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她攥緊拳頭,語氣近乎激憤,對著鏡頭有力地說:“35歲正是干事的年紀!”
全國政協委員張凱麗在兩會上的這番話,迅速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她如此激動?
來源:紅星新聞2025年3月8日關于《兩會100秒:今天婦女節,女代表、女委員今年的關切是什么?》的報道
35歲門檻 職場存在不公
兩會期間,大家都很關注國家大事。演員張凱麗也一樣,她的聲音顯得格外引人注意。
因為她不只是個明星,還是政協委員,肩負著為人民服務的責任。
張凱麗關心的事很多,不只是文藝圈的事,更包括老百姓的生活問題,例如教育、醫療等等,這些實實在在的民生問題才是她關注的重點。
這次兩會上,她關注到35歲求職難、職場性別不平等、人工智能技術被不合理使用等問題。
她的建議非常有力,引起了大家的強烈關注和討論。這不僅僅是個人或者一些人的呼吁,更關系到社會是否公平、發展方向是否符合道德以及文化能否傳承等重要問題。
35歲,對于漫長的一生來說,可能只是一眨眼的工夫,正是個人精力最旺盛、工作經驗也積累了不少的好時候。
現在的職場里,35歲卻經常變成一道難過去的門檻,仿佛一根看不見的“紅線”,讓人感覺壓力很大。
招聘存在設限 不容忽視
很多公司把35歲當成員工職業生涯的重要界限,覺得過了這個年齡段的員工創新能力不夠,學習新東西也變慢了,甚至覺得他們快要退休了。
這種想法其實大大低估了中年員工的價值和潛力。就像張凱麗說的,“現在人們壽命都很長,能活到100歲,35歲正是積累經驗、大展身手的好時候!”
不少人在求職時,也遇到了這種問題,就連影視作品也注意到了這樣的社會現象。
徐崢演的《逆行人生》就講了一個中年程序員丟了工作的故事,雖然電影里主人公最后成功了,戰勝了困難,但是現實生活往往更加殘酷,不是每個人都能這么幸運地走出困境。
前段時間,一個招聘信息讓網友破防,環衛工人招聘都卡在35歲以下,這事兒真讓人覺得中年人找工作太難了。
過了35歲,萬一丟了飯碗,可能連掃大街都沒人要,這得多殘酷!
原因嘛也挺復雜的,公司可能覺得用年紀大的人成本高,還有就是可能覺得年紀大的人經驗多也沒啥用。
但35歲,明明是最有拼勁,最需要有工作,養活一家老小的年紀,這個啥時候被拒絕了,以后的生活該怎么辦呢?
還有一群人,不僅僅被年齡卡著,求職更加艱難。
來源:南方網評2025年2月19日關于《35歲不能掃大街,職場年齡歧視何時休》的報道
性別歧視 同樣擾亂職場
張凱麗在接受采訪時表達了她對性別歧視的強烈不滿,她呼吁國家出面采取行動,解決這個問題。在現實工作中,很多女性都經歷過不公正的對待。
有些公司在招聘時傾向于選擇未婚未育的女性,這實際上是對女性生育的一種變相懲罰。
有些工作,像秘書,大家好像覺得只有女性才能做好。這種現象說明社會上對女性的工作能力存在偏見和歧視,認為有些工作女性就是比男性更適合。
要建立一個更公平的職場,真正保障女性在事業上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一起努力。
張凱麗批評了現在有人亂用AI技術,把經典的影視劇改得亂七八糟的現象。
她忍耐網上一些視頻很久了:“孫悟空騎上了自行車,甄嬛傳出現了高鐵和飛機,有良知的人不會做這樣的事!”
這些用AI隨便改編的短劇,雖然可能有些觀眾覺得好玩,但實際上會對人們對歷史的了解和文化的傳承產生不好的影響,值得我們警惕。
這樣胡亂改編,可能讓觀眾對歷史產生錯誤的認識,長遠來看,不利于我們保護和傳承優秀的文化遺產。
孩子們如果從小就接觸被改動過的歷史故事,真的很難分辨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假的。
他們怎么才能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呢?這可比我們小時候偷偷看小說的問題嚴重多了,那些小說畢竟是虛構的。
人工智能技術確實是好東西,能提高效率,也可能會讓我們自己的文化受到侵蝕。怎么在技術進步和保護我們自己的文化之間找到平衡點,這是我們需要好好想想的事情。
人工智能越來越厲害,大家也開始擔心以后工作的事情。特別是過了35歲,這種不安的感覺更強烈。
來源:育見新聞2025年3月7日關于《最近A魔政影視劇,用換臉等于段惡意丑化、篡改影視劇人物問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如何整治這種現象?全國政協委員張凱麗表示,平臺要加強管理》的報道
呼吁國家出手 改變現狀
人工智能對工作的影響是肯定會有的,有些老的工作可能會消失,但也可能出現新的工作機會。
要解決這些問題,政府、公司和我們每個人都要一起努力才行。
國家要做的就是把法律法規弄得更完善,狠狠打擊職場上搞歧視的行為,建立一個更好的社會保障系統,給失業的人們提供幫助,還要好好管一管AI技術的使用,防止出問題。
公司就要換個腦筋,別老盯著員工的年齡和性別,要多看看他們的經驗和能力,給每個人公平的晉升機會,還要多搞培訓和再教育,讓員工能跟上新技術的發展。
我們同樣需要做出努力,要主動適應各種變化,別再為年齡感到焦慮,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價值。
要持續學習新東西,提高自己的技能,這樣才能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如果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也要勇敢地保護自己的權益,堅決抵制歧視。
結語
張凱麗的建議,不只是她自己或者某一部分人的心聲,更觸及了社會公平、發展原則和文化傳承等重要問題。
在努力發展經濟和推進技術進步的時候,也要重視社會公平正義和傳統文化價值的保護,張凱麗所希望的景象,什么時候能夠變成現實呢?
(來源:北京時間2025年3月7日關于《3月7日,北京,中國掙些委員張凱麗談就業歧視》)
文|百香果
編輯|百香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