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曉明
1939年4月的齊會戰斗,八路軍殲滅了日軍吉田大隊大部,是冀中平原上的模范殲滅戰。八路軍在缺乏武器和技術的條件下,集中優勢兵力,予敵重創,有效實踐了“基本的游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戰略方針,創造了平原游擊戰爭中模范的運動戰戰例。
120師來到冀中
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軍將主要兵力轉向敵后戰場,進攻的重點是華北,冀中平原首當其沖。為貫徹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確定的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鞏固華北抗日根據地,發展華中抗日根據地的戰略方針,遵照中央軍委關于鞏固冀中、幫助第3縱隊和壯大自己等三項任務的指示,八路軍120師師長賀龍、政委關向應率領師直、715團(2個營)、716團、獨立1支隊于1938年底由晉西北挺進冀中,次年1月與冀中軍區部隊會合。
冀中平原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敵我必爭。其地形平坦、河流橫貫、人口繁多、資源豐富。冀中村落大而且稠密,戰術價值很大,敵我雙方,不論進攻防御,都離不開村落。120師在短期內克服了由山區轉入平原戰場帶來的新問題,很快掌握了平原作戰的特點和規律。在冀中軍區部隊的配合下,先后進行了曹家莊、大曹村、邢家莊、黑馬張莊等戰斗,粉碎了日軍對冀中根據地的第三、四、五次戰役圍攻。但敵依仗其軍力優勢,侵占了我全部縣城和主要集鎮。冀中平原上,敵據點林立,炮樓密布,各據點之間相距不過一二十公里,我回旋地區大大縮小。敵人到處拼湊偽政權,推行“治安肅正”;以據點為依托,經常出來搶糧抓夫,脅迫群眾平道溝、修馬路;不時集結兵力,梳蓖拉網,進行“掃蕩”作戰,企圖在6月青紗帳起來之前消滅我軍,或將我逐出平原,氣焰十分囂張。120師要想站穩腳跟,鞏固和發展冀中抗日根據地,就必須以英勇的戰斗,給瘋狂的敵人以更沉重的打擊。
1939年3月28日,715團(代號“亞五”)與冀中軍區獨立第4支隊合編為120師獨立第1旅,旅長高士一、政委朱輝照,下轄4個團,即第715、1、2、3團。4月8日,716團(代號“亞六”)與冀中軍區獨立第5支隊合編為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魏大光、政委王同安,下轄3個團,即第716、4、5團。120師得到了很大的補充,實力大漲。
4月18日,賀龍、關向應率120師師直、獨2旅由高陽河西村、莊頭地區向東轉移,20日拂曉到達河間東北齊會、臥佛堂地區,與先期到達相鄰地區的獨1旅和冀中3分區27大隊靠攏,準備進行整訓,并待機作戰。師部駐大朱村;獨1旅旅部駐翟上村、1團駐塢家村、2團駐北留路、3團駐郭官屯、715團駐李趙莊、孫劉莊、找子營;獨2旅旅部帶4團駐臥佛堂、5團駐河心莊、716團駐小莊、任村、齊會。
◆親自指揮齊會戰斗的賀龍師長。
4月22日晚上,全師將士在師部駐地大朱村召開慶祝合編聯歡大會,并進行整訓動員。大會進行之際,偵察員緊急報告:河間有數百日軍出動北上,已進到三十里鋪。師長賀龍、政委關向應判斷,這股日軍可能在任丘、呂公堡、大城等據點日偽軍的配合下,對齊會地區進行“掃蕩”,從東西兩邊夾擊我軍。因周邊日軍據點兵力不足,不可能抽出更多機動兵力參戰。而八路軍的兵力卻比較集中,且士氣旺盛,可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就地殲滅這股敵人。賀龍馬上把聯歡大會變成戰斗動員大會,要求各部隊立即帶回,連夜做好戰斗準備,隱蔽待機,聽命令行動。他號召“軍民一心,團結起來,堅決粉碎敵人的進攻。敵人來了,要狠狠地打!來多少,就消滅多少!”賀龍的親自動員,給全師增添了巨大的力量,指戰員們精神振奮,熱血沸騰,決心打好這一仗,開創冀中抗日斗爭的新局面。當晚,賀龍召開團以上干部會議,研究作戰計劃,下達作戰命令,決定采取外線速決的進攻戰,殲滅來犯日軍。
侵華急先鋒
日軍第27師團是在1938年7月,以中國駐屯軍旅團為基礎擴編而成,前身可追溯至1901年辛丑條約簽定后日本派來的清國駐屯軍,堪稱最早駐華的日軍部隊。正是該敵制造了1937年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該師團編成后,隸屬于第11軍,參加了武漢會戰。1938年11月,調歸華北方面軍直屬,部署在河北省東半部以天津為中心的北寧鐵路沿線和津浦鐵路北段沿線地區。在第一期肅正作戰中,27師團的任務是以主力肅清津浦路西側地區之抗日武裝,進攻的矛頭直指八路軍冀中軍區和剛剛抵達的120師。
參加齊會戰斗的日軍部隊就是隸屬于27師團,正式番號為第27師團第3聯隊第2大隊,大隊長吉田勝少佐,簡稱吉田大隊,時駐滄縣。該大隊原本下轄三個步兵中隊和一個機槍中隊,1939年4月又增編一個步兵中隊,為第8中隊,實力約800余人,裝備精良,戰力強悍。八路軍獨1旅在任丘、河間一帶的活動,早已引起了第3聯隊的注意。但他們萬萬沒想到,120師師部和獨2旅也來了,這下差不多要上萬人了。雖然多次對獨1旅展開“掃蕩”,但都是小規模的,在獲悉河間東北齊會、臥佛堂地區有千余八路軍駐扎的情報后,聯隊長渡佐近下定決心,這一回要徹底解決!
如何與八路軍作戰,日軍認為急襲與奇襲是最好的戰斗方式,通常是夜間出動,走小道或繞道,先派一部隊將我駐地包圍,斷我退路,乘我軍沒有準備前,接近我軍,施行突然的猛烈攻擊,有時也會偷過我警戒線攻擊我主力。
1939年4月20日,為迷惑八路軍,達到突襲的效果,日軍第3聯隊命令齊會周邊據點保持風平浪靜,而將吉田大隊秘密從滄縣遠距離調往河間,準備對我軍發起突襲。與上級長官的想法不同,吉田則感到不屑,殺雞怎能用牛刀?于是,他將第5、6中隊留在河間城,只帶了大隊本部、步兵第7、8中隊、機槍中隊大部(重機槍9挺)和配屬的山炮第27聯隊第4中隊(94式山炮2門)及數十名偽軍共800余人執行此次突襲。即使如此,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吉田在出發之前,還是令部下盡量多帶彈藥,各種炮彈、槍彈、手榴彈、擲彈筒,滿滿裝了幾十輛大車(當時平均每百人約有大車10輛,裝運給養、彈藥、官兵行李等),僅山炮炮彈就帶了420 多發。連他的士兵都驚訝:“掃蕩作戰中,就數這次攜帶的彈藥多得出奇!”4月22日下午,該敵出河間縣城西門,轉而向北行進,傍晚到達城北三十里鋪宿營,距離八路軍聚集地已不到15公里。
包圍與反包圍
716團是全師西翼的屏障,敵人如果向東進犯,則首當其沖。團長黃新廷非常清楚身上的擔子有多重,他從師部返回團部小店后,馬上和其他團領導商議作戰事宜,重點研究了可能最先接敵的齊會村。該村有400 多戶人家,是一個比較大的村莊。村內有一條南北街,街兩旁是許多小巷和房屋,有一定縱深。村東南有大水塘,水比較深,是我布防的天然屏障。村沿有一些零星房屋可作為前哨陣地,利于我防守。
716團決定把固守齊會的重任交給3營,1營相機使用,隨時準備支援,2 營為預備隊。白天固守,黃昏后1、2營再從外線進攻,3營伺機反擊,為師主力合圍全殲該敵創造條件。3 營營長王祥發經驗豐富、沉著老練,他確定不分散兵力在村外打,先是從村沿打起,利用有利地形如楞坎、墳包、樹叢、土坑、水塘和房屋等,在村里再利用街巷和房子層層阻攔,節節抗擊,不斷殺傷敵人、消耗敵人,把敵人粘在齊會。
◆1939年4月23日,120師部隊在齊會殲滅戰中,冒著日軍施放的毒氣奮勇作戰。
八路軍這邊已經嚴陣以待,日軍那邊卻渾然不知。按照預定計劃,4月23日晨,吉田大隊從三十里鋪轉東,渡過古洋河。9時,占領南北齊曹地區。一路上一個八路軍的影子都沒看到,吉田感到偷襲快成功了。在距離齊會800米的地方,他將部隊按戰斗隊形展開,從西、北、南三個方向將齊會圍住。同時命令山炮開火,進行火力偵察。716團3營指戰員沉住氣,當日軍步兵發起沖鋒進至五六十米內,王祥發一聲令下:“打!”霎時間,機槍、步槍、手榴彈響成一片,沖在最前面的敵兵哀嚎著倒了下去。吉田明白確實遇到了八路軍主力部隊,他命令炮兵猛烈轟擊,機槍中隊9挺重機槍齊射掩護,指揮步兵中隊又發起了攻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斗,日軍三次猛攻,毫無進展。吉田有些惱怒,他命令部下施放毒氣。我3營忍著毒氣的強烈刺激,用濕毛巾勒住鼻孔,與沖上來的日軍展開白刃格斗,一時刀光閃閃,喊殺聲震天。9 連連長曾祥望大吼一聲,從敵軍官手中奪過一把戰刀,一口氣砍死3個日軍。
3營在村沿戰斗中消滅了很多敵人,但自己傷亡也不小,而且彈藥也不足了。王祥發指揮各連撤進村內,轉移到房子里、屋頂上,繼續抗擊。日軍逐巷逐屋爭奪,付出很大代價,進展緩慢。戰至中午,為消滅八路軍,敵竟放火燒屋。隨著一間間房屋燒毀倒塌,3營最后退守村東南角堅持。在楊家墳地靠前指揮的黃新廷看到村內煙火沖天,判斷敵人火攻,3營估計吃緊,他即令1營投入戰斗。
1營接令后迅速展開成戰斗隊形,從東北方向猛烈向敵進擊。吉田果然兇猛頑強,他不怕兩面受敵,以部分兵力、火力轉入防御,抗擊1營的進攻,仍以主力向3營猛攻,企圖一舉拿下齊會。由于大白天在平原上進攻,敵火力遠勝我火力,1營將村外敵人消滅一部,將其余敵人壓縮到村沿,敵依托房屋和工事頑強抵抗,1營進攻受阻。
此時,716團3營與外面的通訊中斷,村內情況不明。團幾次派人聯絡,均中途傷亡。賀龍得悉后,即令715 團派1個連務必突進村內查明情況、支援戰斗。715團派2營7 連自找子營方向沿道溝隱蔽運動,以突然勇猛的動作,乘敵包圍尚未合攏,從村東南方向奮力沖進村內,打開一條通路,與3營會合。15時,日軍集中火力掩護其步兵向7連猛烈進行反沖擊,又將通路封閉,該連退入村內,協同716團3營堅守。激戰中,7連連長皮沛昌負傷被俘,敵人將其捆住,亂刀捅死。消息傳來,我軍上下憤恨至極,殺敵士氣倍增。
齊會打得正緊,周圍據點之敵企圖增援吉田大隊。賀龍早有安排,我阻援部隊已進入陣地。任丘之敵300 余人南下,被我預伏在麻家務附近的獨2 旅5 團迎頭攔擊,被迫退走。大城之敵200 余人到大廣安,被我冀中3分區27 大隊擊退。呂公堡只有敵百余人,勢單力薄,被我游擊隊襲擊鉗制,根本沒敢出來。
至17時,賀龍判斷,援敵已經退去,吉田大隊孤立無援,天一黑可能逃跑,即調整部署,以獨2旅716團1、2營由北及東北向齊會外圍攻擊,以3營及715團7連由村內向村外進行反沖擊,并統一規定晚8時同時動作,內外夾擊敵人。以獨1旅715 團全部及2 團1個營趕到劉古寺、東西保車設伏,敵如南逃,則配合追擊部隊消滅之。以獨2 旅4 團進至四公村、楊莊,5團進至張莊附近設伏,如敵向西撤退則堅決阻擊,以達全殲敵人。
天慢慢黑下來,吉田望援兵,援兵不到;想進攻,力量不足;想撤兵,又不大甘心。他非常急躁,為泄怒氣,命令炮兵向齊會以北村落發射大量毒氣彈。716團駐地小店和師部駐地大朱村都毒氣彌漫。正在村沿指揮作戰的賀龍和司令部人員20余人都中了毒,頭暈目眩,呼吸困難。賀龍要過蘸了水的口罩戴上,又繼續指揮戰斗。
20時,按照圍攻部署,716團內外全部兵力發起反擊,一時間銳不可擋。打了一整天,八路軍還能組織起這樣猛烈的反擊,實出吉田的意料。敵雖幾面挨打,仍依托房屋和村沿工事頑固抵抗。激戰至24日凌晨4時,敵被壓縮到村西南。
南留路阻擊
敵我相持到24日拂曉,吉田感到情況不妙,再不撤兵,難免全軍覆沒。日軍除一部在后掩護外,大部向正南馬村方向運動。此時,獨1旅715團已在東西保車待伏一夜,得悉敵向南突圍,未待命令即令1營搶占馬村,阻敵逃跑。敵遭迎頭痛擊后,又折向東南撤至找子營。1營尾敵追擊至孫劉莊,緊緊抓住敵人。9時許,715團全部到達李趙莊、孫劉莊,向敵后尾展開猛烈攻擊。敵人不敢戀戰,除一部依托找子營部分房屋阻擊外,主力向南留路村攻擊,企圖奪路逃走。獨1旅立即調郭官屯之第3團先敵搶占南留路,堅決阻擊該敵不使其向東逃竄。這時,圍殲日軍的主戰場已經移至我獨1旅方面,特別是3團的南留路阻擊就成為關鍵的戰斗。
在炮火掩護下,敵以密集隊形拼命向南留路村突圍。3 團的不少工事被敵炮火摧毀,許多房子被炸塌,部隊仍奮力阻擊。該團是冀中的新部隊,合編后在紅軍干部帶領下,打得英勇頑強。團政委朱吉昆危急時刻,身先士卒與敵拼殺,連中三彈光榮犧牲。趕來加強指揮的獨1旅副政委幸世修也負傷不下火線,與3團指戰員并肩戰斗。指揮員的模范行動大大鼓舞了部隊的士氣,全團不怕傷亡,奮勇堵擊,與敵激戰整天,打退敵9次沖鋒,使敵始終不能前進一步。
11時,715團將敵大部逐出找子營,敵死傷甚重,進退兩難,被迫轉入防御,占領南留路與找子營之間的樹林凹道,進行土工作業,與我對峙。敵人原先滿載彈藥給養的大車隊,此時遍躺傷員和死尸,在道溝里排成一路縱隊,足有數百米長,很是狼狽。當時日軍第8中隊上等兵內匠俊三戰后回憶說:“在我經歷的戰斗中,沒有比這次掃蕩作戰給人留下最深刻的記憶了。”“我前面的馬車上裝著六七具戰死者的尸體,有的人死于手榴彈和步槍,很大的傷口張開著,鮮血染紅了軍裝。有的人頭部中彈。目睹這凄慘的場面,難過地走了幾公里路,在我前面一連20多輛馬車,都裝著戰死者軀體。”
賀龍見敵固守待援,即命令715團、2 團、3 團各一部,再次將敵團團包圍。考慮到周圍地形平坦,白天攻擊不易奏效,遂決心在黃昏后發起進攻,同時令小分隊不斷襲擊,使敵不得喘息。為防備敵人向南逃竄,又命令716團2 營到張曹村設伏,斷敵退路。令1 團、5 團向任丘、呂公堡、大城方向警戒,阻敵增援,保證圍殲的順利發展。
24日黃昏,715團1營逐屋爭奪、搜索,將敵徹底趕出村外,找子營為我軍占領。殘敵此時被我軍全部壓縮于南留路與找子營之間作困獸之斗。我軍通夜以機槍、迫擊炮向敵射擊,并補充彈藥,構筑工事,積極準備總攻,以待最后聚殲敵人。
雖遭連續打擊,但吉田突圍之心不死,仗著自己還有數百兵力,于25日拂曉,向正南方向的張曹村沖來。716團2 營在此等候多時,8 連正面抗擊,5 連向敵右翼側擊,使敵數次猛攻都未能得逞,徒然留下多具尸體。
◆齊會戰斗示意圖。
就差最后一步
25日天明,日軍迫不得已又轉向南留路猛攻。此時南留路已由我2團2營接防,該營拼力阻擊,打垮了敵最后3次竭盡全力的沖鋒。無奈之下,吉田只得率領殘部退于南留路西南張家墳地固守。此時,敵傷亡很大,亦無水喝,非常恐慌。他們掘挖大坑,先放多余武器,再鋪墊沒有焚毀的尸體,一起埋于土中。冀中地區的墳地,特別是富戶大家族的墳地,大者十數畝,有土堤相圍,堤高丈余,墳地樹木成林,利于防守。
幾天來,八路軍先圍齊會,再圍找子營,三圍張家墳地,連番進攻,不給日軍以喘息之機。但不得不說,日軍的戰斗力還是相當強的,連續戰斗三晝兩夜,得不到休息。在此困境下,還利用墳墓樹林頑強抵抗。考慮到白天我軍不易沖鋒,各部暫停進攻,待天黑時再解決。
孰不料,黃昏前,我軍各部正按計劃準備最后突擊時,北風大起,飛塵蔽天,順風容易行進,逆風則雙目難睜。吉田到底還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指揮官,善于判斷情況,在大北風起時他立即率殘部順風向南逃走。我發現后,715團當即跟蹤10余公里,殲其后尾一部。殘敵經沙河橋據點逃回河間,我未能全殲。就差最后一步,功虧一簣,殊為可惜,說明我軍部署上戰術上還是有相當不足,賀龍為此還發了火,指示部隊要好好總結經驗。
齊會戰斗,戰后評價很高,認為首創平原作戰一役殲敵一個步兵大隊的戰績,是冀中平原上的模范殲滅戰。這一仗,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120師威名遠揚。中共中央發來賀電,對齊會大捷給予表彰。冀中人民更是興高采烈,奔走相告,傳頌“八路軍是神兵,賀龍是活龍”。蔣介石、程潛等也致電嘉勉。齊會大捷鍛煉了部隊的戰斗力,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抗戰熱情,更堅定了廣大愛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
日軍方面,已顯示其嚴重弱點是兵力不敷。戰場距各據點之敵分別是:西北面任丘15公里,西南面河間15公里,東南面沙河橋24公里,東北面大城30公里。各敵均未全力出援,僅任丘、大城之敵分別出動200、300余人,又遭我阻擊退回。吉田大隊遭到重創,對敵震動很大,各敵均不敢遠離據點。此后,敵再組織大規模的進攻,不但須經較長時間的準備,并且要從其他地區調集兵力。這樣,敵人就無法實施大規模的“掃蕩”。敵在此時此地發動進攻,同時對其他地區則只能轉為守勢,于是,便給了八路軍的發展以有利條件。吉田因此戰大敗而被撤職,不久調回國內。又據內線報告,日軍士兵厭戰、反戰的情緒逐漸生長。逃回河間的敵人,有3名士兵厭戰自殺。大城、高陽、獻縣等據點內,日軍的自殺事件,也多有發生。
真實的傷亡
齊會戰斗結束后的第三天,即4月28日,朱德向蔣介石致電報捷,該電報稱日軍出動2000余人(另偽軍200余人),被殲700余人,我傷亡排以下700余人。5月1日,國民黨第1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也向蔣介石、何應欽報告:“河間敵27師團之渡往行聯隊2000余,附偽軍一部,養晚向東北之齊會進犯。經我賀師長親督358旅主力迎敵,敵利用大量毒氣頑強抵抗。經梗、敬、有3晝夜之激戰,卒將頑寇擊潰,斃傷敵七八百(遺尸200余具),生俘日兵20余,繳獲輕機槍10余挺、步槍200余支、炮彈40余箱、毒瓦斯10余箱、大車50余輛,軍品至夥。我鏖戰于毒氣迷霧中,中毒賀師長(經搶救尚不能言語)以下官兵500余,死亡營、連長及旅政治部副主任以下官兵700余。”這里的“養、梗、敬、有”為電碼韻母代日,分別指每月的22、23、24、25日。
在這兩封電報中,對于敵人的規模、殲敵的數字以及我軍的傷亡都有所夸大。日軍出動的2000余人兵力,既包括了吉田大隊,也包括了各據點出援的敵人,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多。隨行偽軍也只有50余人,俘虜日軍也只7人。夸大敵軍的規模和傷亡都好理解,而夸大自身的傷亡數字目的在于突出我軍所作出的重大犧牲,爭取同情和補充,也是當時常用的宣傳方法。
但在其他的資料中,則與此不同。先看日軍,從參戰官兵的回憶文章中,可以推斷吉田大隊并非全員出動,只有一半多點,加上配屬的山炮中隊,總兵力至多800人。《支那駐屯步兵第3聯隊史》中沒有講明此戰日軍傷亡,只記載了齊會戰斗那幾日該聯隊陣亡者的姓名,還不到10人!這無疑是在回避和隱瞞。日軍與我激戰三晝兩夜,陣亡還不到10人,明顯不符常識。日兵內匠俊三回憶其第8中隊就戰死96人,傷14人。他感嘆:“僅在一次戰斗中就出現如此多的傷亡,這在中國事變發生以來,即使是南苑戰斗,或武漢會戰也不曾有過。”以殲敵700人減半,也有350人。這一點,當時參與齊會戰斗戰場救護的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在冀中4個月(4月22日—7月1日)的工作報告中也稱:“在齊會的戰斗中,400作戰的日軍傷亡了340人。”因此,該戰日軍實際傷亡應有三、四百人。
再看八路軍,《陸軍第1軍戰史匯編》(第2冊)中,記載358旅(獨立2旅于1939年9月改稱,即1軍1師前身)齊會戰斗傷110人,亡30人;獨一旅(即1軍2師前身)傷249人,亡80人。《八路軍120師暨晉綏軍區戰史》的數字也是這兩部分的合計,即傷359人,亡110人,合計469人。再加上我中毒受傷及阻援部隊損失,總傷亡應在五、六百。因此,朱德的電報中,自身傷亡700余,只高不低。衛立煌的電報中,我軍陣亡加上中毒就有1200余人,顯然更高了。
本文為《黨史博采》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