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人覺得,歐洲人打仗,離自己很遠,且中國飽受帝國主義侵略之苦,沒有必要參加這個戰爭。因此,大戰開始后,中國宣布中立。然而,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場極為殘酷、血腥的戰爭,打了兩年之后,交戰雙方損失慘重,法國、英國勞動力嚴重匱乏。于是,他們就找了中國人,提出希望中國能派勞工赴歐洲。而在中國,一些有識之士早已積極推動政府派出勞工,希望借此參戰并爭取在戰后恢復中國的大國地位。中國最終決定派勞工赴歐洲。14萬華工在法國從事最艱苦的勞動,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冒著生命危險,前赴后繼,支援了戰火中的法國。據不完全統計,他們中大約有2萬人死在法國。2002年春天,我時任中國駐法國大使,與旅法的華人、華僑社團的領導人和法國官方的代表赴法國北部華工墓地掃墓,慰藉長眠在法國的華工。華人華僑扶老攜幼,700多人出席了這場活動,場面是很感人的。法國總統希拉克和總理若斯潘分別為這次掃墓活動致函,深切悼念這批為法蘭西捐軀的中國人”。 ——中國駐法國大使吳建民
據統計,從1914年7月28日一戰爆發,到1918年11月11日戰爭結束,英、法等國共從中國招募了14萬勞工進行艱辛的戰地后勤工作。
前往歐洲的中國勞工主要來自山東、河北(含天津)、江蘇等省份,年齡在20-35歲之間,其中七成左右來自山東。這14萬人中,服務于英軍的有10萬人,服務于法軍的有4萬人。
許多來自山東、河北的華工有一定的功夫
軍醫為華工例行體檢
體檢合格的華工——頭上的辮子終于被剪掉了
華工排隊進入待發處的宿舍——請注意他們的服裝
吹號指揮列隊的華工
背負行囊準備登船的華工
整裝待發的華工
中國勞工準備從青島出發前往法國
經過最后一道檢查,華工走上碼頭
登船前往法國
準備從駁船登上大船前往法國的華工
英國軍官檢查華工佩戴的作為身份標志的手鐲
華工在沖洗坦克
華工搬運
華工為英軍搬運軍糧
華工在搬運彈藥
華工在搶修被炸毀的鐵路
華工在裝填沙袋
華工在木材加工廠工作
華工在一處轉運貨場處理木材
華工在火車站裝運木材
在煤廠工作的華工
在造船廠工作的華工
華工在機械廠內
操作機床
用獨輪車運送物資
住在大廠房里的華工
華工在所住的帳篷外干活
從華工中挑選的衛生員
華工們送給隊長的禮物——“萬民傘”
基督教青年會組織的華工樂隊
華工們在異國他鄉歡度春節
華工們在異國他鄉歡度春節
在營地里做廚師的華工
準備用餐的華工
領取工資
戰爭結束,華工們在拆除戰場上遺留的鐵絲網
法國最大的華工墓地——努瓦耶勒市諾萊特(Nolette)公墓。這里安葬著842名華工
華工登船返回祖國
法國軍方頒發給華工曹振彪的歐戰法國紀念牌
華工出洋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