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尖山,地處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和海曙區鄞江鎮、龍觀鄉交界地帶,在連綿起伏中的山峰中尖聳突兀,遠眺狀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故名花尖山。
億萬年前的地殼運動,造就了獨特的地理特征,花尖山和清秀山相連,這一帶是寧波市內規模最大的丹霞地貌,類似于濃縮版的江西龍虎山。
花尖山與清秀山之間有一座狹長的水庫,1963年開工,歷時十五年直到1978年才建成,以溪口鎮武嶺山、武嶺門之名取名為武嶺水庫。
靜臥于山岙,遠離塵世喧囂,獨處一隅,靜謐之山水,正是穎之所追愛。
沿著水庫邊的步道前行約300米,看到一座小寺廟,也就是“石橋龍亭”,沿臺階路上行幾分鐘,走到盡頭就可以看到一處隱秘的地質奇觀。
自然天成的石拱橋,長約10米、寬2米、頂高6米,最薄處約1.5米,人們稱之為:天生石橋。
不知道是何種神奇的自然之力,造就了這樣的天然奇觀,巧奪天工。
當地百姓稱其為“石橋外公”,被百姓當作神一樣供奉著。
橋頭有人們所立的佛像,與下方的小寺廟相對應,因此稱為“石橋龍亭”,寄托了人們樸素的祈福愿望。
巖壁有水滴滲出,橋下有水井,水至清,但是已被歲月和落葉浸泡。
天生石橋的巖體屬于卵石組成的礫巖,由地質斷裂作用而形成,與巖體隔離,獨立于山中,沒有通行功能,只有不走尋常路的驢友才能見識到藏在山野中的此類奇觀與美景。
從橋下抬頭仰望,天生橋之姿,更顯風采。
從天生橋旁邊的小路,可以來到天生橋面,雜木落葉,原始而荒涼,兩側懸空,當心腳下安全。
如果喜歡登山,可以從天生石橋旁邊的小路向是攀登,翻過花尖山頂,可至仙人洞、一線天、擂鼓巖、泉水巖等地,寧波戶外圈經典的徒步出游線路。
天然的石頭橋,橋下若門,相似的自然景觀,穎之還見過較多。
寧波市奉化區西塢街道筆架山北麓,山中有一道地質奇觀,巖體破裂成洞,石梁橫空,地圖上標識為天打洞,也稱為天生石橋。
奉化區尚田街道西岙村,石頭岙水庫盡頭的槎原寺古道,路邊藏著的一道天然石門,人可從門內通過,稱為石頭岙石頭門。
寧波市北侖區梅山灣南端的洋沙山,海邊懸崖絕壁,位置隱蔽,只有退潮后才能看到隱秘而原始的天然石頭門,稱為洋沙山石頭門。
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半邊山東端原來有個半邊山漁村,是象山縣陸地海岸線最東端的村落,已經拆遷多年,半邊山石頭門孤立海邊,無人問津。
象山縣鶴浦鎮南田島的海岸邊,有一處天然的石頭門,當地人稱龍頭背,距離最近的村莊是小南田村和樊岙村,隱匿于東海岸邊,被譽為“寧波的圣象天門”。
象山縣石浦鎮東南端的漁山列島,臨海絕壁大懸巖,一道凌空石梁,從海上看形似一扇巨大的“門洞”,從島上看,則是天然的石頭橋,凌空橫架驚濤之上,因此人稱“仙人橋”。
漁山島已被整體征用,即將對公眾永久關閉。
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石梁鎮,華頂山方廣禪寺旁邊,兩崖峭壁對峙,一石橫空架其間,謂之石梁,亦稱石橋,溪水從石梁之下飛瀉直下,故名石梁飛瀑。
天臺縣街頭鎮、龍溪鄉交界地帶的十里鐵甲龍,有一處獨特的自然奇觀:鵲橋,高高在天上,當地人俗稱水桶巖,也俗稱為“旱石梁”。
放眼國內外,相似的景觀更多更壯觀,湖南張家界天門洞、廣西羅城天門山、西藏圣象天門等等,一座又一座,你心目中最壯觀的是哪一處天生的橋或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