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的時候,我們分享過一系列數據,強調工作時間在消費環節的重要作用。
從消費金額來看,節假日和寒暑假(主要針對大、中、小學生及教育工作群體)的消費,要比沒有節假日的月份,消費金額更高。
從歷年來的數據看,消費與工作時間,其分布關系會是怎樣的?
我們收集了2001年以來的企業周平均工作時間(這是國內宏觀層面唯一連續調查統計的指標),以及人均消費支出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用于觀察消費與工作時間的分布情況。
由于購買商品住宅并不納入消費統計,有網友認為,買房意愿的變化,以及房價的變化,影響了消費與收入的比重。
從統計數據看,房價收入比,從2000年左右的31,下降到2024年的20%以內(詳見《2024年,房價收入比突破19》)。如果有影響,那也是在逐步下降的,而并上升的。
以20年為時間跨度的話,我國企業的人均工作時間,是在上漲的。
同樣以20年為時間跨度,我國人均消費占收入的比重,也是在下降的。
結合前面的房價收入比下降,這三組數據表明:我們的消費意愿是在下降的,而且與工作時間有比較強的關系。
消費有四個重要的要素:錢、環境、時間和意愿。
2020年-2022年發生的事,對消費環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景區、車站等人口流動量大的區域,發生宰客行為,也會影響消費環境。
消費的意愿,比如電影,百億票房的出現以及籃球、足球等聯賽的現狀,表明了消費者一個特別重要的立場,愿意為什么樣的對象消費。
錢,是官方在努力做的事,比如數碼消費的國家補貼,比如有學者建議的給低收入家庭發消費券等。
唯有時間,不管是民間還是官方,似乎少有人提及。
除了節假日消費,更多的消費場景,其實是出現在工作日的。
降低勞動者的工作時間,達到《勞動法》規定的40小時(40小時是上限,即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而非目前的最低工作40小時),或者對于促進消費,意義更為重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