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盧家民 陳培闖 通訊員 張潔
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四季有景、全域皆美”,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興農”,新鄉市紅旗區各鄉村經歷著從“臟亂差”到“美富優”的華麗蝶變,這是“千萬工程”河南實踐的生動縮影。
舊貌換新顏 鄉村入畫來
“現在路平了、燈亮了、環境美了,住著比城里還舒心!”保安堤村王大爺的感慨,道出了村民的共同心聲。新延路兩側荒地變“綠廊”,綠植花卉錯落有致;107立交橋周邊“微改造”見大成效,東北角游園、東南角花箱景觀、西南角文化圍擋等節點工程串珠成鏈,瞄準農村公路沿線環境整治,紅旗區繪就“車在畫中行,人在景中留”的鄉村畫卷。
以基礎設施大會戰為抓手,全力破解鄉村建設短板。洪門鎮重點推進“三通一規范”建設,保安堤、申店等村率先受益,曾經雜亂的街道變身整潔有序的“景觀道”。小店鎮關屯、殷莊等村累計鋪設污水和弱電管道1.8萬米,提升瀝青路面3萬平方米,完成地下電纜鋪設和信號線入地,基礎設施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
凝聚新合力 齊心謀發展
鄉村美,不僅美在“面子”,更在“里子”。紅旗區以“五星”支部創建為引領,培育“頭雁”隊伍,儲備82名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打造“紅昌說事”“老竇講禮”等矛盾調解品牌,矛盾調解成功率達99%,基層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同時,劉景屯村“鄉村大食堂”、殷莊村“和美殷莊?快樂農吧”等農旅融合項目開園迎客,讓村民在“鼓腰包”的同時“富腦袋”,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蔚然成風。
此外,紅旗區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75家企業、高校結對幫扶66個村(社區),興隆機械、日升數控等企業累計投入600萬元,助力人居環境提升和產業發展,構建“政企村”協同發展新格局。
激活新動能 產業促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蝶變的核心引擎。立足資源稟賦,紅旗區與河南科技學院等高校合作,紅旗區在吳莊、殷莊等村建設240畝育種試驗田和3000余畝小麥繁育基地,帶動周邊種植2.2萬畝,通過“飛地模式”在周邊縣擴種10萬畝,年產值達1.4億元,打造育種產業“強芯”。
在農村產業上,紅旗區打造了“育種基地、設施蔬菜、水產養殖、倉儲物流”四大農業支柱產業,讓“特色種養”成為農民增收“金鑰匙”,推動“田園變園區、產品變商品、農民變股民”。
謀劃新藍圖 共建幸福村
緊扣“美麗宜居鄉村、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農業現代化”三大目標,高起點謀劃鄉村振興路徑。出臺《紅旗區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實施鄉村振興工作方案》,構建“五大工程、15項措施”的系統推進體系,成立由區委書記、區長掛帥的領導小組,組建5個工作專班,特邀專業團隊編制《小店鎮六村聯創和美鄉村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方案》,將綠色發展理念與地域特色深度融合,為鄉村發展錨定方向。
建立“七個一”工作機制,創新“打擂比武”考核模式,將和美鄉村建設納入奮勇爭先進位升級工程,營造“比學趕超”的創建熱潮。
“環境凈化、門店序化、全域綠化、道路彩化、城鄉亮化、全面美化”,紅旗區“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正在牧野大地徐徐鋪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