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國軍迷圈炸開了鍋!空軍副司令員王偉中將一句“你們都看到了”,配上爽朗的笑聲,直接把國產六代機的存在實錘了。
兩架被網友稱為“六代機”的飛行器劃破長空,不僅讓外媒集體破防,更讓14億國人熱血沸騰。
從殲-20橫空出世到如今六代機驚艷亮相,中國航空工業用實力告訴世界:屬于我們的時代,真的來了!
“你們都看到了”——自信背后是硬核實力;香港記者圍堵提問時,王偉中將那藏不住的笑容,分明寫著四個字:成竹在胸。
為啥這么樂?因為天上飛的那兩個“大殺器”,早就不是實驗室里的模型,而是實打實的國之重器。
成飛和沈飛南北雙雄同時試飛新機型,一個像銀杏葉舒展大氣,一個似飛鳥靈動犀利,無垂尾、全隱身的設計直接把科幻照進現實。
有網友扒出試飛視頻,三發引擎噴出的尾焰,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推背感——這玩意兒據說能飆到4-5倍音速,F-22見了都得喊聲“大哥等等我”。
更絕的是彈倉設計,主倉塞8枚霹靂-15,側倉再藏4枚,掛高超音速導彈都不在話下。外媒酸溜溜地說這是“空中武庫機”。
其實他們沒看懂門道:六代機早就不拼掛彈量了,人家玩的是“全域感知-自主決策-即時殺傷”的智能閉環,搭配無人機蜂群,妥妥的空中指揮中樞。
難怪王偉中將笑得合不攏嘴,這哪是戰斗機?分明是插翅膀的超級計算機!
從“跟跑”到“領跑”:標準我們說了算;以前總聽人說“中國武器山寨西方”,這回六代機直接掀了桌子。美國NGAD項目還在為“造重型還是中型”吵架,歐洲的“六代機”被吐槽是“五代半”。
咱們倒好,一口氣甩出兩套方案,還都是能上航母的頂配版。有個細節特提氣:六代機的飛控算法能實現360°全頻譜隱身,雷達波照過來就像泥牛入海,這技術連洛馬公司都得連夜開會研究。
最讓西方坐不住的是“標準制定權”。過去戰斗機分代都是美國畫框框,現在咱們的六代機重新定義了游戲規則。
量子計算賦能戰場決策、高能武器突破物理極限、智能蒙皮讓飛機“活”過來。有軍事專家打了個比方:這就好比智能手機淘汰諾基亞,不是跑得快的問題,是直接換了賽道!
戰略定力背后的深謀遠慮;別看王偉中將回應得輕松,話里話外都是門道。提到“沒超過西方”時,那可不是謙虛,而是提醒咱們要保持清醒。畢竟發動機的變循環技術、綜合通信系統的打磨,這些硬骨頭還得繼續啃。
但話說回來,美國F-22當年停產不就是因為“獨孤求敗”嗎?咱們現在邊量產六代機邊搞七代機預研,斜爆轟發動機據說能飆到16馬赫,這擺明是要把技術代差拉成鴻溝。
更狠的是作戰體系。六代機不是單打獨斗的孤狼,它得和衛星組網、和無人機打配合、和人工智能唱雙簧。打個比方,未來空戰就像下圍棋,六代機就是“天元”位置的棋眼,一動全盤活。這種體系化優勢,可不是多造幾架飛機就能追上的。
回頭再看王偉中將那個笑容,分明是中國軍工幾十年臥薪嘗膽的爆發。從用火箭彈都得精打細算,到如今六代機掛高超音速導彈如探囊取物;
從買蘇-30還要討價還價,到如今全球追著咱們的飛機拍——這條路走得艱難,但每一步都踩得扎實。
美國網友在論壇上哀嘆:“我們的PPT還沒畫完,中國人已經把飛機送上天了。”這話聽著解氣。
但更該記住王偉中將的提醒:領先不是終點,而是新挑戰的開始。當六代機的轟鳴聲響徹云霄,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戰機的航跡,更是一個民族邁向星辰大海的足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