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月17號,是我國過去一年社會經濟發展簡單總結《經濟運行情況》的發布日期。
稍后一兩個月,總結更為全面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會與我們見面。
再過十個月左右,全面總結我國過去一年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的《統計年鑒》,會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雖然我們早已進入信息化時代,但統計還沒能像地震等數據一樣,實現實時發布。
從事情發生,到總結得到數據,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如懷孕,從受精卵到呱呱落地的嬰兒,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生育,始于受精卵。所以,當我們討論生育率時,需要往前推十個月,才能得到精確的結論。
基于前述的想法,我們來觀察人口出生的變化情況。
前述經濟運行情況顯示,2024年全年,我國出生人口954萬,人口出生率6.77‰。
跟上一年(2023年)相比,出生人口增加了52萬。在出生人口持續下跌的大趨勢下,多生了52萬,看起來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
當然,并非所有的人都相信,出生人口增加,代表了生育意愿的增加。一部分人相信,龍年生個龍寶寶,是出生人口增加的原因。
上述長達77年的出生人口數據顯示,出生人口的增加,跟龍年并沒有多大關系,所以這種說法并不靠譜。
也有人相信,這是鼓勵生育的結果,誠然有部分區域在鼓勵生育,但這些地區人口占全國的比重,連1%都達不到,不可能有這么大的影響力。
如果你像作者一樣,對過去77年的人口出生率或出生人口繪制一張圖表,你會發現,不考慮1958年到1960年的情況,這70多年間,人口有三個高峰期,分別是上世紀60年代、80年代和2010年代。
原本出現在2000年前后的峰值,推遲到了2010年代,這與經濟發展、城鎮化、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等諸多因素相關。
除了1958年-1960年的影響(十月懷胎,所以1961的出生人口受到影響)外,1978年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國也出現了類似的影響,直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一錘定音。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2020年到2022年。
當這類事件結束之后,人口出生率和出生人口數量,會明顯增加。
2024年出生人口,實際是2020年-2022年結束后的延時影響,只是增加的幅度要明顯小于前兩次。
從1960年到2024年,長達六十年的時光里,我國人口出生率,大趨勢上是減少的。
也許有人相信:這種大趨勢,會在接下來的幾年間,因為官方的發錢催生而改變,一如打開一個水龍頭,水就會一直往外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