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醫學人物周刊】原創,如需轉載請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3259字,閱讀時長約10分鐘。
“臨泉作為有著近230萬人口的大縣,以我國銀屑病近0.5%的發病率,患者人數理論上應該不在少數。而為什么平時見到的患者沒那么多?說明這些患者很大部分流失了。”
當臨泉縣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陳麗娜面對上級醫院專家提出的這一問題時,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務好這里的廣大患者,讓技術帶來的診療進步帶給大家普遍獲益,而不是讓他們流向街邊的“小廣告”去,這是作為醫生必須要做好的。
作者 | 人物君
對于均質醫療的思考
作為皖西北門戶的人口大縣,臨泉縣人民醫院面對的患者中多數為農村地區的基層百姓,早期更是由于交通不便等方面的原因,老百姓面對一些疑難疾病時,想去省城醫院看一下非常不容易,經常是要拖家帶口一起,這給本不富裕的縣域百姓更是在無形中增加了很大的經濟負擔。如何能讓縣域基層百姓能在家門口能看病、看好病,便捷享受到與省城大醫院均質化的醫療服務,是臨泉縣人民醫院一直在思考與解決的。
而針對皮膚病的診療,在陳麗娜的聯系與推動下,臨泉縣人民醫院皮膚科與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安醫大一附院)建立了專科醫聯體。如此,無論是通過線上的遠程會診還是由這里的醫生引薦患者去安醫大一附院找對應專家去看診,這樣的點對點的上下聯動,對于患者及其家庭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便捷與壓力的減輕。
▲臨泉縣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 陳麗娜
這樣的帶動作用尤其體現在如銀屑病這類常見多發又頑固難治的疾病的診治上,銀屑病即老百姓俗稱的牛皮癬,很多人都聽說過,但對于其病因以及該如何有效治療卻并不清楚。事實上,即使醫生本身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也并不了解這一疾病的確切病因,導致該疾病在治療效果上也是經常反復,很多患者因此聽信了路邊小廣告對牛皮癬治療的夸大其詞,而蒙受經濟的損失乃至健康的傷害。
直至近些年來,科學家發現銀屑病是由炎癥因子介導的,基于此原理研發的新型靶向藥物,為銀屑病的治療帶來了重大轉折。沒有什么是比有了趁手的工具,擺脫長期以來的治療困局,更能讓醫生們感到興奮的。同時,得益于國家醫保政策的完善,使得廣大百姓無論是在省市醫院還是在縣域基層,都能以較低的價格享受到最前沿的治療。
療效背后的良性循環
而要讓這些獲益更廣泛地深入到群眾中去,專病門診的建設是其中的重要抓手之一。于是,陳麗娜決定努力爭取銀屑病專病門診能在臨泉縣人民醫院落地,雖然她知道這很難,但一定要堅持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在上級醫院諸位專家的鼎力支持與臨泉縣人民醫院皮膚科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臨泉縣人民醫院順利通過了銀屑病專病門診的審評,成為全國縣級醫院中首批掛牌的銀屑病專病門診。
銀屑病專病門診的建立,無論是之于患者還是醫生,帶來的幫助都是顯而易見的。之前說起銀屑病,多數是采取激素治療,副作用大,患者對此也很擔心。而今當一批對臨泉縣人民醫院皮膚科診療水平信任度高且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的患者,他們在網上自己查詢過關于銀屑病的新型療法,了解到其治療效果好且副作用小后,就愿意主動來嘗試。而在看到實打實的治療效果后,縣域地區的熟人圈效應,猶如一石激起的千層漣漪,讓原先臨泉地區“沉默”或流失掉的銀屑病患者,主動前來尋求治療。
同時,為了更好地加強對銀屑病患者的管理,臨泉縣人民醫院皮膚科還特別建立了銀屑病患者群,除了對于他們的治療效果進行跟蹤管理以外,還在群里開展一些關于銀屑病的線上科普。患者聽了覺得很好,還會拉家屬進群。銀屑病會呈現一定程度的家族聚集及遺傳性,有些年輕人在治好后,會推薦家里的長輩患者也來治療,讓這些中老年患者從幾十年來的疾病痛苦中得到解脫。
口碑效應下,越來越多的患者主動前來治療,這便是銀屑病專病門診建立的良性循環。臨泉縣人民醫院皮膚科亦是從2020年開始,隨著銀屑病專病門診的成功創建,在發展上邁上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取舍之間患者為重
有了銀屑病專病門診的成功建設經驗,如今對于另一類常見多發皮膚病-特應性皮炎的專科門診建設,臨泉縣人民醫院皮膚科也在積極申報中。未來隨著學科的發展,還會有諸如變態反應專病門診等一系列皮膚科專病門診的出現,這亦是適應學科發展的需求,使得更多不同病種的皮膚疾病患者能夠接受更為規范化的治療與管理。
隨著診療水平的不斷提升,近幾年來,臨泉縣人民醫院皮膚科的門診量呈持續上升趨勢,去年科室的年門診量達到5萬多人次,春節期間隨著打工人大量返鄉,高峰時段的日門診量突破350人次。
今年春節期間,陳麗娜最多一天接診了240多位患者,那時候連水都不敢多喝一口,只為能少上廁所,節省下來的時間能多看兩位患者,這讓科里的年輕醫生看著都很心疼。
“我知道這些病人很多都是大老遠從農村趕來的,看不完就要等第二天。而對于這些平日里省吃儉用的農村百姓,讓他們在城里多一天花銷,我于心不忍。”
這些年來,陳麗娜始終將患者放在第一位,以至于很難有時間照顧家里,這其中對于兒子陪伴的缺失,是讓她最為自責的。但如果讓她在選擇一次,可能還是會這樣做,這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取舍,因為患者更需要醫生的幫助,所以只能舍小家顧大家。
因為這樣,孩子小時候確實也對陳麗娜有過抱怨,但長大后卻逐漸理解了母親。兒子在高中時寫的一篇英語文章,他們的英語老師曾轉發過陳麗娜,“我的母親,在我的人生之路上,就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指引了我前進的方向。”
那一刻,陳麗娜的眼淚差點沒忍住掉下,她沒有想到自己在兒子心中的形象竟如此高大。高考那年,因為心疼孩子,陳麗娜曾勸過孩子不要學醫了,選一個輕松的職業。可兒子還是堅定的選擇了這條路,追隨著母親的腳印,將愛傳遞下去,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半生走來,有得有失。取舍之間,患者為重。”
回想自己這一路走來,只是簡簡單單地想把治病救人這件事做好,也在治愈患者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作為一名母親,可能沒有什么比自己一輩子所從事的事業得到孩子的肯定與視自己為榜樣的追隨更讓人欣慰的。
希望在于無限可能
有時候陳麗娜會問自己,該怎樣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能讓你堅持下來的,是因為那無數的感動瞬間,你幫助了很多需要幫助的人,這便是作為醫者的價值所在。
“皮膚科很多的疾病都在探索中尋找無限的可能,可能明年就會有一個驚喜,后面又會有一個新的突破。”
這門學科在經歷了漫長的遲滯發展期后,終于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對于疾病的機理慢慢有了抽絲剝繭般的理解,但目前看到的還只能說是冰山一角,未來還有更多的未知亟待大家去發現,但可以確定皮膚科的未來是一片光明的,而這樣的希望更多的寄托在新一代的年輕醫生身上。
為此,陳麗娜積極將科室人員送去大醫院進修學習,她明白人才梯隊的儲備是決定一個科室將來能走多遠的根本。
平日里,陳麗娜對待科里的每位醫生總是關懷備至,同時她又是一名嚴師,對于工作要求必須做到一絲不茍,為此科里的人都沒少挨過她的批。而在陳麗娜看來,這是一個必須經歷的嚴格過程,醫生是與人打交道的職業,容不得半點馬虎。如今科里的很多年輕人都是陳麗娜帶出來的,在他們身上多多少少都能看到陳麗娜的影子,嚴謹治學、誠以待人。正是這種傳承,讓陳麗娜看到未來科室在這些年輕接力者的身上能夠得到更好發展的希望。
陳麗娜在培養這些年輕人的時候,會注重因材施教,讓每個人的優勢得以最好的發揮與展現。
“作為科主任,要擅于發現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然后將其放大,讓英雄能有用武之地,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
這也是順應如今皮膚科持續向前發展,各亞專科不斷崛起的需要。比如之后在特應性皮炎專病門診成立后,可以培養年輕力量專攻這一領域;皮膚外科的醫生能把各種難治性、損容性的皮瓣修復好……
在陳麗娜看來,每位年輕醫生都應該有一個自己的目標,一輩子若能專注一個領域,并將其作精做細,那便是極好的。
“作為醫生努力去提升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儲備,在能力范圍去幫助更多的患者。能被記得、被感動,便是支撐我們在這條路一直走下去的最大動力。”
責編 | 張 坪
校對 | 李 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