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月老
一到星期六上午,順著萬松嶺路爬山,總能聽到這樣的話“就當去刮一次彩票”,他們所說的“彩票”就是去相親角碰碰運氣,從這樣的調侃不難看出相親角的成功率之低,大概是萬分之幾。
黃月老幾乎每個星期六都要去杭州相親角萬松書院,毫不夸張的說,相親的人群真的是摩肩接踵,你不靠擠都進不了主會場,按理說這么多人來相親,這成功率理應不低,但現實是殘酷的,如此低的成功率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首當其沖的一定是資料的“水分”。去相親角的人,幾乎都要做一張A4紙大小的簡歷,就和你去公司應聘的簡歷相似,上面要列出你個人的基本資料,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項就是收入,但凡你去相親角逛一逛,都會發現資料上的最低收入也起碼是年薪25萬,40萬50萬也是不勝枚舉,莫非來相親角的都是高薪人士?
實則只要你仔細看看他們的工作崗位,有些許的社會常識,就會知道這資料上的收入就像“注水肉”一樣,比如有一個男生是某公司的基層崗位,他的資料上赫然寫著年薪50萬,實則他公司的董事長年薪也只有這個數,這都是公開資料,網上一查就知道,當然這個男生是犯了低級錯誤。
稍微懂點包裝的會說自己是一個創業公司的老板,這樣收入就可以直沖云霄,動輒70萬、80萬起步,這樣的數字對于好多家長來說是頗有魅惑力的,他們會真以為這是一位年輕有為的社會精英,甚至開始憧憬著自己女兒將來的婚后優渥生活,實際這樣的大多數是皮包公司的老板。
有一個叔叔曾和我說,他們的年薪都這么高,自己的兒子一年只有8萬元,資料放這里無人問津,他問黃月老怎么辦,我真的無言以對,只能說說寬慰的話,“讓你兒子來現場啊,你兒子有點帥,會有女孩子喜歡的”。過了一周,叔叔的資料上年薪一欄明顯有了涂抹的痕跡,他兒子的年薪已變為16萬。哈哈哈,劣幣驅逐良幣。
當然也有少數的另一種“虛假”,黃月老碰到一個東北母親,她的兒子是杭州一個大廠的一線研發工作崗,資料上寫著兒子的年薪是15萬,為此我頗為不解,問了問這位母親,她只是淡淡一笑,說15萬不少了。兩個月后,這位母親微信上和黃月老說,他相親角遇到了一個老鄉,這姑娘也是杭州一個大廠工作,和他兒子聊得很投機,這個月兩人就請了年假去日本京都旅行。
注:這里所說的成功率是指領證,萬分之幾只是本人城市相親角的主觀感受,不代表其他城市的相親角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