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剛剛啟動的工程,卻讓全世界都為之屏息,印度更是被嚇得不成樣子,多次以此來抹黑中國,而這個工程就是中國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啟動的墨脫水電站。
圖片來自于網絡
這個總投資高達1.2萬億的工程,計劃通過打通50公里地下隧洞“截彎取直”,利用巨大的自然落差徑流發電,這不禁讓人好奇,這項工程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上帝藏了一片海
想理解這個工程有多么“逆天”,得先看看它的選址有多“神仙”,雅魯藏布江,一條不安分的巨型河流,它發源于雪域冰川,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圖片來自于網絡
在中國境內奔流兩千多公里,像是給青藏高原劃了一道深刻的簽名,這道簽名最驚心動魄的一筆,就在林芝地區的“大拐彎”。
在這里,原本向東奔涌的江水,被喜馬拉雅山脈的東端硬生生擋住,被迫掉頭,繞著南迦巴瓦峰劃出一個巨大的馬蹄形,就在這個拐彎處,奇跡發生了。
圖片來自于網絡
短短50公里的直線距離,江水的高度竟陡然跌落了2000多米!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把四座上海中心大廈疊在一起,從頂上往下倒水。
巨大的落差,加上磅礴的水量,讓這個角落成了地球上水能資源最富集的地方,整個雅魯藏布江90%的可開發能量,都藏在了這個“能量奇點”里。
圖片來自于網絡
這根本不是一條河,這是上帝在西藏高原上,藏起來的一片懸在天上的“能量之海”,同時也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藏。
人類最瘋狂的一次“借力打力”
面對這股沉睡的、堪稱蠻橫的自然之力,我們給出的方案,不是對抗,而是一次巧妙的“借力打力”。
圖片來自于網絡
這個總投資高達1.2萬億的巨型工程,核心思路極其大膽:截彎取直,我們不打算在峽谷里修一座像三峽那樣橫鎖長江的巨型大壩。
那樣的工程,在如此復雜的地質條件下,幾乎是天方夜譚,我們的計劃是,在大拐彎的兩端,直接打通一條長約50公里的地下引水隧洞。
圖片來自于網絡
這就像給那匹被憋壞了的“巨龍”抄了個近道,河水從高處鉆進隧道,奔襲50公里后,從低處噴薄而出,利用那2000多米的天然落差,直接沖擊地下的發電機組。
這是一種“徑流式”發電,它不為蓄水,只為引流,它不求掌控整條河流,只求借用那一段最精華的勢能。
圖片來自于網絡
一旦建成,墨脫水電站集群的總裝機容量,將接近7000萬千瓦,年發電量近3000億度,三峽是2250萬千瓦,墨脫是它的三倍多。
三峽一年的發電量,能滿足一個上海市的需求,而墨脫的發電量,足夠讓今天全中國的所有家庭,用上三個月,所以它一旦建成,就將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水電站。
印度的心頭大患
中國的宏偉藍圖,卻成了南邊鄰居印度的“心頭大患”,雅魯藏布江流出中國后,就成了印度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是其東北部幾個邦的農業和水源命脈。
圖片來自于網絡
站在新德里的視角,中國的這個超級工程,就像懸在他們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他們的焦慮,具體而實在。
首先是水,他們擔心中國在上游把水龍頭“關了”,導致下游干旱,影響糧食生產,印度的“東北糧倉”,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圖片來自于網絡
其次是電,印度自己也在布拉馬普特拉河上規劃了水電項目,上游如果有了“調節器”,下游這些項目的生死,就全看別人的臉色了。
最后是安全,他們更怕中國在豐水期“開閘泄洪”,人為制造洪水,淹沒下游的城鎮村莊,因此印度方面始終都不認為,墨脫水電站只是一個民用工程。
圖片來自于網絡
反而是中國在敏感的邊境地帶,打下的一顆巨大“釘子”,圍繞它形成的基建網絡,將極大提升中國的區域控制力。
中方回應
對于下游的焦慮,中國的回應一直很清晰,也很有底氣,那個“水龍頭”的比喻,其實從一開始就錯了。
圖片來自于網絡
正如前面所說,墨脫電站是“徑流式”的,它更像一個“水流變速箱”,而不是一個“總開關”,它的主要功能是引流發電,而不是大規模蓄水。
這種模式,非但不會造成下游斷流,反而能科學地調節水資源,在旱季,它可以增加下泄流量,為下游“補水”,在雨季,它可以利用有限的庫容削減洪峰,為下游“分洪”。
圖片來自于網絡
這套邏輯,不是紙上談兵,在瀾滄江(出境后稱湄公河)上,中國已經建成的梯級水電站,多年來就是這么做的,為下游的泰國、越南等國提供了精準的水文數據和防洪支持,合作一直很愉快。
圖片來自于網絡
更何況,早在多年前,中方就已經和印度、孟加拉國簽署了跨境河流水文報汛的合作備忘錄,并且一直在履行承諾。
至于在自己主權領土上開發資源,更是天經地義,有趣的是,拿水資源做地緣政治文章,印度自己并不陌生。
圖片來自于網絡
它在杰納布河上對下游的巴基斯坦,以及在恒河上對下游的孟加拉國,都曾有過類似的操作,或許正因如此,它才會用同樣的猜忌,來揣度中國的每一個動作。
結語
跳出地緣政治的口水戰,把目光放得更長遠,墨脫水電站的意義,早已超越了電力本身,它首先是一顆強勁的“綠色心臟”。
圖片來自于網絡
每年近3000億度的清潔電力,將有力支撐中國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徹底改變國家的能源格局。
它更是一臺超級“經濟引擎”,1.2萬億的投資,將給西藏帶來每年超過200億的財政收入,并以點帶面,盤活整個西南地區的交通、產業與就業,為這片高地注入前所未有的經濟活力。
圖片來自于網絡
這不再是單純的“輸血”,而是創造了強大的“造血”能力,最終它將成為一座物理存在的“鋼鐵長城”。
圍繞水電站建成的公路、電網、通信設施,將像毛細血管一樣深入這片曾經的偏遠之地,基建鋪到哪里,發展的根就扎到哪里,穩定和影響力就延伸到哪里。
圖片來自于網絡
以發展促穩定,以存在彰主權,這比任何空洞的宣示都更加堅實,雅魯藏布江奔流了億萬年,它的力量一直在那,而今天有人決定,將這股沉睡的偉力,化為一道看得見的國運。
參考信息
李強出席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儀式 并宣布工程開工
新華網2025-07-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