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法國總統馬克龍
土耳其想向烏克蘭派兵,法國要為歐洲撐起“核保護傘”,戰后的歐洲會更安全嗎?法國總統馬克龍要為歐洲撐起“核保護傘”的發言直接挑動了俄羅斯的敏感神經。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稱,這一講話“極具對抗性”。而在歐洲領導人還在消化馬克龍的發言的時候,土耳其官員又向媒體透露,說土耳其已經做好了準備,可以向烏克蘭派遣軍隊執行維和任務。
可以說,歐洲現在面臨群龍鬧海的局面。特朗普政府對歐洲事務“甩鍋推責”,一些北約成員國對此憂心忡忡,另一些則看到了新的機遇。一場俄烏沖突削弱了俄羅斯的國力,同時也讓烏克蘭成了被熬干的“藥渣”。但現在一些地區大國還想圍繞戰后安排做文章,來提升自身的國際地位。這也帶來了一個新問題,未來的歐洲會變得更安全嗎?
圖為法國可搭載核彈的“陣風”戰機
先看法國,法國一向有大國情結,認為自己有責任也有資格擔當歐洲防務的領頭羊。在3月5日的講話當中,馬克龍特別強調,法國擁有獨立、完整的核威懾能力,理應在歐洲防務問題上享有特殊地位。可以說,這次美國拋棄烏克蘭,也相當于拋棄了自己在北約成員國之間的戰略信譽。馬克龍將此視為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對法國而言,給歐洲提供“核保護傘”,不僅能弱化北約、增加法式領導力,還將使法國總統成為掌握歐洲核威懾決定權的那個人,這無疑會奠定法國領導人在歐洲傲視群雄的地位。
法國的理想雖然很豐滿,但現實卻很骨感。首先,馬克龍的提議不會得到英國的支持,同為核大國,英國的核威懾政策與北約的戰略緊密相連,在核力量上也依賴美國的支持。英國更傾向于利用英美特殊關系來強化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而不是服從法國的領導。東歐國家盡管主張對俄強硬,但心里最信任的還是美國的核威懾和安全保障。法國無論是增加自身的國防開支,還是要為其他歐洲國家提供保護,這些都沒問題,但在北約其他成員國看來,法國還不具備取代美國的實力。
圖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而土耳其的打算不太一樣,作為北約成員,土耳其近年在俄烏沖突中左右逢源:一方面與莫斯科保持有限的合作,另一方面又賣無人機給烏克蘭、支持烏方防務。可以說,埃爾多安政府一直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走鋼絲——既不想得罪盟友,也不想失去跟俄羅斯的交情。這回土耳其放話“愿意派兵維和”,也是希望在地區安全中占據關鍵一席:既向西方展示自己有擔當,又保留將來和俄烏兩邊斡旋的空間。
但北約現在這種群龍無首、七嘴八舌的局面并不利于俄烏沖突的結束,而且對歐洲未來的安全也沒有好處。成員國之間層出不窮的各種新提議,無一不在挑動俄羅斯敏感的神經。對莫斯科而言,無論是哪個成員國,北約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相當于另一種形式的駐軍,這和俄羅斯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背道而馳。此外,歐洲國家重新武裝,以及法國擴張“核保護傘”的做法,也會使歐洲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劍拔弩張。
圖為澤連斯基
歐洲現在需要做的實際上是重啟與俄羅斯的對話。澤連斯基說的一點沒錯,美國有大洋保護,地緣政治條件得天獨厚。面對歐洲事務時,美國既可以選擇干預,也可以選擇撤退。而對歐洲國家來說,俄羅斯則是“搬不走的鄰居”。按歐洲現在的思路走下去,俄烏沖突結束之后,歐洲還將面臨無盡的對峙與危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