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年間,湘黔邊境的苗民起義波瀾壯闊,乾隆皇帝為了鎮壓這場起義,不惜調動七省兵力,從湖廣江浙一帶搜刮錢糧,打造槍枝、制作彈藥,源源不斷地通過水路運往瀘溪浦市。乾隆皇帝在金鑾寶殿上自信滿滿,對眾臣夸下海口:“此次剿苗,兵多糧足,蠻苗不過是甕中之鱉,手到擒來。”
然而,苗民起義的領袖吳八月聽聞浦市到了“寶貨”,心中暗喜,他決定親自出馬,去打個“收條”。八月化裝成闊老板,幾個苗軍扮作隨從,大搖大擺地進入浦市城。守門的清兵盤查一番后,正要放行,王副將帶著一伙清兵檢查哨卡來了。他一眼看見身材高大、目光炯炯的吳八月,心中一驚,覺得似曾相識。
“不錯,我來‘長生藥號’賣過鹿茸、天麻,將爺要買幾支么?”吳八月機智地應對,示意隨從取出鹿茸、天麻遞給王副將。
“好補藥,哈哈哈。”王副將笑道。
“吃了長生不老,嘿嘿嘿。”吳八月也笑著回應。
在城中,吳八月仔細觀察了王副將的衙門、銀庫、糧庫和彈藥庫,心中記下了許多記號。他找到“金鳳凰桐油商號”的老庚周老板,商量好弄船、找碼頭工人的事宜。
不久,探子向王副將稟報吳八月進城的消息。王副將猛然想起,那送藥的正是吳八月,他曾在城中殺了陳游擊。王副將懊悔不已,急忙下令全城戒嚴,捉拿吳八月。但折騰了幾個時辰,連吳八月的影子也沒見到。
夜深了,王副將疲憊不堪,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而此時,吳八月和他的隨從提著一桶油,摸到衙門背后,用系了長繩的鐵鉤甩上屋檐,鉤住枕木,輕松上了屋頂。他們將油桶、稻草鉤上去,鋪在天花板上,倒上桐油,敲燃火鐮點稻草。不久,衙門冒煙了,火舌吐出來了,清兵四散逃命,城里一片混亂。
義軍趁機除掉了守倉庫的清兵,銀庫、糧庫、槍支彈藥庫一個個被打開,挑夫苦力蜂擁而入,背籠裝、籮筐挑、黃桶抬,將物資往幾個碼頭邊的大船上裝。天朦朦亮時,船只像一河水鴨子,飛速飄向瀘溪。
睡得像死豬一樣的王副將被衛士喊醒,睜眼一看,火舌已經舔進屋里來了。他官服沒來得及穿,就慌里慌張逃出衙門。剛一上街,吳八月從弄子里沖出來,一手把他擒住,高聲喊道:“抓到了放火犯!抓到了放火犯!”王副將想申辯,吳八月一推,他跌個狗吃屎。眾人撲過來一陣拳打腳踢,打得他七竅出血,皮破臉腫,衙門來人才認出是王副將。
吳八月乘街上混亂的機會,挽了一個稻草把,用水和石灰在一處板壁上寫下“乾隆送來禮品收到”幾個大字,下面落款“吳八月”。
朝廷接到奏稟,滿朝文武震驚,乾隆皇帝氣得吐血。吳八月的智謀和勇氣,不僅成功奪取了瀘溪浦市的物資,更給了清廷一個響亮的耳光。這個故事,成為了苗族人民反抗壓迫、爭取自由的傳奇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