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喊話“要廢除芯片法案”,話音未落就被紐約州長凱西打臉,“如果不是該法案,怎么可能有美光的1000億美元投資計劃”,緊接著,亞利桑那州議員直接嗆聲:“沒有這法案,臺積電的千億投資早泡湯了!”
言下之意是美國正為“芯片補貼”吵成了一鍋粥。的確,特朗普翻臉的速度很快,前腳剛和臺積電宣布要在美國建5座晶圓廠,后腳就翻臉不認賬,嘴上喊著”不要給企業送錢”。
細看被補貼企業名單更覺諷刺。三星拿47億、英特爾吞78億、臺積電收66億,這些巨頭哪個不是富可敵國?
所以特朗普從經濟角度認為,美國目前面臨財政赤字壓力,廢除《芯片法案》能省筆錢。從產業發展角度,他覺得靠砸錢補貼半導體產業,不是長久之計。特朗普向來推崇貿易保護主義,更傾向用關稅手段迫使企業在美國設廠,而非政府直接撥款。
特朗普團隊顯然沒算明白賬:現在叫停補貼,之前承諾的投資項目就可能成了爛尾工程,這可比債務違約更打臉。
更深層矛盾在于,美國制造業空心化已病入膏肓。沒有真金白銀的誘惑,哪個芯片巨頭愿意忍受美國高昂的人力成本和工會壓力?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項目頻頻延期就是明證。
從旁觀視角來看,美國臭名昭著的《芯片法案》自出臺就爭議不斷。
對他們來說補貼可以吸引美光、臺積電等企業投資,帶動了就業和產業發展;可另一方面,這是典型的貿易保護政策,擾亂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限制了美國企業與中國等國家的正常合作,還可能導致資源錯配,讓美國半導體產業過度依賴補貼,缺乏市場競爭力。
如今特朗普呼吁廢除,背后或許也有政治博弈。他向來對拜登的政策不滿,廢除《芯片法案》,既能削弱拜登政績,又能推行自己的經濟理念。
但這一爭議短期內怕是難平息,紐約州、亞利桑那州等受益地區肯定會力保法案,而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也不會輕易放棄。
這場鬧劇說白了,本質是精英們自導自演的救市真人秀,只是不知道最后埋單的,會是誰?后續走向,咱還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