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協同實施,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穩步推進,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形成,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握和處理城鄉關系,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落實落細目標任務,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推動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作者:高國力
原文刊于《光明日報》2025年1月24日第10版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明確了未來一段時間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
一、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我國人口眾多,城鄉將長期共生并存,這是客觀規律。當前,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意義十分重大。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有利于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推動鄉村實現全面提升,農村現代化建設任務繁重。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把城鎮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保護、治理體系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近年來,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年均增速高于城鎮居民,城鄉收入相對差距持續縮小。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城鄉產業協同發展,促進農民轉移就業,激活農村資源要素,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有利于補上農業農村短板。長期以來,農業農村發展步伐有待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等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以互聯網普及率為例,截至2024年12月,城鎮地區為85.3%,農村地區為65.6%。補上農業農村短板,需要順應城鄉融合發展新趨勢,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形成城鄉互動、良性循環的發展格局。
二、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保障
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協同實施,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穩步推進,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形成,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城鄉要素流動更加順暢高效。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有序推進。科技入鄉邁出新步伐,科技特派員工作覆蓋全國所有縣。“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逐步健全。
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水平顯著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數字鄉村建設漸次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對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置的村莊比例保持在9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推進。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深入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不斷夯實,“快遞進村”加速普及,“一村一站”工程有力實施。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入推進。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持續加力,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逐步深化。2100多個縣區開展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和人員“空白點”基本消除。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鄉統一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制度不斷健全。
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加快推進。以點帶面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創建認定一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農業與現代產業要素跨界融合。
三、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大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握和處理城鄉關系,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落實落細目標任務,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推動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暢通城鄉人口流動渠道。深入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按照國家文件規定完善城市落戶政策,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體系,擴大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覆蓋面。
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建立健全資源要素下鄉激勵機制,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數據匯聚的良性循環。壯大鄉村人才隊伍,完善鄉村人才培養體系,健全鄉村人才保障機制,吸引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全面振興。健全鄉村發展建設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建立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推動金融資源更多配置到鄉村全面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統籌發展。適應城鄉人口結構和社會形態變化,優化城鄉公共資源配置,強化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護,統籌布局交通、供水、供電、信息、物流、垃圾污水處理等設施。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提質增效,提升縣域教育、醫療共同體建設水平,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農村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便利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并軌、普惠共享。
促進城鄉產業協同發展。立足整個縣域統籌規劃產業布局,以現代種養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為基礎,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用地集約的縣域特色產業,構建以縣城為樞紐、以小城鎮為節點的縣域經濟體系。做好“土特產”文章,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打造現代鄉村產業走廊。深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縣域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建設,發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產業發展載體,支持主產區建設加工產業園,引導縣域產業集聚發展,帶動農民就近就業、就地增收致富。
加快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一體推進城鎮和鄉村規劃、建設和治理。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提升縣城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務、產業配套功能,增強對鄉村的輻射和帶動能力。支持中西部農產品主產區縣城建設。健全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
(作者:高國力,系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
來源:光明日報
微信編輯:今朝
注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