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聲的回鳴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溫度
《世間有她》劇照 圖源網絡
婆婆媽的一輩子,需要我用一輩子去懷想(2)
文/溫手釋冰
(接今日一條文章)
4、
婆婆媽去逝的時候,我才28歲,只做了她五年的兒媳婦,最后三年時間是在彼此疏離的狀況之下。如果年輕的我能夠深深地懂得婆婆媽的好,在她生命中最后最難過的三年里,我會心無旁騖地回報她,而不會給自己留下深深的遺憾與悔恨。
先生的兄弟三人早就商量好,老大老二都住單位分配的房子,婆婆媽兩室一廳的房子就給老三結婚,以后婆婆媽就跟老三一起住。在我的孩子不到半歲的時候,小弟要結婚了,那時單位的集資單元樓還沒有修建完工,結婚時候的那個單間房,顯然容納不下一家四口的吃喝拉撒睡。我和先生只得拖兒帶女地回到我的娘家暫住,這一住就是一年多,在孩子兩歲的時候才住進屬于自己的新房子。
那時我的父母都還沒有退休,幫不上什么很大的忙,離開了婆婆媽的呵護,我才真正體會到又要上班又要帶兩個孩子的忙和累,又因為沉浸在這種周而復始的忙和累之中,我少有時間去看望婆婆媽。
小弟結婚不久的一天,先生告訴我:“老娘腦溢血,送到武漢住院治療去了,可能最好的結果就是右半身偏癱,和不能說話。”婆婆媽有高血壓的基礎疾病,大嫂后來跟我說,是因為小弟平時工資都是月光,結婚時瞞著婆婆媽借了些錢,有一天別人到家催還錢,一輩子愛面子的婆婆媽一時急火攻心,當時就站不住,一下就癱倒在凳子上起不來了。
那天先生和我抱著兩個孩子轉了幾趟公交車,去了醫院。躺在病床上的婆婆媽看到我們,眼淚止不住地流,然后又閉上眼晴搖搖頭,那種身不能由己的傷心無以言表,惹得我也眼淚汪汪的。兩個孩子看到奶奶哭,媽媽也哭,不知是嚇著了,還是跟著傷心,“哇”地一聲,都哭了。
《人世間》劇照 圖源網絡
醫生說婆婆媽的病情,得住兩個月醫院。那時國企已經改制,兄弟妯娌六人都處在已經下崗或者正在下崗的邊緣,都在為生活奔波。幾個人一起商量的結果是,每個小家輪流到醫院陪床十天。當時大哥承包了一輛貨輪跑貨運,基本上不在岸上,所以是大嫂去醫院,小弟媳已經身懷六甲,只能讓小弟輪休,而我孩子太小,去醫院的只能是先生。
不能想象,剛強的婆婆媽如何在醫院渡過需要兒子和媳婦照顧的日子。多年后先生說起那段陪著母親在醫院里的日子,都是黯然神傷:“每隔一兩天,我都得找醫生要雙醫用手套,用手指頭一點一點的給老娘把大便摳出來,那摳出來的大便,就象石頭一樣硬,掉在便盆里,嘣嘣嘣的響,每一次摳完了,老娘都哎喲哎喲地哼哼著,如釋重負的樣子……老娘比劃著告訴我,除了我,沒人給她摳大便,也就是說,我不去的時候,她就那樣硬扛著……”
一個多月以后,在婆婆媽的強烈要求下,醫生只能辦理了出院手續,囑咐回家后一定要堅持做康復運動,雖然偏癱不可避免,但是只要堅持鍛煉,基本生活還是可以自理的。一生好強的婆婆媽,不愿意以跛腳掰手的樣子出現在宿舍大院外面,只愿意在家里來回走動,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肢體的恢復。
不久后小弟媳生了孩子,全靠娘家父母照顧,婆婆媽只能暫時靠住在樓上的大嫂一個人照顧。那時侄子已經上小學了,大嫂下崗后賦閑在家,領著婆婆媽的退休工資,一日三餐地送到婆婆媽家里。小弟媳在娘家坐完月子回家以后,大嫂就不管了,也不領婆婆媽的工資了,認為誰住在婆婆媽家里就歸誰管,管的人領著工資,也不吃虧。
這一年的年底,我們終于可以住進單元樓了,單元樓與婆婆媽的家隔著一百多米的距離相望。那時我和先生都已經下崗,先生在街上擺早點攤謀生,我在家里帶兩個孩子,有空就去給他幫忙。我們搬家第二天的計劃是,先生忙完第一波生意就收攤,把婆婆媽接到我們家里來過年。先生說,他說這話的時候,婆婆媽高興得直點頭。
《人世間》劇照 圖源網絡
第二天一大早,婆婆媽對面的鄰居就跑到樓下喊我:“你快過來,快過來,你婆婆自己在下樓梯,說是要到你家去!你快過來扶下,不然摔著了!”
我一路小跑過去,只見婆婆媽已經下到了單元門口,艱難地一步一步地挪著,看見我就高興地“嘿嘿”笑。我扶著她慢慢走著,慢慢跟她說話,才發現她已經不會說話了,只會嗯嗯啊啊地,用沒有偏癱的那只手連比帶劃地表達。我覺得這樣走得太慢了,就想背著她走快一點,誰知背上還沒走一步,婆媳倆就一起摔在地上。婆婆媽先是笑,后是哭。而我一直在哭,我不知道為什么,我那能干的婆婆媽就成了這樣。
幸虧先生及時地回來了,他背起婆婆媽,快步如飛地到了我們的新家。那天我第一次給婆婆媽洗澡,她竟有些羞赧地看著我,很抹不開面子的樣子。我故意逗她:“別不好意思啦,您兒子都吃過您的奶啦,我給您洗澡還不好意思,這么做作呀。”
自從病了以后,“嘿嘿”地笑,就成了婆婆媽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高興也笑,尷尬也笑,甚至難過也是笑。那天,我在婆婆媽不斷的“嘿嘿”的笑聲中,給她洗完了澡。我看著她老病而衰的身體,想象著我的愛人是怎樣在這身體里長成人形,再吸吮她的乳汁長大,感到一種深深的悲哀。
那一年大年三十晚上,大哥和小弟兩家人都到我們家來,圍著婆婆媽吃年夜飯,一大桌大大小小十一個人。從此以后,這樣的情形再也沒有重現過。多年以后我想,那可能是婆婆媽最幸福的一天,她心里在說的一定是“吳寶縉,我總算是對你有個交待了”吧。
過了正月十五,小弟媳問我:“是不是把媽的衣服都送到你這邊來?”這一問,把我問住了:是啊,婆婆媽在我這邊,是長住,還是短住,這事需要找誰怎么說呢。糊涂如我,去問大嫂,她一個字也不肯多說:“誰在住她的房子,誰在領她的退休工資,誰就管她。”
先生跟婆婆媽說把她送回她家去的時候,婆婆媽先是楞了一下,點點頭,又搖搖頭,就再也沒有任何表示。
行文至此,我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譴責我的年輕無知。
小弟媳確實是住在婆婆媽的家里,也確實是在領著婆婆媽的退休金,可是她的孩子一出生,便是她的娘家媽媽在照顧,因為小弟常年跑船,她下崗了要打工掙錢,她只能讓她的娘家媽媽一日三餐地給婆婆媽送飯。也就是說,每一天,婆婆媽就是為著那一口飯,一個人在屋子里每天空坐煎熬。
雖然,先生會在冬天的每個星期六不去擺攤的時候,背婆婆媽到家里來,讓我給她洗澡、剪指甲;雖然,夏天最熱的那些天,我們會接婆婆媽到家里來住空調房。可是,更多的時候,是婆婆媽一個人在她的家里,苦熬著日子。
《世間有她》劇照 圖源網絡
那時我的兩個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每天早中晚接送,要從婆婆媽家的陽臺下經過四次。每一次,婆婆媽都掐算好了時間,站在陽臺上看我領著他們走過來走過去,用她能夠發出的最簡單的一個音節,一個一個地叫著他們的名字。孩子們會蹦蹦跳跳地大聲喊著“奶奶”,婆婆媽的臉上便笑成了一朵花。有一天早上,天下著小雨,寒風刺骨,看到婆婆媽站在陽臺上,女兒大聲喊:“奶奶,好冷,您快快回家,別凍感冒了。”婆婆媽聽了,一邊笑,一邊抹眼淚。
我很想把婆婆媽接過來一直住在我家里,不用再送走,曾經有一段時間,這種想法特別強烈。有一天傍晚,帶著孩子在宿舍大院的操場上玩的時候,看到了婆婆媽的好朋友張阿姨,我情不自禁地跟張阿姨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張阿姨聽了,沉吟了半天,說:“你婆婆去你家,肯定是比現在要好過多了,可是接過去了,那就是你和兵兵的責任了啊,你們只是老二,這事得兄弟仨開個會商量商量,得老大發話才行啊。”
可是那個時候,大哥一年到頭在他承包的船上跑,小弟也是在港務局的船上輪班,先生每天起五更睡半夜地忙著擺攤,都在疲于奔命,兄弟三人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聚到一起。再想想大嫂已經對小弟媳領著婆婆媽的工資頗有微詞,說她根本就是只管了一日三餐飯,對婆婆媽沒有多少照料,只不過是為了錢,若是我開口說讓婆婆媽住到我家來,又會被說成是什么樣呢。
就這樣,我放棄了這個本可以讓婆婆媽的有生之年過得幸福一點的想法。
婆婆媽為了給我溫暖,可以不管大嫂的冷眼;而我以為人言可畏,沒有去做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
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
時至今日,我的孩子也到了我當年的年紀,我店里的員工也大多是年輕人。每當他們做錯了什么事,我都會無限包容,我不會講大道理,只能告訴他們:年輕無錯,只是無知,只是不夠勇敢,一定要有勇氣,去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
5、
在生病偏癱后第三年的秋天某一天,婆婆媽將不久于人世。我們去的時候,只見婆婆媽氣若游絲地躺在床上,雙目時而緊閉,時而睜開,不再有剛生病時在病床上身不由己的痛苦,而是一臉安祥。
大嫂說,小弟媳說她前些天給婆婆媽買了幾塊蛋糕,可能時間長了變質了,前天吃了最后一塊以后,就一直拉肚子,送去的飯也沒吃,婆婆媽也不跟她說什么,只是躺在床上,等小弟媳發現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
三個兒子和媳婦帶著孫子孫女給婆婆媽送了終。先生挨著婆婆媽最近,他說他聽見母親最后輕輕的嘆了一口氣,而我,分明看見兩滴清淚,沁出了她的眼角。時至今日,我再想起當時的情形,婆婆媽一定是生無可戀地,自絕了氣息。
先生當時沒有流眼淚,他說他給母親摳過大便,背出背進地接她到自己家里住過,給她洗澡洗腳,做她想吃的東西,他以為他對得住母親。
頭兩年,婆婆媽的離開,似乎沒有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我們仍然是起早貪黑地擺攤謀生,看孩子一天天長大。
一個人要經歷多少歲月,才能覺悟自己當初的無情和無知?
那一天,電視里面正在播放滿文軍演唱的那首歌名叫做《懂你》的MTV:“你靜靜地離去,一步一步孤獨的背影,多想伴著你,告訴你其實我多么的愛你……花靜靜地綻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靠近你,在你溫暖寂寞的懷里……多想告訴你,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如泣如訴的歌聲,配上宋春麗演的一部關于母親的電影鏡頭,讓母親的世界充滿了傷感與寂寞。
《懂你》MV截屏 圖源網絡
我看見先生流淚了,他說他想起了母親,想起母親一個人站在她家的陽臺上,望著他走過來走過去的樣子:“每次我說要送老娘回去的時候,她都是眼巴巴地望著我,半天不動,她其實就想呆在我這里不走,畢竟那時就我這一個兒子在家里沒出門在外,她多想跟在自己的兒子身邊,可是她就是不說出來,也說不出來……我那時,怎么那么混帳,為什么想著還有拐子(武漢人對哥哥的稱呼)和兄弟,我怎么不想著,就當老娘只有我這一個兒子,我不管他們兩個人怎么樣說,我只應該想,這是我唯一的老娘……三個兒子啊,結果最后一個也沒靠住,還吃別人送的飯,這讓老娘情以何堪,可是,可是,那時候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一邊說,一邊嗚嗚地哭,象個孩子一樣手足無措。
我陪著他一起流淚:“是我的錯,我當時是想接老娘過來在我這里長住,可是又怕這怕那的,不敢……”先生說:“不怪你,不怪任何人,只怪我這做兒子的不是人。”
每一個婆婆媽的婆家和娘家過來的長輩和親戚,先生和我都會傾其所有,毫不吝嗇地招待,先生說:“就當老頭老娘還在,我還能盡孝。”每一次去看望武漢的幾個姑媽,姑媽總會說:“這本該是你們的爸爸媽媽享的福,都給我享到了啊。”
后來在我們生意做的順風順水,開了第三家餐飲店的時候,有一次請姑媽們過來吃吃玩玩。二姑媽拉著我的手,故意與大家拉開距離,鄭重其事地跟我說:“兵兵走到這一步,多虧了你這個賢內助,你可要把他管緊點,你們的爸爸當年可是犯過錯誤的,是你們的奶奶管住了。”
二姑媽說,那時長年的分居,讓公公不知怎么的,跟這邊一個醫院的護士有了二心,想要離婚,是奶奶堅決不允許,說如果公公不聽話,她就不認這個兒子,這樣才制止了公公的非分之想。我問那我的婆婆媽知不知道這件事呢,二姑媽說,也許她知道,也許她不知道。
我心里五味雜陳地,跟先生說了這事。先生說,我們兄弟幾個都不知道這事,也許在武漢的長輩們都知道,只是我們一家人不知道,而你是現在唯一有人告訴你這件事的人。
而從前,我看到的是,婆婆媽在她房間的五屜柜上面,一直擺著她跟公公結婚時候的合影照片,還有一張公公的單人照片,她所有的美好歲月好象停頓在了那兩張照片里。我以為,她一定是很愛他,他也一定是對她很好,不然,她得憑著什么樣的心力,帶著三個兒子,渡過孤身一人的漫長歲月。而二姑媽所說的事故,在婆婆媽看來,都比不上他的好吧。又也許,遠在異地的她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因為執念著他的好,她才能一個人好好地活著。
《人世間》劇照 圖源網絡
我也終于明白,為什么在很多常人看來不能容忍的人和事,婆婆媽總是能夠不動聲色地隱忍。比如,公公曾經的一念之差,大嫂一慣的冷漠拔扈,又也許,還有我成為她的兒媳婦初時的不懂事,以及沒有留她在我家里長住的無情無知。因為她除了滿懷希望地等待,等這些人明白她,象她愛他們一樣愛她,等那些事,隨著時光的流逝如她所愿,象她想要的一樣美好,她能夠做到的,只有隱忍與等待。
婆婆媽去世的這二十多年時間里,我和先生經歷了人生很多的困難。最難的是二十年前兒子一場大病后的劫后余生,以及三年前我們跟朋友合伙開店被坑后的起死回生。先生說:“這都是緣于我對老娘的虧欠,都是我應該承受的,怨不得誰,人活著就是還債,而我虧欠老娘的,一輩子都還不了。”
婆婆媽剛去世的幾年里,每當我們有什么大事,比如開店、搬家,我總會夢見她,栩栩如生端坐在一旁,笑瞇瞇地看著。有很多年了,婆婆媽再也沒有托夢給我。她一定是已經放下了前生今世的苦,去投奔她幸福的來生了吧。而我之所以能夠好好地活著,是因為她一直活在我的心里,如若初見。她用她一生的苦和愛教化了我,讓我接受并且渡過所有劫難。
她是我心靈的母親。
我愛她。
我會象她愛吳寶縉一樣,愛她的兒子;象她愛我一樣,愛她的孫子孫女,以及他們的孩子。
(全文完)
作者:溫手釋冰,湖北武漢人。“聽從內心,無問西東”,一個執著的熱愛自由的人。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