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至12日,英國財政大臣蕾切爾·里夫斯(Rachel Reeves)率領英國央行行長貝利、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首席執行官亞迪、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施維默、匯豐銀行董事長杜嘉祺、渣打銀行集團主席韋浩思等一行人,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
里夫斯是繼英國外交大臣拉米去年10月訪華后,工黨政府中第二位訪華的英國內閣大臣。同時還是繼2019年來,首位訪華的英國財政大臣。
里夫斯先后與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和副總理何立峰會面。在何立峰和里夫斯會面當天,雙方不僅重啟了時隔六年的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還達成了69項成果,將為英國未來五年帶來6億英鎊的收益。
然而,此次英國財長訪華正值英國經濟被陰云籠罩之際。
英國借款成本在最近幾個月持續上升。就在上周,英國的10年期借款成本達到了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英鎊兌美元匯率也在上周五跌至1:1.22美元以下。此外,英國2024年9月和10月的經濟增長處于停滯狀態。
在英國國債、英鎊以及英國經濟都在承受著巨大壓力之時,里夫斯仍然堅持出訪中國,遭到了來自英國國內多方抨擊,其中在野的保守黨甚至指責她此舉為“逃跑”。
01
堅持出訪,原因為何?
面對眾多爭議,1月14日,回到英國的里夫斯立即在議會發表講話,為中國之行“申辯”。
里夫斯堅持認為,她在中國訪問了北京和上海,為英政府實現“首要任務”——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她強調稱:“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我們第四大貿易伙伴,不與其接觸根本不是一個選項。”
里夫斯表示,英國“必須在啟動經濟增長計劃方面走得更遠、更快”。她還說,她和財政部“仍然致力于遵守這些財政規則”,包括通過稅收收入支付日常開支,并將債務占經濟的比重降低。“英國人民值得更好的。”她說到。
加強金融服務合作是里夫斯此次訪華的核心目標。在上議院發表講話時,里夫斯表示,此次與中國達成的6億英鎊經濟效益代表著“英國企業在海外貿易的切實利益”和,并釋放了雙方“加強貿易與投資”的信號。
據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稱,中國在線快時尚零售商Shein計劃于今年上半年在倫敦上市,前提是其首次公開募股(IPO)能夠獲得英國監管機構的批準。此次里夫斯訪問中國,可能有助于Shein獲得所需的監管批準。
英國國家銀行董事會成員、經濟學家杰拉德·萊昂斯表示:“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他們的經濟正在價值鏈上攀升,而英國憑借其在服務和金融服務領域的專業知識,可以在這方面提供一些幫助。而從英國的角度來看,我們希望看到更多來自中國的投資和更多與中國的貿易,這對雙方都有利。”
02
中英關系經歷起伏
近十年來,中英關系經歷了起起伏伏。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英國給予習主席超高規格禮遇,向世人展示了英方對中英關系的高度重視,以及對中英合作的深切期待,中英關系由此開啟“黃金十年”
在訪問期間,時任英國首相的大衛·卡梅倫還邀請習主席在白金漢郡的一家鄉下酒吧小酌,一時被傳為佳話。
2018年新年伊始,英國時任首相特雷莎·梅成功訪華。中英關系實現“開門紅”,中英關系“黃金時代”得以延續。
但在那之后,英國首相頻繁更換,中英關系也一度陷入低谷。
在鮑里斯·約翰遜執政時期,英國戰略將中國定義為“系統性競爭對手”。
而“短命首相”伊麗莎白·特拉斯曾打算使用更強硬的措辭,即使用“威脅”一詞來形容中國。
在特拉斯之后上臺的里希·蘇納克,于2023年10月開始擔任首相。他上臺后,一直面臨著來自保守黨內部的壓力,即要求他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立場。
蘇納克在上任后首次外交政策演說中為中英關系重新定調,聲稱過去10年英中的密切經濟關系是“天真的”,以前的中英關系“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里約熱內盧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會見了當年7月當選英國首相的斯塔默。新一屆英國政府將如何發展與中國的關系,備受各方關注。
財政部表示,里夫斯此次訪華,正是履行斯塔默與習主席去年達成的“探索更深入經濟合作”的承諾。
03
前景暗藏危機?
據《衛報》1月11日報道,在上周啟程前往中國之前,里夫斯會見了英國工業聯合會(CBI)的雷恩·牛頓-史密斯、英國制造業協會(Make UK)的史蒂芬·菲普森以及英國商會(BCC)的謝萬·哈維蘭,討論政府如何幫助企業發展。
由于英國企業仍受“脫歐”影響的困擾,原來的開放邊界被各種壁壘和監管取代,近年來,英國在關鍵領域的貿易額有所下降。
英國包容性貿易政策中心(CITP)的數據顯示,與“脫歐”前三年相比,英國食品和農產品對歐盟的出口在“脫歐”后的三年平均下降了超過16%。因此,有分析認為,鑒于中國對14億人口的糧食安全問題的關注,如果英國能減少出口商的貿易壁壘,將食品和農產品出口到中國,或將被視為“脫歐”后的一個關鍵機會。
上個月,里夫斯就表示她希望與中國建立一種“務實的”關系。中國是英國的第五大貿易伙伴,去年對中國的出口額達320億英鎊。里夫斯堅持認為“當符合我們國家利益時,我們應該進行貿易并尋求投資”。
然而,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思義(John Ross)此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中英關系上下起伏的背后“有美國的身影”。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在里夫斯到訪上海時,有媒體曾問及她對特朗普即將上任的看法。里夫斯再次重申,英國與美國確實有“非常特殊的關系”,盡管她相信特朗普再次執政不會影響英美兩國貿易持續增長,但包括她在內的英國官員制定政策與采取措施的基礎,“(仍是)以英國的國家利益為出發點。”
里夫斯出訪前也曾明確表示,英國希望在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保護主義面前高舉“自由和開放貿易”的旗幟。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劉英研究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時里夫斯訪華、英國調整對華關系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美國總統換屆新政府上臺,特朗普提出要對多國加征高關稅,這將抑制世界經濟的增長,也對依賴世界經濟的英國帶來巨大沖擊。對英國來說,同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中國加強合作,將有助于為英國經濟增加更多彈性和發展空間,同時減少對美政策變化的依賴。英國外交需在美國與歐洲之間尋求平衡,工黨政府力圖修復與歐盟的關系,同時維持與美國的‘特殊關系’’,而對華合作被視為在歐洲和美國之間尋求戰略獨立的一種體現。盡管工黨政府正有意修復中英關系,推動雙邊關系重回務實合作的軌道,但特朗普的潛在擾動依然不可忽視。”
特朗普承諾對美國進口商品征收20%的關稅,對中國商品征收60%的關稅。在市場不確定性推高借貸成本的情況下,里夫斯的財政回旋余地變得極為有限。
英國財政研究所(IFS)副主任本·扎蘭科稱:“就目前情況來看,里夫斯可能面臨一系列令人不快的選擇。這種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國國內財政困難和全球經濟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但這也反映了英國政府的一系列選擇和相互矛盾的承諾:如果嚴格堅持目前的財政政策,同時就只能留出最小的回旋余地。”扎蘭科補充道。
在2025年伊始,英國財長頂住各方壓力,率領英國金融界巨頭訪華,并且時隔六年后重啟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可以說為中英關系回溫開了個好頭。
然而,英國作為美國最重要的政治盟友,在特朗普上任后,如何應對美國要求其對華強硬的“威逼利誘”,執政的工黨將如何面對在野對華鷹派的壓力?“內外夾擊”下的英國又將如何發展對華關系?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部分素材來自英國廣播公司、《每日郵報》、《衛報》和《21世紀經濟報道》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 The End -
文 彭琳
內容合作或商務合作,請發郵件至:editor@thechineseweekly.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