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7日至1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前,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做好2025年“三農”工作要從戰略上布局、在關鍵處落子。這些關鍵之處都有哪些?日前新鮮出爐的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給出了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等六個方面,而這六個方面又被分解成了30項重點內容。
“三農”工作牽涉面廣,內涵豐富,其中不少基礎性工作雖看似不起眼,但實則背后牽動著家國大計,重若千鈞。文件中點到的30項重點內容,大抵都能作如是觀。不過,若要說哪項工作是關鍵中的關鍵,恐怕得首推農業現代化:如果農村建設不好,產業自然難以發展壯大,而如果農民富不起來,農業發展也會失去持久的動力。從這個角度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作用和重要地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某種程度上,這可以從2025年2月17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管窺一二:在中央召開的這場高規格座談會上,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作為唯一一名農業領域的發言者出席。在發言中,劉永好主要介紹了企業緊跟國家戰略,攻堅自主育種和糧食安全,以及因應消費變化,滿足新鮮需求,不斷調整突破,讓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等方面的工作情況。會后與企業家握手時,習近平總書記對他說,讓農民挑上“金扁擔”好啊,你們養豬也養得好。總書記口中的金扁擔,說的正是農業現代化。
與去年相比,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顯著變化在于把改革擺在了更加重要、突出的位置。在去年的文件里,改革部分相關表述從屬于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這一大點,但在今年的文件中,在前五點變化不大的情況下,第六點變成了“著力健全要素保障和優化配置體制機制”,這除了與文件標題中的“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對應外,更多是出于一種現實考慮:從改革方法論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實現“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一目標的路徑。
此次一號文件提到的改革事項有哪些呢?包括但不限于: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管好用好農村資源資產,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完善鄉村人才培育和發展機制,統籌推進林業、農墾和供銷社等改革,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等等。可以看到,這些正好對應農業現代化所需的產權保護、資金輸入、人才供給、人口轉移、利益調節等方方面面,與如何抓穩抓牢這根“金扁擔”息息相關。
而從更宏闊的視野來看,一切推進農業現代化、抓好“三農”工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阻礙,都要善用改革這個關鍵一招來破解。比如,種業安全事關能否端穩“中國糧”“中國飯”,但這種基礎性、攻關性的研究一般周期很長,較難在短期內取得可預見的成效,這個時候就需要改革相應的經費投入機制,探索實施設立基礎研究特區等改革,免去研究者的后顧之憂,讓其可以心無旁騖、一心一意攻關鉆研。只要善用改革的辦法,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地解決,一個難題接一個難題地攻克,終歸可以把金扁擔抓在手里,送到農民的肩上,有力促進鄉村的全面振興。
作者:墨攻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