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大名的《時局圖》是根據興中會會員謝纘泰1898年發表在香港報紙上的漫畫改繪的,它把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后)中國面臨的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豆剖的嚴重危機,及時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們面前,起到了警示鐘的作用。
130多年過去了,2023年12月12日德國雜志《Cicero》學著也繪了一張“時局圖”,標題是“人人為己”(Jeder gegen jeden)和“爭奪新世界秩序”(Der Kampf um die neue Weltordnung),圖上卻僅有三個主角:龍、鷹、熊!
寓意不言而喻,這個世界的話事者只有這三個,而曾經是世界霸主的德國,甚至歐洲都成了餐桌上的菜。
川大爺上臺為履行自己的諾言,要一舉終結俄烏之爭,而參與談判的只有俄熊一個。為配合美國制裁而不惜自殘的歐洲列國沒有一個在桌上,更別說資源歸美國、女人歸歐洲、土地歸俄熊的烏克蘭,只能是桌上的菜。
歐洲沒有上桌也就罷了,還被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安會上直接貼臉開大,一頓輸出。
失意的歐洲,終于注意到了一直跟隨美國打壓的中國,卻在很多領域給美國制造“斯普特尼克時刻”。
中國在在成都和沈陽同時亮相了兩款新型飛機
圣誕期間,中國密集公布了一系列國之重器,包括兩款世界唯二的六代機。
而中國新年前后,DeepSeek的橫空出世,更是震撼世界。
2月5日德意志銀行發布研究報告稱,DeepSeek的推出,不是AI屆的“斯普特尼克時刻”,而是中國自己的“斯普特尼克時刻”,成功粉碎了西方世界企圖遏制中國的幻想。報告指出,2025年正成為中國超越其他國家的一年,投資界將看到“中國鯨吞世界”。
該報告還說歷經30年的發展,中國在全球生產中的份額增長極其迅速,從1995年的不足5%躍升至目前的32%。“這證明了中國擁有崛起為新型超級大國的實力”。
30年來各國在全球生產中的份額變化。報告截圖
這張圖顯示了中國崛起之快!因為中國的產品不但銷量一直上升,中國的產品還一直在向價值鏈上游迅速移動。
以前中國要賣8億件襯衫才能換美西一架大飛機,而如今中國出口的前十大產品以機電等高科技產品為主,2024年中國第一大出口產品竟是誰也想不到的集成電路!
德意志銀行舉了三例子: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工業機器人是在中國安裝的;中國在船舶制造業占據主導地位,出口市場份額達80%,生產能力是美國的200多倍;中國安裝的5G基站數量據估計約有400萬個,而陸地面積相近的美國只有約10萬個。
道瓊斯公司旗下的財經媒體MarketWatch說:“中國生產份額達到32%的數據,掩蓋了更多相關的驚人事實。”
2025年央視春晚宇樹科技機器人表演轉手帕
在這份題為“中國正鯨吞世界”的研究報告最終點出了美西方的心里話:“如果中國(在全球生產中)的主導地位僅限于玩具、紡織品甚至是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就不會引起擔憂了。”
可是,這樣的好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德國所代表的歐洲,最大的無奈不是因援烏導致的經濟衰退,而是科技大潰敗!
歐盟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從2000年2.2%降至2022年1.8%,同期中國從0.9%飆升至2.5%(世界銀行數據)。更致命的是,歐洲在5G必要專利占比僅14%,而華為單家企業就持有20%(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4報告)。
結果是,當全球市值TOP50科技榜單只剩1家歐洲企業(ASML),這個曾誕生諾基亞、愛立信的大洲正經歷殘酷現實。2023年《財富》全球500強中,歐洲科技企業營收占比僅剩3.8%,而中美分別占41%和38%(歐盟統計局數據)。
援引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中的一句話:“失去科技話語權的經濟體,終將淪為全球化配角”
歐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今恰好反應在德國雜志《Cicero》那張“時局圖”上,沒有武力和科技的加持,歐洲怎么可能有世界的掌控權?怎么可能不是美國人桌上的一道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