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一直是全球航天強國追逐的夢想。在“載人登月”這一領域,美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成功實現人類踏上月球的壯舉。如今,作為載人登月領域“新秀”的我們,已然被美國視作競爭對手。
2025年2月26日,NASA針對阿爾忒彌斯登月任務展開研討,眾議院科學委員會下屬的太空小組委員會為此舉行了聽證會。曾擔任重要職位的佩斯和巴赫作為證人出席,他們對未來登月任務提出的建議頗具價值。盡管兩人都認同美國應盡快重返月球,但在實現途徑上卻持有不同見解。
佩斯主張美國應減少對太空發射系統的依賴。他指出,隨著阿爾忒彌斯4號任務的推進,美國需要有更多的選擇來保障登月計劃的順利實施。
而巴赫則對SpaceX星際飛船艦隊在未來十年內將人類送上月球的能力表示懷疑。他認為美國應當尋找替代方案。NASA目前的計劃是借助大約35到40次星際飛船發射,“先展示無人任務能力,再執行原計劃用于阿爾忒彌斯3號的首次載人任務”。
當下,美國與中國正處于將人類再次送上月球的競賽之中。部分眾議員明確表示,美國必須在這場競賽中勝出,美國宇航員要趕在中國之前登上月球。
SpaceX星艦發展現狀及載人登月可行性分析
眾所周知,SpaceX的“星艦”是一個巨大的不銹鋼火箭,其高度和體積堪稱世界之最,然而在近些年的試驗中,曾多次發生爆炸。那么,在美國所謂的載人登月競爭中,“星艦”是否能夠派上用場?
據了解,目前星艦還處于密集試飛階段,截至2025年2月,星艦已完成7次試飛,第8次試飛計劃于2月28日進行,重點驗證可靠性及回收技術。此前試飛中,一級超重型助推器已實現成功回收,但二級飛船在重返大氣層時仍存在解體風險(如第7次試飛)。
然而其關鍵技術突破在2024年10月的第5次試飛中,一級助推器首次通過“機甲酷斯拉”回收裝置在發射臺著陸,標志著火箭回收技術邁出關鍵一步。
根據,SpaceX的計劃,2025年計劃測試在軌推進劑轉移技術,這是載人登月的必要條件,實現另外的一些重要的關鍵技術突破。相當于說,目前星艦還處于關鍵技術的驗證階段,還需要更多的試驗才能得到準確的信息。
為何能夠快速的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批準星艦年發射次數從5次增至25次,2025年計劃完成25次發射,并計劃未來四年累計達400次。
不僅如此,在試驗各種關鍵技術的同時,SpaceX已申請FCC許可的星艦包括基礎型、補給型、倉儲型和載人登月款(HLS),形成“太空補給網絡”以支持月球及深空任務。
在如此高頻的發射試驗過程中,SpaceX的Starfactory工廠目標每8小時生產一艘第二級艦體,新一代星艦2/3型將分別具備100噸和200噸近地軌道運力。NASA協助優化星艦防護瓦、低溫閥門等部件,以抵御微流星體和碎片。
據官方公布消息稱,星艦HLS型號被選定為阿爾忒彌斯3號及后續任務的載人登月艙,需完成至少35-40次發射(含燃料補加)以支持單次登月任務。
倘若實現NASA制定的登月計劃2026年執行首次載人登月(阿爾忒彌斯3號),但星艦在軌燃料轉移技術尚未驗證,實際進度可能推遲至2028年。
總之,當前星艦處于 “關鍵技術驗證與規模化測試” 階段,短期內載人登月面臨技術瓶頸和政治博弈的雙重壓力。若2025年能成功驗證在軌燃料轉移、熱防護系統及高頻率發射能力,則有望在2028年前后實現載人登月目標。
為何NASA要趕在我們之前登上月球?
在航天科技領域,美國一直以來被視為全球領軍者,尤其是在與蘇聯進行的太空競賽中成功登頂,奠定了其在國際航天領域的領先地位。
然而,近年來,隨著美國對中國航天科技的封堵措施,中國航天科技的迅速崛起,給NASA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今,美國在“載人登月”領域已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這一現象引發了人們對美國為何急于在中國之前重返月球的思考。
首先,月球資源的經濟價值不容忽視。研究表明,月球南極地區存在約2700億噸的水冰資源,以及鈦、鐵等金屬。這些資源不僅可以用于生產火箭燃料和氧氣,還能支撐未來月球基地的建設。中國在嫦娥五號的樣本分析中發現了水分子,而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未能檢測到類似成分,這使得雙方在資源開發上的競爭愈發激烈。
其次,氦-3作為可控核聚變的理想燃料,其潛在的能源革命能力引起了各國的關注。中國已將月球資源的利用明確列為戰略目標,而美國則對中國在這一領域的主導地位表示擔憂,認為這可能會影響全球資源分配的規則。
第三,中國航天技術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在嫦娥探月、獨立空間站和北斗導航系統等方面取得的里程碑式進展,讓美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相較于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美國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因技術問題屢次延期,SLS火箭的研發進展緩慢,進一步加劇了美方的危機感。
最后,太空技術標準的制定權也是雙方競爭的焦點。中國提出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試圖吸引多國參與合作,以打破美國主導的太空秩序。美國則通過《阿爾忒彌斯協定》鞏固其國際聯盟,雙方在技術規則的制定權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總之,美國在月球探索領域急于在中國之前登月,主要是出于對資源經濟價值的爭奪、對氦-3能源潛力的憂慮、對中國航天技術崛起的危機感等,以及對太空技術標準制定權的渴望。
這一切都表明,未來的航天競爭將愈加激烈,各國在這一領域的博弈將深刻影響全球科技格局。
最后
載人登月美國視中國為競爭對手,美國制定載人登月時間超過中國,這實際上就是技術領導權、資源控制權等的博弈。
美國渲染“零和競爭”,中國強調開放合作(如共享探測成果),但雙方在月球南極基地建設、深空探測等領域的角力將持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