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喻渝提交《關于推動勘察設計行業基礎大模型建設的建議》,呼吁推動勘察設計行業基礎大模型建設,讓工程勘察設計更高質、更高效。
近年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迅猛發展,中國路、中國高鐵等已成為靚麗的“中國名片”,勘察設計正是工程建設的基礎底座。喻渝指出,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條件日益復雜多變,這對傳統勘察設計方法提出了超乎以往的挑戰。在效率、精度、成本控制以及數字化交付等多個維度上,傳統方法已難以滿足當前行業發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勘察設計行業注入新的技術活力,成為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路徑。然而,我國當前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智能化水平尚處于初級階段,研發與應用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尤其是缺乏針對勘察設計行業的基礎大模型,這無疑限制了行業智能化改造與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因此,構建勘察設計行業基礎大模型,不僅是行業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國家工程建設質量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喻渝表示,勘察設計行業基礎大模型,作為一種基于先進人工智能技術的專業模型,能夠利用大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技術,深入挖掘行業數據中的價值,輔助工程師作出更為科學合理的決策。同時,通過整合遙感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先進技術,可實現多源數據的融合與智能分析,進一步提升設計的精準度與實用性。
對于未來如何推動勘察設計行業基礎大模型建設,喻渝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由相關部門牽頭,構建服務于勘察設計行業的基礎大模型,讓人工智能賦能行業發展,為國家工程建設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二是推進勘察設計行業基礎大模型建設,行業層面需要從技術、數據、生態等多方面協同發力。應加強技術研發,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推動協同創新;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推動行業數據共享,建立開放的數據平臺;開發集成數據管理、模型訓練、推演和設計優化功能的基礎大模型應用平臺,降低使用門檻。
三是國家層面的多維度政策支持至關重要。政策上要強化引導,出臺專項財稅優惠、研發補貼政策等,降低研發和應用推廣的成本;設立技術攻關專項基金,支持關鍵技術研究;明確地理、地質、工程等數據的權屬與流通規則,在保障相關數據資產權益的基礎上發揮其最大效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