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烏軍擁有遠程打擊能力以來,就不斷襲擊俄羅斯軍工廠,尤其是那些與俄軍空襲有關的軍工廠,減輕烏軍的防空壓力,盡管取得了不少戰果,但從公開報道看,這些打擊并不夠有力,俄羅斯的對地攻擊導彈和自殺式無人機產量仍在上升。
二戰期間,盟軍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同樣是主要打擊德國軍工業,諸如軸承工廠,遇到了與烏克蘭類似的問題,就是無法產生決定性影響,找不到德國戰爭機器的關鍵點,一直到轟炸德國的合成燃料工廠,才算是掐住了納粹的命脈。
烏克蘭現在也有類似的問題,雖然突防率相對來說很高,但烏克蘭的遠程打擊能力存在問題,我之前說過了,就是自殺式無人機的戰斗部重量偏低,俄軍KH-101巡航導彈的戰斗部現在都達到800千克了,烏克蘭自殺式無人機的戰斗部卻只有幾十千克。
對烏克蘭來說,單純打擊俄羅斯軍工廠僅具有戰術意義,但沒有太大戰略意義,就算能夠讓俄羅斯部分軍工廠停戰,俄羅斯依然能夠通過第三方獲得大量零部件,繼續維持軍工生產。
所以,烏克蘭得抓住俄羅斯戰爭機器的命脈——能源工業,這也是俄羅斯經濟的支柱,為克里姆林宮提供持續不斷的戰爭資金,支持者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打壓俄羅斯油價,打擊俄羅斯的“影子艦隊”,諸如德國即將開始檢查通過波羅的海和北海的俄羅斯“影子艦隊”油輪是否擁有有效的石油污染保險,這就是一項有力措施:信譽良好的保險公司不會為這些俄羅斯老舊油輪提供服務。
對烏克蘭來說,就得干那些支持者們不能干的事了,打擊俄羅斯的能源行業,包括但不限于煉油廠、油庫、油田和油港,從這個角度來說,特朗普促成的能源停火對烏克蘭其實相當不利: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已經遭到了俄羅斯重創,而且俄羅斯沒有嚴格遵守能源停火,甚至很可能會在今年秋末再次集中力量打擊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
烏克蘭嚴格遵守能源停火,僅攻擊那些軍用油庫和與俄軍關系密切的煉油廠,不再攻擊俄羅斯主要煉油廠,其實是放任克里姆林宮通過出售能源賺取戰爭資金,讓克里姆林宮擁有將戰爭長期化的能力。
烏克蘭很難通過拼消耗拼贏俄羅斯,沒有這種能力,也不會這么干,要想贏得戰爭,就得打擊克里姆林宮最在意的地方,克里姆林宮依賴又脆弱的能源工業,是最佳目標,能源停火對烏克蘭來說真的是自縛手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