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7月14日-15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了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標,并部署了城市工作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關于此次中央城市會議,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特別邀請專家學者深刻領會與思考會議內容,共同探討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本文字數:1735字
閱讀時間:6分鐘
作者 | 劉云中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區域規劃與城市經濟專委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需要進一步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縮小社會保障差距加快城鄉區域融合發展。在社會保障方面,城鄉區域間的統籌機制基本完善,2014年發布《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這標志著我國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障體系正式建立。2016年印發《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實現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制度融合。但社會保障水平在城鄉區域以及保障類型適用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異,就全國平均水平而言,2023年城鄉居民的人均基本養老金與城鎮職工的人均基本養老金差距明顯,前者僅為后者的5.7%,也就是有近17倍的差距。而在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人中,農村居民占絕大部分,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保障之間的差異在實體上仍然是城鄉保障水平差異的一個反映,這迫切需要縮小保障水平的差距,降低要素流動成本,更好地促進城鄉融合。
社會保障實現了省級統籌,省內差距體現在不同保障制度之間,而且省際之間差距也很大。2023各省職工人均基本養老金是居民人均基本養老金的倍數在3.43到38.1之間,各省職工人均基本醫療支出是居民基本醫療支出的倍數為2.5到8.2倍(表1),職工和居民之間的社會保障水平有著較大差異。而在內地31個省份之間,職工基本養老金的最大最小比為3.74倍、居民基本養老金為11.46、職工基本醫療支出為2.2、居民基本醫療支出為3.44,這比各省份之間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要大。
表1 2023年各?。ㄖ陛犑?、自治區)職工--居民間社保的差異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4數據計算得到。
如果將各省的城鎮化水平考慮進來,不難發現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各省份內部的社會保障程度的差異是縮小的,即呈現負相關關系(見下圖),表明需要較為穩健地提升城鎮化水平,縮小社保差異。
從優化城市體系的角度,需要讓城市群和都市圈發揮更大的作用。城市群和都市圈是城鎮化的重要形態,都市圈是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措施。需按照通勤便捷高效、產業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的目標培育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現代化都市圈,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布局。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發展,實現“零距離”換乘和一體化服務,提升城際通勤效率。順應產業發展規律、推動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形成“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生產+服務”的協作,構建中心至外圍梯次分布、鏈式配套的產業格局。加快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和市場一體化建設,有序疏解超大特大城市中過度集中的高等教育和優質醫療資源,與周邊城市開展優質中小學、三級醫院等多模式合作辦學辦醫,為都市圈同城化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重磅 |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理論研究 | 劉守英:順應城鄉融合,變革土地制度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學術報告 | 盧慶強:治理邏輯下的中國式“城市”與“城鄉融合”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