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阜陽網
本報訊 (工商導報全媒體記者季思華 陳東海 實習生 高星)2025年農歷正月十六,初春的潁上縣暖陽灑在廣袤的田野上,農機轟鳴聲與村民田間地頭勞作的歡笑聲交織成一曲春耕交響樂。作為安徽省農業大縣的潁上縣,近年來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特色農業產業為支撐,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黨建引領筑牢鄉村振興“壓艙石”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基層黨組織就是鄉村振興的“火車頭”。以“黨建+產業發展”為突破口,通過高標準農田治理、土地流轉和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潁上縣謝橋鎮構建起了高標準產業矩陣。
在謝橋鎮黨委政府領導下,全鎮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深入調研、精準施策,以“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持續用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長豐幫扶(合肥市長豐縣與潁上縣謝橋鎮結對幫扶)等項目資金,盤活村閑置資源資產,不斷壯大村級集體收入。
目前,以黨建為引領,謝橋鎮共開展高標準農田治理3.6萬畝,流轉土地4.6萬畝,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256個,綜合形成“種養加”多元化產業格局,人均收入不斷增加,全鎮村集體經濟總收入超過300萬元。
特色農業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謝橋鎮是潁上縣有名的蛋雞大鎮,在謝橋鎮寶林牧業蛋雞養殖基地的一排排現代化雞舍內,工人們正操作自動化飼喂系統精準投料,恒溫設備保障蛋雞健康,每日可產出數萬枚新鮮雞蛋。
“以‘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為基礎,我們公司現在不僅產值能達到7500萬,更是帶動了周邊80余戶居民就業,實現了增收致富,未來三年,我們公司蛋雞年出欄量有望達到320萬只,為潁上縣鄉村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寶林牧業負責人高俊寶信心滿滿地說。
據介紹,謝橋鎮現擁有規模蛋雞養殖場43家,蛋雞年存欄320萬只,占全縣2/3以上,日產雞蛋180噸,年總產值達5.76億元,小小雞蛋變成了謝橋鎮增收致富的“小金蛋”。
無獨有偶,以“番茄小鎮”、蔬菜種植產業園、肉牛產業園等項目為抓手,位于謝橋鎮西部的建潁鄉也逐步挖掘出了致富新路線。
“依托區位優勢和上級政府支持,我們鄉‘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綠色發展’特色產業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產業助農成效日益顯著,僅番茄種植一項,單畝最高收益便可達18000元。”建潁鄉黨委書記龔振說。
集體經濟賦能鄉村振興“新引擎”
走進謝橋鎮的安徽恒鉑制衣有限公司,一幅熱火朝天的制衣景象映入眼簾。現代化的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一條條流水生產線前工人們正抓緊時間趕制訂單。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我們流轉了10畝土地建設扶貧廠房從事服裝生產,年可生產150余萬件各類服裝,產品主要銷往歐美國家,年產值可達3600余萬。”安徽恒鉑制衣有限公司生產廠長韓術利說,“同時,我們每年還可帶動周邊150多名村民就業增收。”
在潁上縣建潁鄉,全鄉流轉18.56畝土地,投資近3000萬元建設起王海村鄉村振興創業園,該創業園現已入駐6家企業,涵蓋新材料科技、互聯網技術、食品加工、服裝生產等多個領域,常年可帶動周邊300多名村民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謝橋鎮與建潁鄉只是潁上縣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據悉,2024年,潁上縣已投入銜接資金4.3億元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實施項目45個,實現年收入20萬元以上村達87%,50萬元以上強村達164個,村集體經濟助農增收引擎作用更加顯著。
“2025年,潁上縣將繼續貫徹黨中央和上級黨委政府各項要求,把確保糧食安全、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相結合,在提升改造高標準農田5萬畝,確保糧食播種面積270萬畝的基礎上,全產業鏈發展生豬、糧食等優勢產業,積極培育農村電商、鄉村旅游、鄉村物流等新興產業,多舉措推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進一步鞏固鄉村振興事業成果。”潁上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吳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