轅門射戟這個典故出自正史《三國志·呂布傳》。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術派大將紀靈率領三萬人馬攻打劉備,此時的劉備剛被呂布奪了徐州,只有幾千人馬駐守小沛,自然打不過紀靈,就派人向呂布求救。
呂布雖然一直想除掉劉備,但出于唇亡齒寒的考慮,怕袁術擊敗劉備后聯合泰山一代賊眾攻打自己,便出兵救劉備。
出于對自己戰斗力的自信,呂布只帶了騎兵兩百,步兵一千來救援劉備。雖然只有兩百騎兵,但肯定是精銳中的精銳,個個都能以一當十。
紀靈沒跟呂布交過手,但聽說過呂布的故事。當年呂布帶領幾十個騎兵,就敢沖殺黑山賊張燕的一萬精兵(包括幾千騎兵),這種自殺行為不是個瘋子就是個猛人,呂布憑借幾十人居然十多天就打敗了張燕的一萬多精兵,這簡直就是楚霸王再生,項羽當年二十八騎沖殺劉邦的五千人也不過如此。
紀靈雖然是個武夫,但不是莽夫,他在沒試過水深水淺之前,不敢貿然行動,他聽聞呂布帶了一千二百人來救劉備,直接收兵。
呂布的威懾力就在于此,光靠自己的名號就能嚇退幾萬兵馬。
此時的紀靈雖不敢進攻,但對呂布的能力也是半信半疑,所以打算親眼見證下這個當世第一戰將。
呂布扎營后,就派人去請劉備和紀靈來他營里喝酒,他打算采用和平手段勸退紀靈。
呂布對紀靈說,劉備是我賢弟(劉備心里暗罵,誰是你賢弟,你奪我徐州的時候怎么不說我是你賢弟),你們來攻他,我自然前來相救。
呂布也知道,光賣感情肯定不好使(感情在東漢末那是一分錢都不值,當然,劉關張三人的感情除外),肯定要亮一下真本事,讓紀靈信服。
呂布便命人在轅門外立了一支戟,《三國志》沒有記載距離,《三國演義》發揮了下,寫道一百五十步,差不多相當于兩百米左右。
呂布揚言,如果他能射中戟的小支,你們兩家就罷兵言和,如果射不中,你們該怎么打怎么打,我呂布不管了。
呂布搭弓射箭,正中戟的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場諸人的震驚程度。
劉備:牛皮!
關羽:牛皮!
張飛:三姓家奴,牛皮!
紀靈:牛皮!
搭箭射中兩百米外戟的小支,這臂力,這精準度,相當于奧運冠軍扛著一把大狙。射小支都能射中,那射腦袋這種大目標,射的更準,紀靈的腦袋剛好就比較大。
看到這種神奇的射箭表演,紀靈后腦勺發涼,再聯想下當年呂布幾十人沖殺上萬人的光輝歷史,紀靈就不敢不同意罷兵了。
呂布及其麾下的騎兵精銳,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以呂布的手段,帶領二百騎兵,再加上關羽、張飛這種萬人敵,率軍直沖紀靈中軍,那紀靈這顆腦袋就是呂布等人的囊中物了。
呂布轅門射戟,證明自己戰斗力足金足銀,沒有水分,配得上名垂青史。
呂布率軍來救劉備時,紀靈就有點想打退堂鼓,但是又不能直接撤兵,直接撤兵回去沒法跟袁術交代,這下好了,呂布搞了個轅門射戟,紀靈回去再添油加醋的解釋一番,袁術也就不會歸罪于他。
轅門射戟勸退紀靈三萬大軍,是《三國志》正史記載,雖然有點夸張,但卻符合當時的形勢,袁術遣大軍攻劉備,也是個嘗試,如果呂布不來救,那就摘了劉備這顆苦瓜,如果呂布來救,那就說明還不是時機,袁術也沒有十足把握能夠擊敗呂布和劉備的聯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