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千人千面”,這一點上即便是開國將帥們亦是如此。而在一眾將帥之中,許世友將軍可以說是很特立獨行的一位。
他性烈如火,愛憎分明,嫉惡如仇,不拘小節,再輔以出身少林、尤喜飲酒,很難不讓人記憶深刻。
而在這樣的個性之外,伴隨著特殊時期的到來,他其實也是面臨著被打倒的危險的。只不過作為毛主席的愛將之一,毛主席關鍵時刻給與了他充分的肯定,才讓他免遭劫難。
毛主席為何會如此欣賞許世友,著重保護他?
許世友的老家是湖北省麻縣許家洼(今屬河南信陽)。
他出身貧寒,家里吃不飽飯,為了活下去,父親托關系把他進入嵩山少林寺。從8歲開始,他成了一名小和尚,跟著寺里的僧人打坐。
因為他性格好動,不是抄經的料,所以寺廟里武僧決定教他學功夫,就這樣,他成為了一名精通少林拳法和棍法的高手。
苦學多年后,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他決定回老家探親,不料在家鄉親眼目睹了惡霸打人的過程,一身豪俠之氣的他果斷出手,不料出手沒把握好分寸,直接把惡霸打死了,惹上了官司,無奈之下只好逃離家鄉。
他打死人的事情傳開后,很快少林寺也知道了,寺廟不敢再留他。走投無路的他聽說直系軍閥吳佩孚招兵,于是成為了一名大頭兵。但軍閥部隊作風腐化,經常搶掠貧民,性格正直的他對此很不滿,于是在20歲的時候離開軍閥部隊,加入了武昌國民革命軍,憑著高強的武藝和勇猛善戰的表現,很快被領導提拔為連長。
后來他決定入黨,參加麻城起義,開啟了革命生涯。
雖然他沒有讀過軍校,但善于在實戰中積累經驗,到1932年的時候,他已經當上了紅四方面軍的團長。在反圍剿作戰期間,七次親自帶領敢死隊沖鋒,猛將威名傳遍全軍。
在長征路上,他多次立功。
但也在其后做出了試圖帶幾十人攜武器出走的行徑,險些遭槍決。審判過程中更是揚言打毛主席,不過最終還是被毛主席的雅量折服,這也讓他成為了毛主席的擁躉,這里也能看出他的性格。
抗日戰爭期間,他歷任386旅副旅長、山東縱隊3旅旅長、山東縱隊參謀長、膠東軍區司令員等職。
解放戰爭期間,他率部參加了孟良崮戰役和濟南戰役等關鍵戰斗,不過缺席了淮海戰役,至于原因有其傷病的原因,但也有其與粟裕戰術思想分歧、濟南戰役傷亡巨大有關。這同樣也能對其性格窺見一斑。
新中國成立后,許世友歷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山東分局第一副書記等職務,并參加了隨后的抗美援朝戰爭。
1955年的大授銜中,許世友也被授予了上將軍銜。而關于軍銜的授予上,同樣也展露了其性格。
毛主席之所以看重許世友,其實亦與許世友的這一點息息相關。許世友在關鍵時刻敢打敢拼,能扛起重擔,能頂住壓力,再加上許世友性格直率,忠誠可靠,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人品端正,是一員良將。毛主席甚至將他比作漢代開國功臣周勃。
一則故事同樣可以窺見一般。
1965年,毛主席在杭州同許世友見面,問他:“有人要刺殺我怎么辦?革命走回頭路了怎么辦?”
許世友當場起身表態:“那我就帶兵北伐,保衛毛主席。”毛主席笑著讓他坐下,開玩笑的說:“那估計就來不及嘍。”
特殊時期到來后,正在南京軍區任職的許世友也承受了巨大壓力轄區內不斷有打倒許世友的呼聲。
毛主席聽聞,直接表態:“不許斗許世友,如果有人膽敢斗他,我一個小時就趕到南京去。”
但即便如此,局勢依舊不明朗。北京距離南京也甚是遙遠,也有一些人試圖先斬后奏。無奈之下,許世友決定離開南京,躲到了當年打游擊戰的大別山中。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不僅公開批評了那些針對許世友的人,甚至還特意乘坐專列到上海與他會面表態支持,這才讓許世友放心的重新返回南京。
1967年,七二零事件后也有人造謠許世友反毛主席,但毛主席直接表示:“許世友反我,我還不知道。他以前跟過張國燾,應該保許世友。”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許世友、韓先楚(他也是江青等人口中軍中二霸中除許世友外的另一位)因為曾經寫信給林帥而受到牽連,江青等人攻訐,最終毛主席則以他們是“大老粗”為由,讓他們寫一份檢討搪塞了過去。
1976年,特殊時期尾聲,對于韓先楚、許世友的攻訐也仍在繼續,但因為有毛主席的信任卻都未能成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