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彡P丨文
前兩天,日本推特上有一條帖子挺火的。
說是有個日本網友(@esakings9)在埼玉縣的一家びっくりドンキー用餐,目睹了兩臺服務機器人“狹路相逢”,卡在原地的場景。
——びっくりドンキー(Bikkuri Donkey)是一家日本的連鎖家庭餐廳,特色是漢堡牛排。類似用筷子直接吃漢堡肉,配些薯條 番茄醬 沙拉之類佐菜。
狹窄的過道里,機器人反復來回移動,互不相讓。高個子的貓型送餐機器人一開始表情平靜,甚至有點小無奈。
但很快,腦袋上多了一個青筋暴起的憤怒標記,明顯有點生氣了。
顧客們驚呆了,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機器人露出這樣的表情。隨后,這位好心的網友喊來了服務人員,餐廳中斷了貓形機器人的送餐工作,并清理了過道。
這條推特很快獲得超過 27 萬個贊,成為當日的日推熱門話題。
送餐機器人在國內的大城市還是挺常見的,特別是2019年疫情爆發以后,為了推廣無接觸自助服務,國內很多酒店旅館醫院都有配備。
隔壁日本是典型的老齡化社會嘛,人力資源一直挺缺的,每年不斷從中國、越南、菲律賓等等周邊國家引進外國勞動力。
這兩年,一些大的日本連鎖餐廳、溫泉酒店等場所也逐漸開始普及服務機器人。
最網紅的一款就是貓型機器人。
它們腦袋上有2個貓耳朵似的尖尖,據說人的手放在上面還會變換表情,不知道是不是有專門的觸摸傳感器。不過賣萌的機器人確實很可愛。
我好奇搜了一下,你猜怎么著?這種機器人其實是中國產的,來自深圳一家叫PUDU(普渡科技)的科技公司,純純的Made in China。
不是打廣告啊。
翻了下普渡科技的官網介紹,據說他們從八年前作為服務機器人公司成立以來,已向全球市場運送了超過80000臺機器人,業務遍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本目前是他們最大的市場。
為什么偏偏是日本呢?
我猜,可能跟日本對機器人的接受度很高、再加上人力資源比較缺有關系——日本的人型機器人發展很早,可惜現在已經沒聲音了。
(05年《恭喜發財》首登春晚,旁邊的就是索尼機器人)
這兩年,中國產的餐飲機器人在日本攻城略地。以至于日文維基的相關頁面,現在用的都是這種深圳產的貓型送餐機器人圖片。
你在外網搜索「貓型配膳ロボ」(貓型送餐機器人)的關鍵詞,可以找到相當多的討論。
以日本的人力價格來說,送餐機器人確實是降維打擊。
每天12小時,服役5年時間,平均時薪不到135日元,只有人類的1/10,店里用兩年就能收回投資成本。
前段時間,一些日本媒體還報道過“有些顧客把別人點的牛肉呀壽司呀,從送餐機器人身上偷走,還拍成視頻發出來”的不文明現象。
很多外國游客不明真相,餐廳看到這種機器人拍了短視頻發到TikTok,評論區還在感慨日本科技真發達。不少日本人也以為是日本產的,殊不知……
說到這里,我想起去年的一個新聞。
去年11月的時候,有一個小機器人深夜闖入浙江的某個科技展覽廳,詢問其他機器人“你們是在加班嗎”,并聲稱帶機器人們“回家”。
結果小機器人陸續“拐跑”了12個大機器人。工作人員收到監控報警后火速趕到現場,尋回了被“拐跑”的機器人。
這條新聞,當時被各種主流媒體轉載,甚至一度火到了TikTok、油管上面。
有國內媒體找到了視頻原作者,作者承認“拐走”其他機器人的場景是提前設計好的,但錄像是真的,只是沒有網傳那么夸張。
其實他們本來想測試一下展廳里的機器人安不安全,會不會被人拐走。專門找了機器人廠商,把二白(小機器人名字)擺到展廳里,下了讓拐求其他機器人的指令,沒想到真的做到了。
——是的,那個機器人叫“二白”,甚至在抖音上有賬號。
是不是帶貨炒作?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有一點肯定的是,最近幾年國內的智能機器人發展確實很快。
且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國內網民對于智能機器人普遍存在一種信任與期待——可能跟我們從小教育“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也有關系。
當國外網民質疑“科技是否會成為資本家作惡的幫兇”的時候,國內的想法還是以“科技改變生活,大家都過上好日子”為主,很少會有大規模極端反對的聲音。
當然,這只是BB姬的一個觀察,一點牢騷,不一定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