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一個老同學擼串,他說道:“去年年底我被裁了,連年終獎都沒拿到。”
我以為他要訴苦,結果他嘿嘿一笑:“其實我早想辭職了自己創業,卻一直下不了決心,現在正好拿賠償金開奶茶店!”
我這同學,失業第三天就盤下了學校門口的鋪子,招牌上寫著:“人生如奶茶,甜苦自己調”。
你看,同樣是失業,有人當悲劇,有人當鬧劇,還有人當人生事業起航的契機。
今天咱不灌雞湯,就嘮點實在的:為什么說早失業,就是好事。
一、你所謂的穩定,可能正在慢性自殺
朋友小鹿在國企干了8年,每天的工作是給領導寫“假大空”的匯報PPT。
去年部門裁員,她“光榮下崗”。
一開始崩潰到天天刷招聘軟件,直到她發現自己PPT做得好到能開班教學——現在她的副業收入是工資的三倍。
太多人把工作當鐵飯碗,享受按部就班的穩定和安逸,卻忘了問問自己:
這崗位三年后還會存在嗎?(看看AI取代了多少客服崗)
我在這家公司除了混工齡還混到了啥?
如果明天就失業,我有沒有能養活自己的本事?
溫水煮青蛙最可怕的不是水溫,而是你以為自己還能跳出來。
失業不過是把火關了,逼著你跳出那口鍋。
一些知名的企業家當初也再給別人打工,再失業后,倒逼自己創業,才功成名就的。
其實,現在有潛力創業當老板的人大有人在,只不過目前還有工作的他們下不了決心離開,如果客觀原因讓他們失業,絕對倒逼出一群新企業家。
二、99%的人根本沒搞懂“職場游戲規則”
最近有個扎心數據: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3年。
公司說倒就倒,憑啥你覺得自己的飯碗能端一輩子?
認識個90后姑娘更絕。
她在教培行業巔峰期入行,疫情前突然轉行做短視頻編劇。
別人笑她傻:“現在課時費多高啊!”
結果“雙減”政策一來,當初笑她的人集體失業,她早靠著一步《霸道總裁》系列爆款短劇買了房。
她就堅信一條:“別等船沉了才學游泳,要趁著甲板曬太陽時偷偷造救生艇。”
三、那些被失業逼出來的“神仙操作”
房產銷售成脫口秀黑馬:阿強用賣房話術講段子,抖音粉絲百萬,接廣告接到手軟。
銀行柜員改行劇本殺編劇:把金融詐騙案例寫成燒腦劇本,現在開連鎖店年入千萬。
這些事情看著像個例,不具有可復制性,但卻有一個共同邏輯:“把失業當卸載舊APP,才有內存安裝新系統。”
五、說句掏心窩的話
我見過凌晨三點在便利店吃泡面的失業者,也見過拿裁員賠償金環游世界的勇士。
區別不在于存款多少,而在于有沒有想明白:
工作可以丟,但“隨時能再就業”的底氣不能丟
公司可以倒,但“我值錢”的認知不能倒
行業會消失,但“跨界混飯吃”的本事不會消失
失業到底是深淵還是跳板,全看你有沒有勇氣把解雇通知書折成紙飛機,往新世界用力一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