些當民辦教師的,當赤腳醫生的,在城里上班的,只要給自己標榜上文化人,就不愿意開黃腔這樣的玩話了,更不愿意占大輩等。到了九十年代,農村的人也都到城市打工的,給自己標榜到了大城市的人,再回到農村,也很少再開這樣的玩笑,因為在城里,他們最怕別人說他是農民。
在九十年代,一男一女兩個人相識,攀關系的時候,都是說,我以后該叫你姐姐呢,還是叫你嫂子。一般男的會表明:我以后就叫你嫂子吧,叫了姐姐就不能開玩笑了。
到了新世紀,隨著網絡的興起,還有手機短信的加持,開黃腔占便宜這樣的事情不受現實限制了,三俗相聲給我們的展示又是不受限制的,這到底是文明的進步呢,還是道德修養的下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