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飛,解放軍退休少將,絕密工程“131”的親歷者。多年后,他回憶起這段塵封已久的往事,說道:
“夏天透風涼快,冬天冷風夾著雪,嗖嗖地往里灌,我們都戴著棉帽睡覺,早上起來帽子被子上有一層雪,山上常年流下來一股水,我們吃水、洗漱都用它。冬天水面結了厚厚的一層冰,我們把冰砸開,水非常涼,刺骨頭,我曾一個月都沒有洗臉,好在部隊上都是一群毛頭小伙子,誰會在意自己好看難看呢?”
參與這項絕密工程的人不少,但是誰都沒有將當年的具體經歷公布于眾,一直到很多年后,這段往事才被解開。
“131”是這個工程的代號,這項工程總投資為3億元,還做到了能夠防原子彈,防毒的效果,這么大的一個工程在建造的過程中竟然可以做到滴水不漏?
在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毛主席為何下令修建這項耗資3億的工程呢?毛主席身為戰略家,善于從長遠角度看待問題,他這么做,是為了防患于未然,關于這部分,還得從當年的國際形勢說起。
1969年,中國邊防部隊進行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擊退蘇軍入侵。在這之后,蘇聯在中蒙邊境與中蘇邊境繼續調兵遣將,一下子就增加了上百萬名戰士,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們開始對中國進行“假想敵”的軍事演習,蘇聯軍方甚至還放話說要使用核武器。
兩國關系不穩定,按照蘇聯軍方的說法,兩國之間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核戰爭,在這樣的前提下,毛主席決定秘密建造一個地下居所,換言之,就是要在地下修建一個能夠防御核戰爭的地下指揮部,以備戰時急需。
這個秘密工程的建造地點是當時時任中央政治委員、中國解放軍總參謀長的黃永勝選定的,他將絕密工程的地點選在他的家鄉湖北咸寧市的高橋鎮。
因為選定的日子是在1969年1月31日,所以這個工程的代號就被確定為是“131”。
黃永勝看中黃橋鎮,是因為該地被群山所環繞,周圍林木蔥郁,位置十分隱蔽,由此可見,黃永勝是把安全保密性放在首要位置。
山多的地方,就意味著這里的地質結構相對穩定,土壤堅實,巖石堅硬能夠為地下工程的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確保在遭受核武器沖擊時,依舊能夠保持穩固,從而不會被輕易摧毀。
地址選定了,接下來就是部隊入駐,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退休少將武飛,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接到上級命令:徒步行軍前往咸寧。
他們是從武漢東湖出發的,徒步到咸寧,路上花費了三四天的時間。這次的行動是秘密行動,所以部隊在行軍的過程中,是不能開燈點火的,以防暴露目標,至于中央為何要讓他們去咸寧,他們并不知情。
“131”工程選址在荒無人煙的山溝里,這里基本就是個原始森林,沒有水也沒有電。武飛所在的部隊抵達后,第一個要干的活是修路,然后是通電。
從洞口到有公路的地方,大概有七八公里,為了加快挖掘速度,大部隊被拆成一個個小部隊,每個部隊負責一段。
當時開山技術尚未成熟,再加上為了避免讓外人得知這里在動工,他們也不敢鬧出大動靜,只好靠人力挖掘,然后再把挖出來的石頭一個個背出去。
這個地方雖然距離村落較遠,但最終還是被當地老百姓知曉了,老百姓們并不知道部隊具體在這里挖什么,他們只知道部隊每天沒日沒夜進行著開山挖掘工作,時間一久,謠傳也就出現了:“洞里挖出來的東西都用火車拉走了……也有的是用直升飛機運走的……”
現在想想,老百姓說的話簡直是異想天開,那個時候國家還很窮,怎么會有直升飛機?就算有,用直升飛機運走成千上萬噸的石頭,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挖掘工作很辛苦,咸寧當地盛產竹子,武飛所在的部隊在挖路的過程中挖出很多竹筍,每個都有10斤重,炊事班每天都做竹筍吃。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吃得很高興,覺得竹筍清甜可口,口感脆脆的很美味,他們一日三餐都在吃竹筍。
隨著時間的推移,連隊里可用的錢開始變少,他們沒有錢買調料,就用清水煮一煮,吃到最后,大家看到竹筍就感到害怕。
武飛后來因被部隊送往武漢大學學習,所以他沒有全程參與“131”工程的建設。
那么,這項工程的內部有什么呢?
根據相關數據,這個工程計劃投資3億元,若按照現在的價格計算,相當于30億元。
工程分為地上跟地下,毛主席的“特一號別墅”就建在地面上。
房間內的布局科學且合理,里面有寬敞的窗戶,方形的吊燈,木制的衣柜,這里面包含了會議室,辦公室、臥室、兩個衛生間和警衛室。
會議室是毛主席用來負責接見軍委和其他高級將領匯報情況的場所;辦公室則是毛主席策劃戰略的場所;臥室是休息的場所;衛生間里還建有浴缸。整個房間的布局都是根據毛主席的居住習慣設計的。
如果從表面上看,這里完全不像是絕密工程地點,倒像是一個高級的療養院。
不過,由于戰爭沒有發生,所以毛主席從未來過這里。
“131”地下工程分為上中下三層。
中層是部隊首長以及戰勤人員的工作居所,地通道兩側有大小100多套房間,地下工程的出入口有8個,其中1號洞頭連接著毛主席的別墅。
從1號洞口出來后,是一個可以讓汽車掉頭、升降的大轉盤,沿著這條路繼續往里走,分別是機電設備區、警衛區、供水區、參謀區……
除了地面上的別墅之外,在地下還有一個毛主席的專屬房間。為了阻擋地下的潮濕,房間墻壁是夾層的,內墻上還有窗戶。
一旦戰爭爆發,毛主席就可以在這里運籌帷幄統帥三軍。
這個工程從頭到尾都是保密進行的,兩年內修建了4560平方米總面積的高大山洞,而挖出來的石頭究竟運到什么地方了?無人知曉。
值得萬幸的是,中蘇之間的大規模戰爭終究還是沒有發生,至于為何沒發生,這中間涉及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一個因素不可忽略,那就是制止戰爭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好戰前準備,這就是毛主席身為軍事家、戰略家高瞻遠矚的表現,他沒有動用一槍一劍,就化解了蘇聯對我國的核威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