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山東多地出現暴雪天氣,濟南已達大暴雪量級。每逢此雨雪交加天氣,山航總是能登上熱門話題,關于“鬼鬼祟祟”,關于“硬核航空”。昨晚我看到央視新聞也發了一條視頻,標題叫做:山航在暴雪中起降,是否安全?
其實可以先把答案寫在這里:安全。
事實上,無論何種天氣條件,無論哪家航空公司,只要一架飛機獲得放行指令,開始推出滑行、準備起飛或降落,這都意味著該航班在氣象條件、跑道狀況(包括積雪、結冰等)方面已經經過嚴格評估,并符合相關安全標準。
這幾年來,關于#暴雪天山航硬核起飛#、#雷雨天山航硬核降落#、#中國俄航#、#山航起飛旱地拔蔥#等話題屢上熱搜,許多關于山航的段子也在網友心目中耳熟能詳。
在媒體渲染炒作和網友添油加醋、口口相傳的過程中,山航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已經立下“飛得超快”、“起飛從不受限制”、“提前落地是常態”的“人設”。
說句不讓說的,為什么現在的航班給人的感覺普遍正點了呢?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有一些航班,旅客根據航班信息自己計算的飛行時間,其實比實際飛行時間要長。
就比如一個航班只需要飛一個小時就到了,但航空公司做計劃時會做成一小時二十分鐘,這樣就留下了二十分鐘的富余時間,本來正點落地,結果都“提前落地”——不要問我為什么會這樣,我解釋不了,也解釋不起。
當然也有很多飛友笑稱:只要我調的快,延誤就永遠不存在——這我們都懂,只是一句玩笑話哈。
據飛常準發布的《2025年2月境內民航運營報告》,其中有這么一句:大新華航空的航班正常率達到了99.10%,排名第一。
其余相關的航班正常率排名,我找了半天也沒找到——這其實是一件好事,說明大家都已經意識到:過分追求正點率,于我們行業特殊性來說,不見得是絕對的好事。
其實我們理解,乘坐任何交通工具,誰都不希望晚點。特別是每逢雷雨季,廣大旅客對提高航班準點率的期待,顯而易見的是,通過全行業在技術層面、機制層面深化改革等手段,國內航班的整體準點率一直在穩步提升。
但所有這一切必須建立在安全運行的基礎上,各航司飛行隊伍仍然堅持著“八該一反對”原則(該復飛的復飛,該穿云的穿云,該返航的返航,該備降的備降,該繞飛的繞飛,該等待的等待,該提醒的提醒,該動手的動手,反對盲目蠻干)并嚴格遵守SOP。
不論是空軍轉業飛行員還是養成飛行員,不論是山航飛行員還是其他航司飛行員,只要是中國民航的飛行員,誰也不會、也不被允許在天氣條件不符合起降標準的前提下,在空管塔臺沒有給出起降指令的前提下擅自進行所謂的“悍然起飛”、“硬核落地”。
當然,我們應該充分肯定包括山航在內的所有航空公司,在技術提升、運行優化等方面為提高正點率所作出的努力,但這些做法絕不代表山航會罔顧起降安全標準,隨意“旱地拔蔥”。
對中國民航來說,安全是發展的基石,容不得開玩笑。希望網友們能夠理性玩梗,不要過度。
而作為負責任的藍V們也應當基于科學正確引導輿論走向,加強廣大民眾安全乘機的科普。不要熱衷于杜撰江湖傳說,而忽略了山航原本“厚道”的山東烙印,這種“硬核起飛”的調侃,并不幽默,我們業內,包括山航自己,一點也不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