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就業與經濟增長,這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擺在宏觀經濟面前的路,的確足夠艱難。
從外部來看,特朗普上任不足一個月,就連續兩次對華分別加征10%的關稅;在對華關稅之外,特朗普還準備在4月份開啟對等關稅,以及提交美國會的取消我國最惠國待遇,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盡管自2018年之后,我國與美國的貿易逆差已經減少了2成,但仍然是美國前三大貿易逆差國,疊加其他因素的影響,特朗普的經貿策略,我國一定會是他關注的重點。
貿易決定制造業,而制造業的興衰背后又關乎成千上萬人的就業和收入。
而在內部,形勢同樣嚴峻。消費、就業、增長乃至人口,這些因素無時無刻不在起著決定性作用。
困難是擺在眼前的,也是我們急需要去突破的,而今年,顯然是一個良好的契機。
從量變到質變,宏觀經濟經過過去幾年的蟄伏,今年大概率會真正走出那至關重要的一步。
首先就是增長目標,結合之前各省份公布的今年增長目標來看,大多數增長目標仍然設定在5%至6%之間,與去年相比基本穩定或略有下調。
總體來看,各個省份的目標綜合仍然足以支持我國設定5%的年度增長目標。
看起來這個數字不高,但放眼全球來看,在特朗普的關稅不確定性因素之外,5%的增長,已經能夠超過歐美絕大多數經濟體。
且一旦設定了5%的增長目標,也基本預示著我國能夠完成這一目標。
回顧歷史,我國開始自1990年設定經濟增長目標以來,僅在1990年和2022年明顯低于增長目標,其余年份都超常發揮并達成了目標。
2005年之前,我國有連續六年都把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了7%,2005年后開始連續七年都設定在8%,而這13年時間里,我國幾乎每年實際GDP都大幅超越設定目標,例如2007年的目標是8%,但當年度GDP增長高達13%。
每一年的目標,背后都意味著財政和貨幣支持的力度一致,因此今年的刺激經濟力度,仍然會非常強。
在年度目標之外,今年的挑戰也不小,首當其沖的仍然是就業。
過去連續數年,幾乎每一年的畢業季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季”,這背后是畢業生屢創新高的結果,在2022年,我國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人,到了2025年,預計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17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畢業生1170萬人,好的一面是,就業市場中的勞動力供應是非常充足的,完全不會有勞動力缺口的擔憂。
而不好的一面是,隨著就業端的供給大增,這對新增就業崗位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在新增就業崗位挑戰之外,還有關于收入和消費之間的擔憂。
一個人的收入,就是另一個人的消費;當供給太多沖擊到薪資端的時候,可能不利于消費的恢復和增長。
要想改善就業,本質上還是需要激活經濟,或者說刺激消費。
此前某位學者就曾說過,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可以拉動100萬人就業,后來經過產業結構調整,尤其是我國服務業發展后,目前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夠拉動130萬人、甚至150萬人就業。
從這個角度來看,要想徹底消化這1000萬畢業生,至少需要7%左右的經濟增長,但考慮到我國老齡化每年的退休老人,事實上5%的增長,卓卓有余。
不過今年的宏觀經濟,難還不僅僅體現在就業上面。
去年同期,我國經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部需求強于預期,以及對制造業的溢出效應,而私營企業和家庭信心的疲軟,仍然是刺激消費的重大阻礙。
而今年,考慮到特朗普上任后的貿易保護主義,關稅的不斷增高,也更迫切需要我們提高內需,來對沖經濟增長的需要。
刺激消費,一定是今年的主力目標。
如何刺激消費呢?
民營企業是關鍵。
此前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已經刷爆網絡,也從側面凸顯了我國扶持民營企業的決心。
當下對民營企業,尤其是科技行業的支持力度,也是空前絕后的。更重要的是,民營經濟促進法也即將出臺,這是我國首部專門扶持民營企業的法規,相信未來也能夠對民營企業的壯大,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民營企業的重要性已經不需要再過多贅述,僅僅一條就足以窺見民營企業的重要性,那就是民營企業貢獻了90%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
在面對千萬級別的畢業生,只有壯大民營企業,才是穩增長、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民營企業的春天,就是宏觀經濟的春天。
民營企業好了,就會擴大投資、招聘更多員工,并提高薪水,當人們的收入更高,就業預期更強的時候,消費自然而然就會恢復。
從長期主義的角度來看,今天我們所做的一切戰略布局,本質上都是為了應付未來的人口發展。
客觀來說,人口危機已經成為國內的灰犀牛,離得遠、看得見,來勢兇猛。
2023,我國人口經歷了意外大跌,出生人口進一步減少至902萬人,比2022年少了54萬人,死亡人口進一步增至1110萬人,比2022年多69萬人。
這足以窺見不久的未來,我們將要面臨的人口危機。
2023年僅僅出生了900萬人,到2050年,這批人27歲,踏足社會就業或即將結婚生子,正是成家立業的年紀;而2050年時,出生在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人滿60歲,即將退休,而這一批人又恰好是國內第三次生育高峰。
這批人每年出生人口高達2500萬,到那個時候,我國老齡化速度會突然加深,屆時,每個退休老人只有1.5個勞動力供養,不管是退休者還是上班族,都將面臨著沉重的養老和工作負擔。
為了應對這一危機,我們已經推出了延遲退休,今年也將是實施的第一年。
人口是宏觀經濟的基石,一個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如此生產消費,循環往復,經濟才會邁入可持續發展。
當人口不足,或是生產者減少,消費者也開始減少的時候,大量的退休老人又需要贍養,這個時候養老成本將以不那么平均的方式,均攤到每個上班族身上。
而這,就是最沉重的代價。
今年的宏觀經濟,需要質變的不僅僅是消費、收入和就業,更需要質變的是,為未來的人口難題提早布局,這不僅是為了短期的增長,更是為了長期的發展。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