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的這場座談會,注定會成為經典。會場上最年輕的人,叫王興興。
他1990年出生于浙江寧波的一個普通家庭,機械工程碩士;
他是宇樹科技當家的,是今年春晚機器人的制造者。
年輕的王興興,已經在機器人領域默默工作了很多年,直到今年這個春晚,一群轉手絹的黑大漢機器人,終于讓他聞名天下。
這不是王興興的機器人第一次上春晚。
早在 2021 年春節,王興興的機器牛就已經上場露臉,但是,那時還沒太多行業外的人關注他。
今天的王興興,成功了,然而回想這一路走來,他卻仍然滿懷憂慮,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年輕人在我們這邊的學校里學的很多知識都太老舊,跟不上時代了。
王興興本人其實沒有留學經歷,他的所有教育經歷都是在國內,但他本人,同時又是國內教育體系的一個受影響者。
王興興的偏科問題特別嚴重,尤其是英語,怎么都學不會。
他的一名初中英語老師毫不掩飾地對他的父母說:“這個小孩在英語方面有點笨。”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英語成了王興興最大的短板。
16歲時,王興興參加中考,差點因為英語考不上高中。
他最終還是上了一所普通高中,總成績卻是倒數第二。
整個高中期間,他的英語考試成績慘不忍睹,大概只及格過3次。
英文讓他與自己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本科進了浙江理工大學;考研時目標原本是浙江大學,結果又因為英語不行,被調劑到上海大學。
王興興說他努力學英語,但無論怎么努力,就是記不住單詞。因為他的關注點根本不在單詞上,而是在發明上。
他非常擅長數理化,每次考試的總分都在年級前列。
偏科讓王興興的整個校園經歷,都是這樣一種狀態:驕傲與孤獨并存。但他自己覺得還好,自己一個人做發明,玩得很開心。
他甚至喜歡一個人吃飯,因為和別人一起吃飯,比較浪費時間。
王興興不喜歡從與人的溝通中獲取能量,也不看人物類書籍,,不看什么毫無邊際的科幻小說,他只看枯燥的純理論的科學書籍,比如《費曼物理學講義》。
對應試教育感到惶恐的王興興,還有一個異于他人的特點:非常敏感。
王興興說:“小時候我經常會覺得,(世界)給我的機會真的不多。我認為自己是有點小聰明的,但沒有得到關注、評價,甚至是被打壓。”
王興興從小就顯得特別內向,幾乎不和同學們說話。他的初中班主任曾對他說:“在整個班級里,感覺不到你的存在。”
但老師沒有發現,這孩子非常敏感。
因為敏感,他的很多時間都花在了思想斗爭上。比如某天他上學時,因為在父母安排穿了一件自己不太喜歡的衣服,就會一整天渾身不舒服。
他五六歲時,曾經因為覺得父母做的飯口味一般,竟然站在板凳上,自己炒菜。
語言能力的缺失,卻增加了他的動手能力強的優勢,是王興興的第二大特點。
初時,他嘗試手工制作了微型渦輪噴氣發動機。
高中時,他制作出了可以充電的電池,還在家中進行電解水試驗。
19歲那年,王興興考入了浙江理工大學機械與自動控制學院機電專業。他極少參與娛樂活動,大部分時間都在看書,第一次接觸了單片機(MCU),決定制作一個14自由度雙足人形機器人。
從2009年12月到2010年3月,他在自媒體上展示了自己的雙足機器人的設計、調試視頻,對外展示他的動手成果。
2010年,大一下半學期,20歲的王興興對人工智能和神經網絡產生了濃厚興趣,開始研究大規模 AI 和神經網絡。
讀研期間,王興興展現出了強大的科研實力,嘗試做電驅動的小型高靈活性的四足機器人。
在導師賈文川的悉心指導下,王興興成功開發出了XDog 電驅動四足機器人,開創了低成本、高性能四足機器人技術方案的先河。
2015年,25歲的王興興公布了機器狗XDog的電驅動方案。
2016年,王興興碩士畢業,入職無人機的大疆公司。
僅僅兩個月之后,他就從大疆離職,獲得了天使輪融資后,創立了宇樹科技。
2020年9月,王興興帶領機器人團隊在北京參加服裝貿易博覽會,吸引了各方注意,其中就有春晚編導。
2021年央視牛年春晚,王興興的四足機器人登上春晚舞臺。
2025 年春晚,轉手絹跳舞的黑大漢機器人,讓王興興火爆天下。
他成功了,但談及國內的應試教育,他仍然心有余悸。
那么問題來了,這些年的應試教育,耽誤了多少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