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時間,因為是兩會期間首場發布會,所以每年全國政協會議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備受關注。3月3日,這場發布會如期召開,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回答了12位記者的提問,涉及到中國經濟形勢、新質生產力、全面深化改革等內容。這其中最為各界重視的,無疑就是關于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問題。
劉結一的回答客觀平實,2024年中國經濟穩中有進,增速達到5%,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同時也面臨著消費需求不足、一些領域風險仍待化解等困難和挑戰。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他用“三個優勢”來總結中國經濟的動力所在,即我們有顯著的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優勢。在兩會期間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從兩方面對中國經濟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有利于人們認清形勢、凝聚共識、激發力量。
兩會年年有,每年都有新看點。2025開年至今,中國經濟呈現出一種“頭條很忙”的狀態,央視春晚上,人們剛被會扭秧歌的機器人震了一下,接著就傳來DeepSeek在海外應用市場登頂的消息,人們對人工智能帶來的驚喜還沒消化完,《哪吒2》就一路破紀錄,目前正對全球影史票房第六名發起沖擊。可以說這段時間以來,新聞頭條都有點不夠用了。
正如劉結一所說,一系列科技成果接連亮相,一項項“黑科技”閃亮登場。新產業新業態競相涌現,成為中國經濟近期的一大特點,也成為此次全國兩會召開的“氛圍音”。如何優化營商環境,以促進更多“六小龍”式企業產生,如何為高科技成果產業化創造有利條件,如何激發全社會創新能力等,預計都將成為兩會熱點話題。
記得幾年前曾有人和我討論過,他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將涌現出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因為中國過去幾十年堅持不懈對科技投入了大量資源,這種耕耘早晚會開花結果。DeepSeek等成果的出現,只是中國式創新的開始。
而劉結一所說的“三個優勢”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中國一定會出現更多創新成果,因為制度優勢能保證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始終如一,并通過穩定的產業規劃引導社會資源涌向創新領域。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能夠使科技成果變現為經濟效益,并形成正向激勵。產業體系配套完整能夠將創意思維,落地為產品并批量化生產。
加之中國社會環境長期穩定,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把這些道理想明白的人,不會不對中國的科技創新充滿信心,進而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
數點梅花天地春。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如果能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敏銳地捕捉到那些代表著時代特征和社會發展方向的信號,并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機制和規律,就會明白中國的未來大有可為,而當下遇到的困難很多都是暫時性、階段性的,將在發展中一一解決。
兩會是一個傾聽各方、匯聚眾智的平臺,兩會上討論的問題關乎國計民生,每個人都應該認真關注,因為在兩會上你能看到春風吹來的方向。
(文/于永杰)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