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謝明波 伍建波)新春伊始,湘南大地春寒料峭,但在東安縣調源渡改橋項目建設現(xiàn)場,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作為東安縣重點交通民生工程,該項目自正月初八全面復工以來,60余名建設者以“開年即沖刺”的姿態(tài)搶抓工期,全力推進橋梁水下結構施工,為如期完成2025年目標任務夯實基礎。
“渡改橋”惠民生,破解百年渡口難題
調源渡口是湘江從廣西流入湖南的第一個交通路口,位于紫溪市鎮(zhèn)內省道S339線重要的節(jié)點,承載著湘江兩岸數(shù)萬群眾的出行與物資運輸需求。然而,傳統(tǒng)輪渡受天氣、水位等因素制約,安全隱患與效率低下的瓶頸日益凸顯。調源渡改橋項目總投資約1.3億元,項目全長1.685公里,其中橋梁長度536米,接線長度1149米,全線采用二級公路標準建設,建成后將徹底結束當?shù)鼐用瘛巴d嘆”的歷史,實現(xiàn)“天塹變通途”。東安縣交通運輸局負責人介紹,項目自2024年啟動以來已完成征拆遷改、工程清表、臨時場地和接線路基建設,目前正在進行引橋樁基和主橋9#、10#涉水樁基的打鉆及澆筑施工。2025年將重點攻堅橋梁基礎、承臺、墩柱、橋面和路面等主體工程,計劃2026年提前建成通車。
安全先行保復工,爭分奪秒搶進度
在項目的施工現(xiàn)場,數(shù)十名工人正緊張進行鋼筋綁扎與模板安裝,特種吊車和運輸車輛來回吊裝、穿梭送料,焊接火花與機械轟鳴交織成“復工交響曲”。“為確保節(jié)后快速復產,我們大年初三即組織人員返崗,開展全員安全培訓,并對大型設備進行全面檢修。”施工方岳陽路橋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部的負責同志表示,建設團隊采取“分班組、分區(qū)域”的復工策略,同步推進主副橋梁下部結構作業(yè),目前日均澆筑混凝土超500立方米,較節(jié)前效率提升20%。
“返崗禮包”暖人心,建設者干勁足
來自岳陽的鋼筋工薛師傅是首批返崗工人之一,他一邊熟練地操作機械一邊說:“工地不僅包車接我們返崗,還發(fā)了新工作服、保溫杯、手套等‘復工禮包’,心里暖和,干起活來更有勁!"技術員徐鵬則緊盯打樁機:“春節(jié)前我們優(yōu)化了主墩施工方案,現(xiàn)在必須搶在雨季前完成關鍵工序,容不得半點松懈。”
織就發(fā)展“新紐帶”,助力區(qū)域經濟騰飛
調源渡改橋不僅是民生橋,更是東安縣出省跨境戰(zhàn)略紐帶上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項目通車后,兩岸通行時間將由40分鐘縮短至2分鐘,直接惠及紫溪市鎮(zhèn)、橫塘鎮(zhèn)等多個周邊鄉(xiāng)鎮(zhèn),并串聯(lián)起當?shù)靥厣r業(yè)產業(yè)園與永州高鐵樞紐,預計年降低物流成本超千萬元。東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兼項目指揮長周海雄在調研復工情況時強調:“要以‘安全即效益’的認識、‘起步即加速’的拼勁,把這座橋建成老百姓的‘連心橋’、發(fā)展的‘致富橋’!”
一年之計在于春,調源渡口畔,建設者們正以奔騰不息的湘江為背景,用汗水繪制新時代“通江達海”的交通畫卷。這座橫跨湘江的“長虹”,將成為東安縣鄉(xiāng)村振興與高質量發(fā)展的又一標志性里程碑。
來源:今日永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