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日前DeekSeek引發了一場橫跨歐美的“數字冷戰”,短短一個月內,美國、丹麥、澳大利亞等多國相繼宣布“DeepSeek”封禁。
這一場“封禁風暴”愈演愈烈,從政府設備禁用、應用下架到立法威脅“下載即犯罪”,“手段極端”且“理由荒誕”。
但重點在于“開第一槍”的國家到底是誰?而我國對這個國家又是否還“心存幻想”呢?
今年DeepSeek橫空出世,尤其是其R1版本以“一高、一低”兩個關鍵詞展現出中國AI賽道的強大潛力。
“一高”即其性能夠高,對比美國OpenAI公司的先進聊天機器人ChatGPT亦不遑多讓,甚至被部分專家認為已經“超越”。“一低”則是DeepSeek的研發資金遠低于OpenAI。
本以為這一舉措或將迎來全球AI協同發展的“大好局面”,可誰想“地緣政治”終究還是蓋過“合作共贏”,國際社會迎來一股針對DeepSeek的“封禁潮”。
根據外媒報道,不久前丹麥五個大區中已有三個大區禁止“政治家們”使用DeepSeek,理由為“出于安全”和“保護數據”。
但事實根本不是如此,此前《華盛頓郵報》報道稱美國國會議員就預備推出一項法案來禁止政府設備上使用DeepSeek,此舉和曾經“禁用”TikTok幾乎如出一轍,其目的正可謂“懂的都懂”。
只不過,縱然美國和丹麥等國都相繼選擇對DeepSeek“動手”,但真正“敢于動手”的其實還是澳大利亞。
上個月4日,澳政府以“保護國家安全”為由,宣布全面禁止DeepSeek在政府相關系統與設備中出現,這一禁令遠比美國得州(美國首個)和意大利(禁止下載)“更狠”。
而澳大利亞也成為西方國家中首個對DeepSeek采取系統性封殺措施的國家,說是真正地“打響第一槍”也不為過。
但諷刺的是,在禁令發布后沒多久,中澳外長就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了會晤,澳方承諾“深化雙邊合作”。
然而中澳的交涉并沒有帶來“想要的結果”,在這段期間澳方不僅未解除禁令,反而進一步“宣揚”各行業跟隨政府舉措,像是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大學都已經全面禁止DeepSeek。
對此,3月3日我國駐澳大使肖千已經公開發文警告:直指此舉是“將科技問題政治化”,可能破壞中澳關系回暖勢頭。
那么澳方明知道中國市場多么難得,而且去年年底才好不容易獲得中國“解禁”龍蝦市場,為何要選擇這么做呢?其實兩種問題才是“矛盾點”所在。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與疼朗普
其一澳國內“政治站隊”正在壓垮該有的“理性”。雖然澳大利亞工黨政府雖宣稱“對華務實”,但在美國施壓下,仍選擇緊跟盟友步伐。
1月底美國國會參議院剛剛提出所謂《2025年美國人工智能能力與中國脫鉤法案》,明確要求盟友“同步封禁中國AI技術”,澳方就于2月初“迫不及待”成為這一戰略的“急先鋒”。
其二在于澳方“雙重依賴”連帶出來的“雙標操作”,這也是澳政府的深層焦慮之一,澳大利亞一邊依賴中國消化其礦產出口(中澳貿易額占澳總出口1/3左右),一邊在科技領域對中國嚴防死守。
這種矛盾凸顯其“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撕裂立場。
有此態度的國家絕不止澳大利亞一個,除了一些觀望的國家外,至少已經有12個國家或機構對DeepSeek實施了限制。
像是韓國首爾大學就選擇在校園網絡中屏蔽對于DeepSeek的訪問,與此同時韓國政府卻允許三星、LG等企業與其合作開發定制化AI模型,同樣凸顯出“商業利益”和“政治壓力”的“博弈性”
同時也有一些國家“反向操作”,像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見特朗普的時候不斷往中國身上“甩鍋”,可面對AI發展的時候,則高呼“歐洲不應成為美國附庸”,并呼吁理性評估中國技術。
只是不管西方政客們如何“表演”,真正潛藏在封禁背后的還是DeepSeek技術優勢對西方AI霸權的三重直接沖擊:
第一“性能碾壓”:DeepSeek-R1模型算力消耗僅為GPT-4的1/3,但推理能力持平,且支持全場景開源,極大降低AI技術門檻。
第二“成本革命”:2日一篇公開報道顯示,DeepSeek理論成本利潤率高達545%,這甚至導致一些“股票高手”已經將目光盯著相關板塊之上。
第三“教育滲透”:中國高校已大舉接入DeepSeek,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將其應用于科研、教學甚至行政管理,形成“技術-人才-產業”閉環。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中方也應該丟掉“雙重幻想”了,第一重就是對于澳大利亞這樣“反復橫跳”國家的幻想。
北京建筑大學學生體驗該校基于DeepSeek打造的“匠心智語”人工智能平臺。新華社發
對于這樣的國家,中國不能一味的“以和為貴”與“以禮相待”,適當的展現自我實力才是讓他們“眼神清澈”的硬道理。
日前,我國055大驅遵義艦以及另外兩艘軍艦共同在太平洋公海舉行了兩場實彈演習,并且鬧出不小動靜。雖然中方并沒有違反任何法規,但仍有兩國政客不斷炒作。
只不過我們要讀懂其中的關鍵點:即越是喊得大聲,越代表了心里的慌張。
至于兩國首腦人物,則是萬萬不敢借此“鬧事”的,像是澳總理只能直接表示“中國的行為完全符合國際法”。
第二重就是我國應該放棄美西方會“理性交涉”的幻想,既然自身實力夠硬,我們也應該對“DeepSeek封禁”說不,并從“外交抗議”轉向“系統性應對”。
時下這一趨勢已經開始展現。
就在澳宣布“封殺DeepSeek”次日我國已經宣布將DeepSeek納入“國家超算互聯網平臺”,聯合華為、曙光等企業構建全國產化算力底座,徹底擺脫GPU依賴。
可以說“技術自立”正是中方“對挑釁行為的必要回應”。DeepSeek事件也證明,西方對華科技遏制不會因企業合規而停止,唯有自主創新才是唯一出路。
最后我們看一下中澳關系將何去何從?
且不論兩國是否能夠回暖,目前我們比較容易“預見”的就是澳大利亞若繼續充當“反華哨兵”,其在稀土、鋰礦等領域的對華出口優勢可能被非洲、南美取代。
正如曾經一位專家所言:澳方的最大威脅,從來不是中國,而是甘當棋子后的自我邊緣化。
參考資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丹麥已有3個大區禁止政治家們使用中國的DeepSeek聊天機器人》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紐約禁止在政府設備上使用中國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DeepSeek》
中國能源報《針對DeepSeek,澳大利亞發禁令》
參考消息《全美首個,得州封殺DeepSeek和小紅書》
外交部《王毅會見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
觀察者網《中國大使:澳大利亞以“安全風險”為由限制DeepSeek,將阻礙全球技術發展》
新浪財經《DeepSeek效應持續發酵:美國國會提出“美中人工智能脫鉤”法案》
每日經濟新聞《DeepSeek披露理論成本利潤率達545%,高手看好這些板塊!A股低吸機會來了嗎?》
科技日報《DeepSeek進入“國家隊”:加速國產AI技術生態發展與普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