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一則訃告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在藝術品收藏界激起千層浪,西泠拍賣官方沉痛宣告創始人陸鏡清先生于2月24日因病去世,享年66歲 。一時間,業內人士紛紛表達哀悼,緬懷這位在西湖邊打造出 “江南第一槌” 的傳奇人物。
西泠拍賣創始人陸鏡清
從拍場常客到拍行老總, 從公交大巴司機到西泠拍賣的創始人,陸鏡清經歷了從中國第一代藝術品收藏玩家到“江南第一槌”的迅速崛起,也見證了中國藝術市場幾十年的跌宕起伏。
陸鏡清的人生軌跡充滿傳奇色彩。他1960年1月出生于杭州的一個絲綢實業家家庭,童年在充滿古韻的深宅大院中度過,古建筑、文玩雜件成為他最初的文化啟蒙,自幼便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青年時期,他的職業是公交司機,可即便收入有限,仍將大量積蓄投入到藝術品收藏中。1979年,朋友3元購入的清代任伯年扇面竟能轉手賣出百元高價,這一經歷讓他敏銳地捕捉到藝術品市場的巨大潛力,就此全身心投入收藏領域。上世紀80年代,杭州的畫廊、古玩店與地攤都留下他的身影,在不斷的實踐與摸索中,練就了一雙辨偽存真的 “火眼金睛”。
2005年,西泠印社首屆拍賣會
上世紀90年代,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剛剛興起,陸鏡清正式踏入這個領域。1994年,他擔任浙江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藝術品板塊負責人,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2001年,出任榮寶齋杭州公司總經理,三年后迎來人生重大轉折。恰逢西泠印社百年社慶,他受邀組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面對這個全新的挑戰,陸鏡清憑借著對藝術品拍賣事業的熱愛與執著,毅然接下重任,開啟了南方藝術市場的 “破冰之旅”。
2005年,西泠拍賣首屆中國書畫藝術品拍賣會成為行業經典。拍賣會現場人氣爆棚,設置的800多個席位座無虛席,拍賣開始一小時后,仍有大量買家排隊辦理競買牌。此次拍賣會以1.97億元的成交額和94%的成交率,創下內地文物藝術品首拍紀錄 ;同年秋拍更是以2.56億元刷新長江以南拍賣紀錄,西泠拍賣自此名聲大噪,贏得 “江南第一拍” 的美譽,“江南第一槌” 也由此響徹業界。
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拍品,南宋宮廷舊藏 西周重器國寶兮甲盤
在陸鏡清的帶領下,西泠拍賣沒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斷創新。他帶領團隊推出一系列特色專場拍賣,如青銅禮器專場、歷代名硯專場、供石專場、明清毛筆專場等。這些創新舉措,不僅讓一些原本在市場上未受重視的藝術門類成為收藏焦點,也極大地豐富了藝術品拍賣的品類,推動了藝術市場的多元化發展。例如,2006年推出的 “歷代名硯” 專場,讓藏家們重新認識到古硯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內涵;2011年開創的 “青銅禮器” 拍賣先河,更是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 。截至2020年,西泠拍賣已形成涵蓋40余個特色專場的完整體系,年成交額突破50億元,成為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的金字招牌。
陸鏡清不僅是一位成功的商業領導者,更是一位文化傳承者。他始終秉持 “藏家終為過客,文物當歸社會” 的理念,積極推動文物藝術品的社會共享。2018年,他將珍藏的弘一法師題跋信札捐贈給西泠印社;2020年,陳巨來為吳湖帆刻制的 “銘心絕品” 田黃印入藏浙江省博物館。在商業運營之外,他還十分注重學術研究,組織編撰了一批精品學術著作,推動西泠拍賣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頂級機構合作舉辦學術特展,提升了拍賣行業的文化內涵與學術水平。
陸鏡清捐贈陳巨來“銘心絕品”田黃印
作為資深收藏家,陸鏡清還積極推動藝術教育普及。他首創 “夜間預展”“親子導覽” 等模式,將拍賣預展參觀人次從千級提升至十萬級,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了解藝術品。2022年,他推動設立 “青年藝術家扶持計劃”,每年斥資百萬資助新銳創作者,為藝術界注入新鮮血液,踐行著 “藝術不應困于資本游戲” 的理念 。
陸鏡清曾說,西泠拍賣一直強調“藝術融入生活”,他希望每家拍賣行都以此為基調,在市場的新格局里找到自身的發展特色,讓更多人享受藝術生活。他曾說:“藝術拍賣既為品質生活所求,亦為投資理財之道;既是商業行為,又是一種情感投資。”
斯人已逝,一路走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