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富士康印度產線關停,停止派遣大陸員工,郭臺銘收心了?
據多家媒體報道,富士康已暫停向其位于印度的工廠派遣中國大陸員工,而原本計劃運往印度的專用制造設備也已滯留內地。文章中指出,這些設備是蘋果將部分iPhone產能從中國大陸轉移出去的重要一環。
過去幾年里,貴為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的富士康,在印進展緩慢,罷工、失火等事故頻發,一度讓蘋果供應鏈深陷危機。目前,富士康為避免“停產風波”再現,正加強中國大陸工廠的iPhone生產,以確保能夠維持足夠的智能手機產量。
此前,無論是赴美建廠還是赴印投資,富士康都是緊跟蘋果步伐,離開前還不忘放話“賞飯論”,把內地市場得罪的一干二凈。
執意離開的郭臺銘,被印度坑慘了。
01 富士康為印度送上“大禮”
2023年9月,富士康印度代表公開為73歲的莫迪慶生:計劃明年送上大禮——在印投資、員工數量、業務規模再翻倍。
縱觀富士康的發展史,其吃盡內地人口紅利,承接來自蘋果、三星等科技巨頭的訂單。巔峰時期,內地有44家工廠同時作業,年營收突破1900億美元。
背靠內地好乘涼,富士康卻將美方當作“大樹”,在關鍵時刻選擇落井下石。
2019年起,美方聯合其盟友對我國科技產業實施打壓封鎖,不僅對HUAWEI、大疆等中企圍追堵截,還要求蘋果、戴爾、惠普等美企遷走工廠,美名其曰“產業鏈多元化”。在世界各國爭相布局的生物科技領域,美科學家拔得頭籌,便百般阻撓研發進展。
不曾想,富士康竟為攀上美方高枝,迅速切斷與HUAWEI的所有合作,大規模轉移產能至印度,一心為海外企業代工。一夜之間,內地34萬員工被迫XIA崗。
郭臺銘做夢也沒有料到,這個選擇會徹底斷送他的康莊大道。據報道,在印生產的iPhone良品率不足50%,富士康的獨家代理就此“吊銷”,原定的代工訂單只能拱手讓給立訊精密、和碩等國內代工廠。
富士康為莫迪畫下74歲生日禮物的大餅并未實現,自己卻掉進了泥沼。
02 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不可撼動
據報道,富士康大張旗鼓進入印度市場后,困于流水線調試、水電供應不足等問題,產能始終無法達到預期。即便拋開基礎設施問題不談,印度的營商環境也并不友好,對待跨國企業向來是“養熟了再殺”,華為、小米、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都在印遭劫。
反觀富士康“離岸”的這幾年,我國不僅實現中高端制造業的技術突破,還有效解決了“訂單流失”困境。據悉,國內制造商歐菲光僅憑來自HUAWEI的代工訂單,就已盈利45億,有成為“第二大代工廠”的趨勢。就連美方嚴防死守的前沿物質領域,也被中國團隊打破壟斷。
在吸引外資扎根中國的同時,國產品牌還在加速“走出去”。截止目前,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比亞迪、蔚來先后進軍歐洲市場,國產智能手機品牌HUAWEI、小米,正加速全球化擴張,擠進歐洲市場排名前三。
郭臺銘一心追隨美方腳步,殊不知國內市場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03 中國智造,未來可期
據統計,海外市場的各種困境使富士康損失了至少1700億元。放眼全球,富士康或許還是有著些許影響力,但比起曾經的一家獨大,則顯得落寞許多。
隨著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低端產業轉移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國勢必面臨著其他國家更為激烈的訂單搶奪。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國產高端技術填補內需、走出國門。
中國制造正轉型步入中國“智”造的下半場,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