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在1946年6月至1950年10月,四年解放戰爭中,解放總共俘虜了國民黨軍1064名少將以上將領。建國后,被俘國軍將領中比較重要的約200名戰犯被陸續集中關押到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在功德林關押的國軍戰犯中,誰的職位最高?
圖1:功德林戰犯管理所
在1946年6月至1950年10月,四年解放戰爭中,解放總共俘虜了國民黨軍1064名少將以上將領,建國后,被俘國軍將領比較重要的約200名戰犯被陸續集中關押到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在功德林關押的國軍戰犯中,誰的職位最高?
功德林最初是北京德勝門外的一座寺廟,“功德林”這個名字就帶著濃重的佛教印記。清朝入關后改為粥廠,向京城的孤貧百姓免費發放粥食。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功德林改建為“京師習藝所”,主要是收容犯人,教學技藝,使之改過自新,其實就是勞動改造單位。
民國二年(1913年)10月,功德林改為“宛平監獄”。民國三年(1914年)10月更名為“京師第二監獄”。1928年,更名為“河北第二監獄”。
抗戰期間,1937年7月,日軍占領北平,但沒有第一時間接管河北第二監獄。當時,功德林關押著七、八百名犯人,其中包括數十名政治犯。中共黨組織便決定趁日軍尚未接管之機,果斷采取解救行動。7月26日深夜,由中共領導的平西游擊隊襲擊了功德林,救出了全部被關押人員。這一事件當年曾經轟動一時,此后政治犯便不再關押在功德林,全部關押到草嵐子監獄。
新中國成立后,功德林監獄直屬公安部管轄,改稱“北京戰犯管理所”。由于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德勝門外功德林路1號,所以在內部也稱為功德林一號。
圖2:功德林里的國民軍將領
這里主要關押在解放戰爭中被俘的國軍少將以上將領,最高峰時,關押的國軍將領約200人,比較著名的國軍將領,像杜聿明、宋希濂、康澤、王陵基、范漢杰、湯堯、廖耀湘、、黃維、陳長捷、文強、沈醉、鄭庭笈等人都被關押在這里。
那么關押在功德林的國軍戰犯中,誰的職位最高?
有人認為是王耀武,王耀武雖然是黃埔三期,但他的職位卻超過了不少黃埔一期的,所以有“三李不如一王”之說,就是說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這三位山東籍的黃埔一期生,就不如同為山東籍的黃埔三期的王耀武。
不過,王耀武在戰爭期間最高職位是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兼山東省主席。山東省主席雖說是一方諸侯,但不是軍職。王耀武的軍職是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綏靖區是國民黨軍隊的編制名稱,隸屬于綏靖公署,級別大致相當于兵團,主要負責某一地區的守備。當時國軍總共設有十二個綏靖區,所以綏靖區主任的職位并不算高。王耀武第二綏靖區的所屬部隊,只有第12軍、72軍,96軍以及整編32師57旅(相當于師)、整編83師19旅(相當于師)、第8軍榮譽第1師等部隊,總兵力大約10萬人,也就是差不多一個兵團而已。
圖3:被俘時的王耀武
而且,這些部隊里沒有王耀武嫡系的五大王牌軍之一74軍系統的部隊,這在國民黨軍隊里也是很少見的。按照王耀武的能力和戰功,至少應該是綏靖公署副主任。從職位和指揮的部隊來看,在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對王耀武是不太信任的。
有人會說職位最高是王陵基,因為王陵基是功德林里唯一的國軍上將。這一點不假,但王陵基能夠被授予上將,主要是他資歷比較老,參加過同盟會,是川軍中的大佬。蔣介石對地方軍閥將領授予軍銜,出于安撫籠絡,通常都會虛高一些,所以王陵基的上將其實是有水分的。在解放戰爭中,王陵基的職位是第七綏靖區司令長官兼四川省主席,和王耀武職位相當。
圖4:功德林里唯一的國軍上將王陵基
也有人會說湯堯是陸軍副總司令,這個職位很高了,那他算不算是功德林李最高職位?
陸軍副總司令,聽上去很高大上,但是在國民黨軍隊里,這個職位完全就是個虛職,甚至被戲稱為就像“發財樹”中看不中用,完全就是個擺設。而且,蔣介石經常會對執行比較困難任務的將領,給陸軍副總司令的頭銜,更是讓“陸軍副總司令”帶有明顯背鍋俠的味道。
湯堯資歷也很老,曾經是黃埔軍校兵器教官,不過他和何應欽、陳誠、顧祝同這些黃埔教官無法相提并論,抗戰期間才只是中印緬戰區后勤司令部副總司令,抗戰勝利后擔任國防部參事室主任、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直到1949年12月才升任陸軍副總司令,不過還不到兩個月,1950年1月就在云南靖江被俘。
陸軍副總司令只是個虛職,湯堯還有個實權職位,就是第八兵團司令官,不過第八兵團只下轄第8軍和第28軍,總兵力才三萬多人,還不如王耀武。之所以提升他為陸軍副總司令,就是要他指揮云南地區的國軍擺脫解放軍的追擊,進入越南或緬甸。最終連湯堯自己都沒有逃脫。
圖5:陸軍副總司令湯堯
其實在功德林,陸軍副總司令不僅僅只有湯堯,范漢杰也是陸軍副總司令。
范漢杰是黃埔一期,他在進黃埔軍校前已經是粵軍第六路上校司令,他是主動放棄上校司令到黃埔當學生兵,當年也是傳為美談。而且他從1947年6月就已經是陸軍副總司令,到1948年10月被俘,當了整整一年多的陸軍副總司令,任職時間比湯堯長多了。當然,范漢杰也是有實權職務的,他同時兼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錦州指揮所主任,指揮錦州地區的國民黨軍12個師和3個交警總隊,總兵力有15萬人。這個兵權可比同樣是陸軍副總司令的湯堯大多了。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一定是杜聿明了。
杜聿明,黃埔一期,在黃埔一期生中算是后起之秀,直到1939年才當上軍長,但之后就深得蔣介石器重,在解放戰爭期間,擔任東北保安司令、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所主任,雖然是副職,但卻是掌握實權,實際行使戰區總司令的職責。而且他軍事才干出眾,在國民黨軍隊中威望很高。尤其是在淮海戰役中,他實際上是徐州蚌埠地區八十萬國軍的最高指揮,兵權是夠大了,但實際職務并不是功德林李最高的。所以,他被俘之后一直都是單獨關押,外界完全不知道他的情況,甚至還以為他被解放軍槍斃了。直到他的女婿楊振寧獲得了諾貝爾獎,他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寫了一封公開信,外界才知道原來他還活著。
圖6:杜聿明在淮海戰役中被俘
但是他的職位確實還不是功德林里最高的。
那是誰呢?
答案公布,是宋希濂,和杜聿明、范漢杰一樣,宋希濂也是黃埔一期,而且他是一期學生中年紀最小的。他1907年出生,黃埔軍校畢業時才只有十八歲。1932年1月就當上了少將旅長,同年9月,就升任中將師長,這時他才二十五歲,可謂少年得志。
解放戰爭期間,擔任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第十四兵團司令官。雖然華中“剿總”總司令是白崇禧,宋希濂不可能像杜聿明那樣成為實際上的戰區最高指揮,但他還是具有相當的自主權,十四兵團完全是聽命于他。十四兵團是宋希濂的嫡系部隊,巔峰時下轄第15軍、79軍、122軍,總兵力約10萬人。
圖7:少年得知的宋希濂
之后升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司令長官兼湘鄂邊區綏靖司令官,并在1948年8月,還兼任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綏靖公署主任的級別相當于“剿總”總司令。雖說算是戰區級別的最高指揮,但此時戰爭已近尾聲,川湘鄂邊區的轄區范圍很小,他指揮的部隊總兵力總共只有20萬,比一個兵團沒多多少。不過在功德林里,這個兵權也是僅次于杜聿明了。而且,他擔任綏靖公署主任,到1949年12月被俘,也有四個月,這比湯堯才當了一個月的陸軍副總司令長多了。
雖然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轄區不大,兵力也不多,但級別在那里,比杜聿明的“剿總”副總司令高了半級,所以宋希濂才是功德林里職位最高的。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