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是北京一年中最氣溫舒服的季節之一,
然而,北京的二手房市場卻沒有迎來期待中的小陽春,而是進入踩踏模式, 幼升小入學季進入尾聲,觀望的氣息濃厚。
只要300多萬,就可以 在北三環買兩居室。
你可能會覺得300萬已經很多了。
可是,早在2016-2017年,500萬只能 在北三環買一套一居室。
現在看看,那些年真瘋狂。
市場在下降,但是降幅在收窄
看看最新的數據,
銷售方面,1 — 3 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 21869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 3.0% ,降幅比 1 — 2 月份收窄 2.1 個百分點 。新建商品房銷售額 20798 億元,下降 2.1% ,降幅收窄 0.5 個百分點 。
投資方面, 1 — 3 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 19904 億元,同比下降 9.9%。
開工和竣工方面, 1 — 3 月,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 613705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 9.5% 。房屋新開工面積 12996 萬平方米,下降 24.4% 。房屋竣工面積 13060 萬平方米,下降 14.3% 。
價格方面,2025年3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為24個,增加6個,二手住宅環比上漲城市為10個,增加7個。
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跡象,比如:
1.房地產價格整體在下降,但是降幅在收窄,更多城市價格開始轉暖。
2.雖然 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8664萬平方米,達到相對高位,但是,
供求關系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投資端持續萎縮,開工面積也持續下降了一段時間, 1-3月房屋新開工面積12996萬平方米。
銷售端,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21869萬平方米,銷售面積多于開工面積,因此,如果趨勢持續,市場將會進入去庫存階段。
是時候轉變思路,樂觀一點了
我們做投資的,有自己堅定的信仰很重要,但是,緊跟市場的變化,如何應對才是最重要的。
隨著房地產已經深度調整了近5年,我們是時候考慮轉變一下思考問題的范式, 即:
房地產的定價邏輯需要需要重估?
根據傳統的分析框架,房地產價格取決于供求。
對需求端拆分,可以分為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
消費需求即居住需求,影響因素包括城鎮化率、人口變化、人居居住面積等因素。投機需求則以增值或長期回報為目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回報率,這里的回報率不僅指房地產本身收益率,也包括與其他資產對比的收益率。
以上兩個需求代表了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和居住屬性。
這里我們只討論金融屬性,以及其背后的邏輯。
1.房地產的 長期限固收產品邏輯
隨著房價下行,由于租金下行幅度低于房價下行幅度,因此房地產的租金回報率也在提升。
以北京一套350萬元的二居室為例,租金6500元/月,年租金7.8萬,租售比2%(某中介真實數據)。
由于房價下跌,租售比是在提升的,而 與之對比,國債收益率快速下行,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不到2%。國債是所有固收類資產的定價基準,在國債收益率極低的情況下,房地產長期回報率的吸引力在提升。
是否可以將房地產理解為一種類固收邏輯,如果是的話,房地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配置價值。
2.收入水平與杠桿能力邏輯
房價需求端主要取決于居民部門加杠桿的能力,杠桿能力是收入的函數。
與過去相比,在房價普遍下跌30-40%的情況下,雖然購房意愿仍舊很低,但是購置房地產資產的門檻已經遠低于5年前。
3.市場情緒邏輯
目前,市場對房地產行業的預期過于一致,幾乎都是看空的聲音。
金融市場最怕的就是一致性預期。 真理不會掌握在多數人手里。
能讓所有人一致認同的東西通常不是大肉而是陷阱。
在一致預期下,行為過于一致,導致價格過度反應。
總體看,對這個行業可以適當樂觀一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