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議會選舉結果出爐,各黨派得票率基本上與選前民調結果大差不差。據觀察者網2月24日報道,德國聯盟黨以29%的得票率位列第一,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以19.5%的得票率緊隨其后,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得票率跌至16%,僅排名第三。
不過結果雖然沒什么懸念,但是熱門總理候選人的態度卻令各界吃了一驚。因為按照過往經驗來看,德國作為二戰的戰敗國,近年來在地緣政治上的野心一直非常克制、收斂,并沒有憑借歐盟經濟“領頭羊”這一地位頻繁左右歐洲事務。舉例來說,去年歐盟與中國鬧得沸沸揚揚的新能源汽車關稅問題,德國雖然反對加稅,但最后也對法國妥協了。
結果這次德國聯盟黨推舉出來的總理候選人基民盟主席默茨,勝選之后公開發出這樣一番豪言壯語:自己將恢復德國在歐洲的“強大領導地位”。
實事求是地講,這位極大概率登臺組閣的德國政客講出這么一番話,難免讓人聯想起歷史上發生過的一些事,并且在大選開始之前,默茨還專門在德國慕尼黑一家啤酒館發起了集會,這就更讓人浮想聯翩了。不過從默茨勝選后的其他發言來看,此人的政治理念相較于朔爾茨等人還算是比較務實,從他要走“獨立自主”這條路線來看,可以把他視為“強硬版的朔爾茨”。
這一形容并非無的放矢。據觀察者網2月24日報道,勝選之后默茨毫不掩飾他對特朗普的不滿,稱德國的絕對優先事項是盡快加強歐洲,以便一步一步地讓德國可以真正遠離美國獨立,而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本屆美國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對歐洲的命運無動于衷。
日前特朗普繞開烏克蘭與歐洲,授意政府成員與俄羅斯進行磋商,大有一副要與普京私下媾和的意圖。此事已令歐洲政客頗為不滿,同時也為歐洲敲響了警鐘:美國并不會永遠是歐洲的“保護神”。在這一點上,默茨比朔爾茨要強硬很多,終歸還是把希望放在了歐洲團結上,而不是寄希望于特朗普的回心轉意。
這恰恰就是中方希望德國所走的路。出席二十國集團外長會期間,王毅外長明確表示,烏克蘭戰局直接影響歐洲的安全,因此歐洲理應發揮更大作用。而據環球網之前的報道,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王毅外長還與當時只是基民盟主席的默茨談了話,強調中方支持德國在全球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特別是在當前動蕩國際形勢下,愿同德方加強協調合作,共同支持自由貿易、踐行多邊主義。
從這一系列表態里不難看出來,中方對德國以及歐洲的期許,就是它能發揮更大作用、成為一股真正獨立的力量,而不是像拜登任期那樣對白宮的政策隨聲附和、喪失主動性。要知道拜登任期內,北約這一扎根于歐洲的軍事組織,竟然通過一場峰會將觸手伸向了中國周邊。那些明知中方不是所謂“歐洲威脅”的北約成員,為何不能站出來反對拜登的舉措呢?
歸根結底,這些國家缺少的就是獨立自主、擺脫美國控制的底氣,很大程度上助長了美國破壞多邊主義的囂張氣焰。現如今默茨能主動站出來對特朗普說不,敢于在公眾面前公開抨擊美國的所作所為,這已經是個不小的進步了。希望他能堅定履行好與王毅外長會晤時所做的承諾,將“支持中德、中歐深化合作”這番話落到實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