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的路,也快走到頭了。
可是,由于他的失誤,給烏克蘭帶來的損失,又有誰能來彌補呢?
當地時間2月5日,根據外媒的報道,澤連斯基終于承認,烏軍目前在前線的處境很復雜,我們已經做好了“轉向”的準備。
在被問到失地的問題時,他表示,“如今我們不太可能收回所有的失地,我們的想法也很現實,不會為了一個沒有可能實現的目標,而損失數百萬人”。
不過,在總結原因的時候,澤連斯基的態度仍然很明確,并沒有從自己的身上尋找,而是用一句“合作伙伴的支持力度不夠”來打發所有人。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澤連斯基的表態,有一處與此前大不相同,那就是他對結束戰斗的態度。
他表示,我們準備結束“熱”戰。
這句話,對于澤連斯基來說,不是輕易說得出口的。
與此前的勝利計劃對比起來,這相當于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
顯然,他的這一句話,已經足夠說明,持續了將近3年的俄烏摩擦,終于要結束了!
不過,這同時也暗示了,烏克蘭今后的3個走向。
其一,繼續倒向西方、倒向美國。
盡管他在總結原因時,埋怨西方的支持力度不夠,還說“美國的援助連一半都沒有送到”,質問“幾百億美元去哪了”?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一場俄烏摩擦,讓烏克蘭內部的“親俄”力量低下了頭,因為雙方的戰斗,讓民眾對俄方產生了不良情緒,“親俄”力量得不到支持。
“親西方”的一派更加猖獗。
盡管西方給的援助不夠,但在戰斗中,它們一直以“伙伴、朋友”的身份在背后給予援助,這是民眾能夠看到的。
另外,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我們認為西方一直在“添柴加火”,但所謂的當局者迷,烏克蘭民眾或許看不到這一層原因。
其二,無法獨自完成戰后重建,有全方位依賴西方的念頭。
顯然,一場俄烏摩擦,讓烏克蘭倒退了不止10年,除了各類設施的損失,還有“人員”的損失,特別是后者,將給烏方造成深遠的影響。
那么,他們能怎么辦呢?
光靠他們自己,行嗎?
怕是有點難。
以烏方目前的處境,除了戰后需要西方出手保護之外,在經濟和文化上,也會增加依賴。
所以,可想而知的是,烏克蘭今后可能會用“親西方”來換取經濟的快速恢復。
其三,與俄方的感情,10年之內都很難修復。
一方面,三年的戰斗,讓多少烏克蘭人因此失去了親人和家園,他們對俄有情緒。
另一方面,烏要“親西方”,他們的媒體宣傳,也會渲染不利于俄、烏友誼的氛圍。
而且,從澤連斯基的話里可以得知,部分烏克蘭的土地,是要劃給俄方的,民眾自然也接受不了這樣的結果,對俄的恨意又會增加一分。
話到結尾,一旦俄烏摩擦結束,澤連斯基的路也就算走到頭了,盡管他已經做好了參選下一任烏克蘭總統的準備,但通過這3年,民眾應該已經看到了他的“能力”,再次選擇他的可能性,比較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