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丨 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
作者 丨 胡耀丹
2月25日,特斯拉中國版FSD上線。2月26日,互聯網上自發開展了一場中國版FSD“群體測試”。無論是個人車主還是網絡博主,均參與到這場嘗鮮之中。
整體來看,特斯拉中國版FSD主要表現出兩個特點,一個是駕駛感受比較像“老司機”,另一個則是違章嚴重,常常違反中國道路交通法規。總體而言,駕駛能力不低,但對中國道路非常不適應。
為此,有網友給特斯拉中國版FSD打了“88分”,戲稱還有12分(駕照分)“被扣光”了。
據了解,中國版FSD在行駛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包括但不限于闖紅燈、實線變道、占用公交車道、逆行、占用非機動車道、轉彎車道直行等違章行為。例如,知名汽車自媒體人陳震在對中國版FSD測試的過程中,FSD共出現7次違章。
2月26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回應相關測評時表示:“我們只是利用互聯網上公開的中國道路和標志的視頻來訓練模擬。”
這意味著,這可能是一款“刷小視頻”訓練出的FSD版本。從技術適配、數據訓練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專家觀點還是法律法規,都將對特斯拉中國版FSD的更新帶來不小挑戰。
據悉,目前收到輔助駕駛軟件Autopilot的增強版更新(即中國版FSD)的只有部分車型。只有2024年2月后生產的特斯拉車型(搭載HW4.0硬件),并購買了6.4萬元的FSD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才能夠接收該軟件更新。
圖源:特斯拉官網
由于功能類似和購買人群的限制類似,該增強版的推送,也被視作特斯拉FSD入華的象征。不過,由于該FSD功能僅為“輔助駕駛”,不具有“完全自動駕駛能力”,也被稱作“閹割版FSD”“殘血版”FSD“中國版FSD”。
01 測試現場:違章大賽
特斯拉中國版FSD更新的內容包括,“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駕駛室攝像頭”及“地圖包版本更新”三部分內容。其中,“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是最主要的內容。
針對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特斯拉官方對功能的表述是:會根據導航路線引導車輛駛出匝道和交叉口,在路口識別交通信號燈進行直行、左轉、右轉、掉頭等動作。能根據速度和路線自動進行變道動作。在不設置導航路線時,會根據道路實際情況選擇最優道路行駛。
目前,已有測試主要是在城市場景之中,這些測試幾乎都發現了中國版FSD的同一個缺點:看不懂交規。
這一缺點為車主帶來了兩類問題。
第一類問題是看不懂交規信號導致不遵守交規,嚴重違章。在大部分測評中,FSD均出現了違章現象,最明顯的是“闖紅燈”。
放路中的臨時紅綠燈、懸掛的帶有左右轉向燈的紅綠燈……中國版FSD在一名車主測評中連闖多個紅綠燈。
搜狐汽車發現,FSD并非刻意闖紅燈,而是不會識別部分紅綠燈。比如,國內部分區域會在道路中間放置臨時紅綠燈,FSD會直接忽視其存在。
一般來說,FSD能夠識別懸掛的紅綠燈,但如果該紅綠燈同時有左轉、右轉、直行三個燈,直行燈紅色、左轉燈綠色,FSD可能會將左轉綠燈識別為直行綠燈,從而繼續直行。
FSD將左轉綠燈識別為直行綠燈 圖源:網絡
此外,FSD對非機動車道、公交車道,以及左轉、右轉、直行道路等道路的識別能力也較差,占用車道在其決策策略中較為常見。
第二類問題是看不懂交規和信號導致體驗感差,等待時間長或帶來不便。
比如,在多個中國版FSD行駛視頻中,車輛本該直接掉頭,但卻在掉頭的位置等待直行紅綠燈,即認為需要在直行綠燈時才能夠掉頭。這是對中國道路交通規則的不理解導致的。
這顯示,FSD并非不遵守交通規則,而是只遵守它記憶庫中的交通規則。這也暴露出,目前其對中國道路交通規則知之甚少,尚未理解適配。
此前,特斯拉智能駕駛負責人Ashok Elluswamy曾表示,對中國不能“壓實線”“越過實線”的規則印象深刻,“在美國,這(不壓實線)只是建議”。
不過,特斯拉中國版FSD的功能中,“自動進行變道”“直行、左轉、右轉、掉頭等動作”均較為熟練。無論是個人車主還是博主測評,均表示動作絲滑、較為自信,像是一個“老司機”。
當然,也有車主表示其駕駛策略較為極限,會出現可能刮蹭的情況。在一些極端場景如公共道路的窄路掉頭上,FSD也表現猶疑,出現了難以掉頭從而需要接管的情況。
02 適應不易 監管難避
要做好適配,就加入中國的數據來訓練大模型。這是研發層面上的問題,但由于特斯拉的特殊身份以及中美之間的國際關系,這一問題同樣受到來自政治方面的壓力。
特斯拉官網在選購“Autopilot 自動輔助駕駛套件”處說明了三個信息。
第一個信息是,車輛尚未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第二個信息是,未來對可用功能的推出進度,有賴于兩個方面,一是研發,二是行政審批;第三個信息是,未來的新功能會通過OTA進行更新。
特斯拉官方說明 圖源:特斯拉官網
在這三個信息中,特斯拉對功能推出進度的說明尤為重要。研發和行政審批,這是決定特斯拉中國版FSD能力上限的兩道坎,這兩者本質上也有著緊密聯系。
行業普遍認為,目前決定智能駕駛系統能力的三要素分別是:算法、算力、數據。
算法方面,行業正在集體轉向端到端架構。對于端到端智能駕駛技術而言,數據的重要性大大提升。這種架構依賴海量數據訓練,通過神經網絡學習人類駕駛行為,而非人工編寫規則。
特斯拉是端到端的先行者,其通過建立超算中心,用龐大的算力來支撐海量數據的處理與模型訓練。在此過程中,數據閉環能夠驅動算法迭代,算力則作為工具服務于數據處理效率。
可以說,如果沒有算力和數據,算法就難以進化。
作為一家美國企業,特斯拉在數據傳輸和算力應用上面臨挑戰。
首先,特斯拉難以將在中國采集到的數據傳輸至海外進行訓練。
在海外,特斯拉建設了Cortex超算集群和Dojo超級計算機。其中,Cortex擁有約10萬顆英偉達H100和H200芯片,算力遠超中國車企;Dojo則能通過優化數據處理流程(如壓縮視頻片段),提升訓練效率。
但是,這些硬件基礎設施卻無法幫助中國版FSD成長。
2021年8月發布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試行)》要求,個人信息或者重要數據應當依法在境內存儲,確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通過國家網信部門組織的數據出境安全評估。
也就是說,如果特斯拉收集的數據要走出中國進行訓練,就需要脫敏并報備申請,通過安全評估。但是,這些處理后的數據是否能用、夠用,充滿懸念。
數據出不去,那么,硬件基礎設施能夠走進中國嗎?可能也不行。
2022年,美國《出口管理條例》升級,英偉達 A100、H100 等高性能AI芯片被列入對華禁運清單。2023年10月17日,管制再度強化,英偉達為中國定制的 A800、H800也被納入管制范圍。2025年1月,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特朗普政府官員正在研究將銷售限制擴大至英偉達對華“特供版”AI芯片H20。
更何況,AI芯片價格不菲,對特斯拉而言,在華再建一個計算中心并不劃算。因此,FSD進入中國之后,真正的挑戰其實才剛剛開始。
中國版FSD的成長方法并未被披露,但已有的信息顯示,特斯拉對此并非全無準備。據媒體報道,今年2月初,特斯拉調撥部分美國自動駕駛工程師來中國做成熟版本 FSD 的本地化部署并優化算法。理論上這能在數據不出境的前提下,盡可能提升FSD在中國的性能。
不過,在人力有限、算力有限的情況下,這樣的調整能讓FSD中國版發展到什么程度,還有待觀察。
03 反響強烈 業內熱議
特斯拉FSD功能在中國的推出,經歷了長時間的準備與調整。2023年8月,有爆料稱特斯拉開始在中國市場測試FSD,并以“影子模式”收集數據,驗證系統的可行性。2024年4月,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確認FSD入華時間臨近,并隨后訪問中國。幾個月后,特斯拉宣布計劃在2025年第一季度正式在華推出FSD,但仍需監管批準。
如今,特斯拉推出中國版FSD功能,也讓中美智駕公司逐漸迎來同臺競技的機會。
這場接近三年的入華長跑,恰逢中國智能駕駛從"規則邏輯"向"端到端"演進的挑戰期。當FSD終于駛入中國市場時,它面對的不再是一個孱弱的中國智駕行業,而是一批在數據規模、迭代速度、場景復雜度等方面不斷進化的中國智駕公司。全球自動駕駛技術兩大頭部力量的PK,可能直至此刻才真正拉開帷幕。
從特斯拉FSD被傳將入華,到如今真正入華,國內智能駕駛領域的大咖們反響不一。搜狐汽車搜集了FSD入華前后智駕大咖的觀點態度,羅列如下:
FSD入華前:
2024年5月 英偉達公司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特斯拉FSD的第12版是一次真正的技術革命,因為它采用了端到端的生成模型,能夠通過觀看環繞視頻進行學習,預測路徑,并理解和駕駛汽車。這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被認為是革命性的進步。
2024年5月15日 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裁王云鵬:有傳聞說FSD和Robotaxi即將入華,我們對此特別期待,也非常歡迎。不過也友情提醒一下,“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在中國復雜的道路場景下做Robotaxi 真心不容易。比如在武漢,特斯拉想要做到當前百度的全無人運營水平,還是需要挺長時間,少則3年、多則5載,如果不信可以先來武漢跑一跑。
2024年6月1日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特斯拉的車輛數量多,數據多,FSD做得不錯,我們去美國、加拿大等也做測試對比,我們的體驗略優一些。他們沒用激光雷達,我們用了,彌補了感知能力,在中國我們比他們略優一些。
2024年6月 理想智駕研發副總裁郎咸朋:像理想、華為這些公司,在中國道路上還是有自己的優勢,包括數據、測試環境的數據程度的,如果特斯拉真的進來,我們非常有信心和它一較高下。
2024年7月5日 極越CEO夏一平:在中國,極越一定比特斯拉FSD更厲害,極越更懂中國路,希望FSD進入中國后一起PK一下。
2024年8月28日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最近說老實話,有一些朋友到硅谷體驗了FSD最新的版本,然后他會說中國的智能駕駛沒戲了,趕不上FSD了,我說你到北京或上海來體驗一下。他們體驗了最新的SuperDrive,在禮拜五下午六點鐘或者七點鐘,比如在朝陽,那是最挑戰的時刻。他們體驗完了以后,說特斯拉的車估計到這兒來,到朝陽這種人流、車流密集的地方,估計搞不定,他們自己都有這種感受。
2024年10月13日 Momenta CEO曹旭東:不害怕特斯拉FSD入華,這對我們肯定是有幫助的。特斯拉進來之后,可以更好地教育這個市場。就像當年特斯拉的電動車來到中國之后,市場進入一個快速大發展階段。特斯拉高階智駕入華的話,類似事情也會再發生。有更強得敵手在,才能更高更快更強,特斯拉也會給我們帶來更多訂單。教育了市場,我們的客戶也會有更大的一個壓力。
2024年11月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特斯拉FSD技術如果進入中國,將對包括小鵬汽車、華為在內的智能駕駛公司產生正面影響。
2025年1月14日 何小鵬:去年體驗了FSD V12版本,最新V13.2版本的確能力提升很大。過去半年,小鵬圖靈AI智駕也在快速前進,很多地方我認為已經做得比FSD好,譬如復雜路況博弈、安全體驗處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2024年 元戎啟行創始人兼CEO周光(據元戎啟行副總裁、技術合伙人劉念邱轉述):整體感覺比較絲滑,尤其是在導航變道跟速度控制上,跟人駕差別不大,FSD的選擇符合乘客對駕駛的預期。V13的FSD(海外版),核心提升在導航變道上,特別精準,沒有多余的變道動作。在這方面,國內各家還很難跟特斯拉對比。
2025年1月13日 地平線SuperDrive負責人蘇箐:如果拋開和人類的比較,今天你一定要讓我找一個對標對象,我還是會選擇FSD,因為我確確實實覺得他們整個團隊的素質和創新精神是值得讓人敬佩的,我自己去試過以后,我能看到他們在技術上是有很多獨到之處,甚至在某些地方有斷代式的領先。
FSD入華后:
2025年2月25日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聽說今天特斯拉FSD開始陸續在中國推送,熱烈歡迎,整個智能駕駛行業會有更多的有趣交流和互相促進。
今年上半年我們期望拿小鵬圖靈AI 智駕和全球最好的高階智駕能力做一次全方面覆蓋的比較,在功能、性能、安全、覆蓋率等方面都努力做到中國和全球第一。
小鵬和特斯拉是全球最早將大模型端到端技術應用在智能駕駛并量產落地的AI科技 公司,也是唯二有能力不依賴高清地圖和激光雷達,用一套軟件努力實現智能駕駛
我稍微有些認為不同的是,高階智駕如果想要在全球市場推廣落地,就必須做到 “基礎硬件標配、軟件免費、高頻OTA成長”。
2025年2月25日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原先從我的角度,有點害怕特斯拉FSD到中國來會贏者通吃,會把中國的自動駕駛市場攪得天翻地覆。現在我這種擔心大幅下降,因為有了DeepSeek。原來像FSD用的算力等都是相當大的,現在我覺得這種風險降低了,我對國內在自動駕駛市場中繼續處于主導地位增強了信心。
2025年2月25日 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小米SU7 1.5.5 OTA已經開始推送,新增18項功能,18項體驗優化。
2025年2月25日 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特斯拉是端到端的V13.2,前有DeepSeek對戰OpenAI,現在也可以有物理世界的特斯拉和理想的端到端V13道路實戰。
2025年2月26日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特斯拉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成就確實值得稱贊,但面對中國復雜的路況和駕駛習慣,特斯拉 FSD 能否達到中國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的預期,還存在很大挑戰,很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2025年2月26日 阿維塔科技總裁陳卓:看到特斯拉在中國更新軟件部署FSD的信息,非常高興。特斯拉是全球智能駕駛的第一梯隊,阿維塔也一直在超級智駕的路上,一往無前。強強碰撞,才能不斷精進,希望有機會能夠相互切磋體驗,取長補短,共同推動智能駕駛的發展,推動全民智駕。
2025年2月26日 Momenta首席執行官曹旭東:特斯拉FSD入華一方面將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產品選擇,進一步激活用戶對高階智駕的認知與期待;另一方面,優秀企業的加入將形成良性競爭,激勵行業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與用戶價值創造上不斷突破,像中國電動車行業一樣,最終把中國智能駕駛的技術實力、產品競爭力、品牌影響力真正打到全球市場,這是非常重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