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加強青年隊伍建設,積極探索青年工作的新載體,團團特開設【青聯委員封面人物】專欄,講述樂山青聯委員封面人物的故事。樂山青聯委員們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帶領青年建功立業,服務青年成長發展,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充分展現出樂山青年昂揚向上、勇于擔當、奮發有為的青春風采。
深耕AI技術 勇當時代弄潮兒
本期青聯委員封面人物
梁龍雙
梁龍雙,樂山市青年聯合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科技教育衛生界別)、朗立創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中國裝備智能化檢驗醫學專委會委員、智能化兩項國家行業標準制定大數據組組長、成都市人工智能領域人才評審會特聘專家等。專注于工業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應用,研發成果獲得專利、軟著60余項。曾獲全國創新創業大賽第一名、全國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銅獎、國際交流專場大賽第一名即最具投資價值獎、全國三維數字建模一等獎、全國二維數字建模一等獎、全國數字建模團體一等獎、全國數字建模個人全能二等獎等。曾作為中國企業代表之一參加國家高新成果交易會并展示成果,其團隊曾代表GDG中國參加谷歌IO大會。先后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鴻忠接見2次,中央委員、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院士接見5次。
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鴻忠接見
學習力鑄就AI新星
工作之余,為了提升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層次認知和團隊小伙伴的深度交流,梁龍雙四處尋找人工智能方面的專家,請他們幫忙推薦好的學習課程,他通過網絡平臺先后自學了清華大學、斯坦福大學的人工智能課程,他說“咱們要學就學全世界最頂級的課程,只有這樣,才能以最優的思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研發工作中,為了能讓人工智能為工業不同領域提供更好更優的解決方案,他到處尋求幫助獲得相關領域專業知識并進行學習,比如咨詢了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的數十位教授,先后學習了金屬材料學、材料熱處理、材料力學、自動控制原理、機械設計等一系列學科。
企業發展中,為了讓企業能健康穩健地長遠發展,他還自學了法學、經濟學等相關領域的系列課程。
獲全國創新創業大賽第一名
創新力鑄就無限可能
求學期間,梁龍雙獲得了28項授權專利,先后研發出了水電站焊縫檢測機器人、火電站焊縫檢測機器人,還獲得過北京發明大賽和武漢發明大賽獎項,投入工作后,梁龍雙更是把幾乎所有精力放在科技創新中,尤其是工業人工智能機器人操作系統的各類算法,先后獲得了30余項軟件著作權成果。
梁龍雙帶領團隊為多個領域的研發貢獻著創新力量,比如人工智能激光電弧復合焊機器人、人工智能垃圾分揀機器人、人工智能癌癥診斷系統等一系列成果。
人工智能激光電弧復合焊機器人,是通過人工智能尋找焊接工件、識別焊縫、驅動機器人對目標工件進行焊接,焊接工廠粉塵很大,焊接弧光對眼睛危害特別大,有了梁龍雙團隊研發的機器人后,焊工只需要拿著手柄監督機器人干活就行了,大大減小了工作負擔。
團隊研發的人工智能激光電弧復合焊機器人
人工智能垃圾分揀機器人,是通過人工智能對各類垃圾進行識別、判斷,進而驅動機器人進行垃圾分揀,垃圾處理屬于臟活累活,而且有大量各類細菌,通過人工智能垃圾分揀機器人,可以讓從事垃圾處理相關工作的人們工作更輕松、生活更美好。
與此同時,梁龍雙與團隊還在做更多更新的創新探索,比如人工智能腦電信號分析系統、人工智能半人形機器人等。
人工智能腦電信號分析系統就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識別大腦的腦電波信號,進而對外界輔助設備發出指令進行各類生活、工作的輔助,可以讓身體有健康缺陷的人們生活更加便捷。人工智能半人形機器人可以應用在工業生產中,針對腰肌勞損比較嚴重的工種進行替代,減輕相關工種操作人員工作負擔。
奉獻力鑄就委員風采
梁龍雙經常對小伙伴說“你能獲得多大的福報,取決于你為家人、朋友、社會做了多大的貢獻”,梁龍雙也時常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出表率,他還率領團隊為家鄉犍為縣捐贈價值200萬元的醫學應用系統。
為犍為縣捐贈價值200萬元的醫學應用系統
在犍為縣清溪初級中學做公益科普
梁龍雙經常給小伙伴們推薦好書,對于工作、企業遇到困難的朋友,他就一個個贈送如《大敗局》之類的書籍,還幫助大家對接技術、資金、宣傳等各類資源,幫助朋友們一步步走出困境。
在武漢大學做公益科普
為了讓人工智能更加普及,梁龍雙還利用節假日時間開展公益科普活動,先后為四川的多所小學、中學學生開展科普活動,受邀為武漢大學學生開展科普活動,受邀為重慶醫科大學學生開展科普活動,受邀到西安為檢驗醫學論壇開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動,還受邀到峨眉山市委黨校為青年干部開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動。
在峨眉山市委黨校為青年干部做公益科普
在西安檢驗醫學論壇做人工智能科普
人工智能迅猛發展,但是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卻很稀缺,很多領域的公司想擁抱人工智能但是礙于人才太貴難以涉足,梁龍雙為了讓更多行業享受到人工智能帶來的便利,不僅不給自己發工資,還主動承擔與合作伙伴在人工智能研發過程中的大部分成本,這讓合作伙伴幾乎零成本、零風險就擁有了人工智能相關研發成果,梁龍雙和團隊為相關領域人工智能發展和社會普及做出很大貢獻。
在重慶醫科大學做公益科普
專注力鑄就優秀成績
一旦開始研發工作,梁龍雙就立刻進入工作狀態,外界無論多么嘈雜對他好像一點影響都沒有。
創辦的朗立創科技在湖北省“青創板”敲鐘
年前冬天的時候,在人工智能焊接機器人研發過程中,有一個算法一直沒有測試通過,梁龍雙和小伙伴在工廠車間里一直調試,到凌晨兩點多,地面溫度已經低于零度了,為了抵御寒冷,小伙伴弄來火盆,太專注的他竟然不知道火盆太近,竟將鞋底烤爛。無論環境多么惡劣,他一直堅持調試工作,最后終于把算法調試好,走出車間已經早上七點多了。
還有很多次大家討論算法一直到深夜無果,第二天小伙伴們醒來看到微信群有最新消息,竟是梁龍雙提出的最新的算法,小伙伴們立刻開始驗證,竟然順利實現了計算目標,大家都在問“你昨晚是一夜沒睡嗎”,他竟說是做夢夢到的,當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時候,他只是略帶玩笑口吻淡淡地說“或許是老天賞飯吃!”,但是大家明白,這是他對研發工作特別專注的結果。
制定兩項國家行業標準
他那并不高大的身體里迸發著無窮的能量,正如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李鴻忠副委員長曾經對他說的一句話一樣:“今天種下金色的種子,明天一定可以長成參天大樹”,梁龍雙始終懷揣著這樣的夢想,通過科技創新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 輯:廖 珍
一審一校:李蒙希 、 段 蕊、稅川斯文
二審二校:宋曉丹 、 房靖翔、張 琳
三審三校:唐龍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