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個星標吧朋友們
不然你都接收不到文景的精彩推送了
臨近春節,想必剛點開這篇推文的你一定和小編有一樣的困擾:第一波催婚的人已經上線了!
“多大歲數了,還不找對象?”
“老張家的兒子找了個‘985’畢業的女朋友。”
“老王家的不但已經抱上外孫了,明年還計劃要二胎?!?/p>
“我們天天吃不下、睡不著,你結婚了我們才能安心!”
“你不結婚,我們出門沒臉見人,你還剝奪了我們享受天倫之樂?!?/p>
春節回家不僅僅意味著家庭團聚,更是一場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和重建親密關系的旅程。東亞家庭里的親密關系,尤其是中國式親密關系,可能充滿挑戰和困擾——你可以想回家,但不能真回家?;蛟S一不小心,你家的年夜飯現場,就成了強制演繹親情腳本的社交戰場。
除了親情的內耗還有愛情的消散,當代青年對親密關系的需求也與過去一代不同,他們調侃自己是“水泥封心”、“封心鎖愛”、不談戀愛不結婚,宣稱愛自己才是終身的課題。過于渴求感情或者排斥感情,背后可能都有一些需要被深度看見的根源。
為什么中國父母總喜歡催婚、催生?為什么年輕人越來越害怕進入親密關系?為什么現在親戚越來越不親,甚至“斷親”了?讀完這篇,或許你會有一個參考答案。
以下內容整理自
《世界作為參考答案》上海首發活動
嘉賓:毛尖×劉擎×嚴飛×詹青云
活動現場嘉賓照片
毛尖:說一個沉重一點的話題,以前在我自己的大學時代,家里的一塊臘肉就可以直接把我“騙”回家的,但是現在我發現很多年輕人有時候是有點怕回家的。
大家都知道這些年,網上也有各種視頻告訴你“回家攻略”,但現在的回家攻略不是教你怎么買火車票,而是教你怎么面對家里的催婚、催生這種話題。我自己也遇到一些學生,他們把自己弄得像滅絕師太一樣的,要斷親,可能也是因為被催得太厲害了。這種關聯到書里面談到的年輕人對親密關系的拒斥,或者主動的斷情絕愛,三位老師是怎么看的?
詹青云:我在我們家就是小公主,沒有什么不愉快。
毛尖:你結婚了嗎?
詹青云:沒有。
毛尖:你父母不催嗎?
詹青云:不催,不逼。
毛尖:這么好的父母。
詹青云:我現在已經發現了,我媽這個人特別服鼓勵式教育,她只要一表現出這種苗頭,我就趕緊說,你和別的老太太相比真的非常開放,又愿意學習新的東西,接受新的觀念,真的很棒,然后我媽就用這個去批判別的老太太,這樣一來她就把自己套進去了。
詹青云
毛尖:好像你們都來自非典型家庭,這個問題就不好這么問了。
從我自己(研究)影視劇的方向說。我舉個例子,以前我們影視劇里面的男主人公都是像劉老師、嚴老師這么帥的、有男性氣質的,后來就有點變化。比如說林青霞演了東方不敗以后,陳坤又演了雨化田,《龍門飛甲》里面的,現在在影視劇里,太監成為特別好的人了。這個就是當代性別現象的改變,包括當代情愛現象的改變,斷情絕愛了。
對斷情絕愛的人成為時代主人公,你們是怎么看的?像劉老師這樣的人,不再是C位男主人公了。
毛尖
劉擎:真的嗎,那我要哭了!我覺得斷情絕愛真能做得到就好了。真正的斷情絕愛是不宣揚的,什么“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說得那么氣宇軒昂,其實自己還沒有擺平。真正擺平的人是心如止水,連說都不用說的。
現在年輕人的負擔太重了,現實生活的壓力負擔和情感、情緒的負擔,一大堆,然后就說“管它呢,愛自己就好了”。愛自己是很難 的事情,你不通過世界來愛自己,你怎么愛?躲在角落里面,我要好好愛自己,把自己抱緊了?至少有個寵物吧,寵物是對自己好的、忠誠的,永遠是有回報的,它是永遠不會離開你的。因為離開你,你也可以把它抓回來,但人不是。
我們只是怕麻煩,無論是對父母、長輩,還是自己的親戚朋友,還是我們定義的、狹隘的戀人間的親密關系,它是很麻煩的。你要用性價比去衡量它,它一定是得不償失的。但是什么叫做得失呢?你能夠放心說,我就爭取在這個世界上搞愛情?搞米不香嗎,搞米容易嗎?搞米也不容易。搞米獨立嗎?搞米你也依賴好多人。創業要依賴創業伙伴,伙伴說不定本來跟你是好朋友,一起創業,最后就成了仇人。打工又有老板,都難的。問題是,你是什么樣的人,按照什么樣的方式去活。
劉擎
有的人認為自己能夠獨立、自立。建立自己的精神生活,自己的情感世界,不通過跟一個特定的人綁定在一起,這 種人是強大的。但大多數人是碰運氣,正好遇到兩個人都能夠情投意合、相互依戀,那你們在一起搞米也能搞得好一點。有的兩個人在一起就特別內耗,但是沒關系,試錯,不行就分手,要錘煉這個分手的經受力。你分個七次、八次、十次、二十次,沒有關系,現在的忠誠和專一又不要你至死不渝。以前說專一、忠誠,就是一輩子至死不渝,現在一次兩個月也可以。
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選擇,問題是你不要心猿意馬,一會兒想做這樣的人,一會兒想做那樣的人。這陣風來了、這一句口號出來,你就跟著喊,變成六神無主的人。要獲得穩定的內核,你是什么樣的人,慢慢成為自己,不要被那些東西綁架。
日本演員天海佑希訪談:人生快樂與否全憑自己
毛尖:嚴飛老師同意劉老師說的嗎?他說你要不就做情種,要不就做花花公子。
嚴飛:我其實不太同意。我覺得今天年輕人確實有集體斷親的現象,但問題是斷了以后他又去加回來,加了以后他又斷了。到春節期間被逼婚、逼孩子的時候斷,突然生日的時候沒錢了,爸媽要打一筆紅包,又加回來。完了以后他又斷,他又加,剪不斷理還亂。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常態。
就像我媽媽,她每天都會和我打電話。老太太有點嘮叨,一件事情會不斷地重復,我有時也會覺得煩。但是我生病的時候她發來紅包,我覺得挺好的,我會收。她生日的時候,我再返回一個紅包,有來有回,我覺得是挺好玩的一件事情。我慢慢地學會一種和父母相處的方式,煩的時候我就左耳進右耳出。我跟我太太也這樣講,婆媳矛盾真的很不容易處理,那怎么辦?左耳進右耳出,好話聽進去,壞話自動處理掉,但是要讓父母有一個講話的通道。
嚴飛
我是做社會學的,我發現今天爸爸媽媽都“消失”了——都被短視頻、購物、電商所綁架。人老了以后會非常寂寞,比如我爸爸媽媽,家里沒有別人,只有他們兩個人,所以他們就不斷地刷短視頻。老頭老太每人一臺手機刷短視頻,不斷地下單。一開始是寄到自己家里,后來又寄到我們家里,又寄到丈母娘家、親戚家,等等。當他們不斷買東西的時候,其實我們之間的連接就慢慢地中斷了。它是被動地中斷,不是主動地選擇中斷,我們就會覺得這種親情不再像以前那么綁定。所以我們希望恢復到一種正常的、有打有鬧的連接當中去,把父母從網絡直播和短視頻里拉回來,拉回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去。
毛尖:父母一邊刷短視頻一邊給你購物,不好嗎?如果他們不購物的話,不是給你打更多電話嗎?你希望更日常的一種關系是什么?我覺得你前面講的概念特別有意思,父母“消失”了,在購物的父母就不是父母了嗎?
讀者的《世界作為參考答案》
嚴飛:我覺得是的。
毛尖:阿詹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媽給你購物嗎?
詹青云:她不給我購物,她主要是來新加坡給我看貓什么的。
詹青云和龐穎的貓貓
毛尖:你有東亞父母的這種壓力嗎?我們知道東亞父母好像成了某種名詞,尤其中國的父母在東亞父母中又是比較具有典型性的,你有這樣一種壓力嗎?
詹青云:我自己沒有,我是幸運的。所以我覺得斷情絕愛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因人而異。允許今天的年輕人有這個選項,沒有什么問題。有的原生家庭就是持續不斷地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我有好多朋友就是這樣,那就允許他斷情絕愛不行嗎?我覺得行。
現在好多心理學的自救書籍,從一開始就說,如果你已經清晰地意識到你的種種創痛都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并且你還持續不斷地受到它的傷害,那么你的第一步就是停止它對你的傷害。我覺得這沒有問題。我們這一代人是不是一定還要走入婚姻,一定要擁有親密關系?我覺得可以沒有。
《人物》雜志采訪俞飛鴻
當然親密關系還是很美好的,但是也要擦亮眼睛。我覺得我是往外走,出去讀書,才慢慢地意識到擁有這種可能。但是我妹妹,“00后”那一代,她現在讀大學,她回去之后就說“我不需要男人,我們全班都不談戀愛,也不結婚”。把我嚇的,我說你回家以后跟你爺爺奶奶說清楚,這不是我教你的,是你自發形成了這個思想。這背后就是年輕一代人對現行的婚姻制度里面的種種問題,他們有反思。
你不能要求年輕人還是要走入婚姻,你應該反思婚姻為什么沒有變成大家愿意進入的樣子。
世界作為參考答案
劉擎、嚴飛 著
? 奇葩說人氣導師劉擎對話清華社會學者嚴飛,幫你在“卷”與“躺”之間找到第三種選擇。
? 一部當代東亞青年必備的反內耗指南,蔡康永、馬東、李誕、梁文道、魯豫、羅翔重磅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