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遷走90%產能?外資撤離潮再添PC巨頭,網友辣評:硬要步戴爾后塵
繼戴爾之后,又一PC巨頭宣布撤出?
近日,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制造商惠普宣布,計劃斥資1.5億美元(約為10.9億元)重組供應鏈,以確保到年底實現“90%北美產品在以外地區制造”的目標。
事實上,早在去年就有消息傳出惠普計劃在3年內“全面斷鏈”,卻很快遭到辟謠,言之鑿鑿道:中國是我司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如今,惠普對傳聞閉口不談,大舉轉移產能,引發網友熱議:上一個這么做的已經沒人買了!
01 吃飯砸鍋!全球PC巨頭接連撤離
作為全球“PC雙雄”,戴爾和惠普的在華市占率曾穩居前二。
2022年底,有媒體稱戴爾計劃從2025年起“不讓其賺一分錢”,不僅要棄用芯片,還要將制造100%剔除供應鏈。一時間,制造業將受到重創的傳言甚囂塵上,而戴爾卻保持沉默任憑輿論發酵。
很快,戴爾就遭到消費者的自發抵制。據Canalys統計數據,戴爾2023年在華出貨量從年初跌到年底,市場份額更是創下近年新低,僅剩8%。2024年1月,戴爾的澄清雖遲但到,稱從未發布過任何撤離消息,“一直是我司最重要的國際市場”。
但這迫于業績壓力的“辟謠聲明”顯然沒人買單,2024年戴爾銷量跌出市場的前五名,不得已開啟全球大裁員,1.3萬人陸續下崗。
有了戴爾的前車之鑒,惠普曾在去年消息剛傳出時辟謠,卻被網友怒斥其“兩副面孔”。據悉,惠普接連注銷公司,還大力投資在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建廠,其首席供應鏈官Ernest Nicolas更是在博客中寫道:為了降低客戶風險,我們會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地點。眾所周知,“既要還要”是美企的一貫伎倆!
誰也沒有想到,惠普不僅沒有引戴爾為戒,還要步其后塵,下場不言而喻。
02 “繞不開”的制造
早在幾年前,外資就曾掀起“熱潮,不乏外媒看貶制造業,“吃虧的肯定是他們”。只不過,企業將危機轉化為機遇,蠶食外企歷時多年打下的江山。據Canalys統計數據,市場一季度國產品牌穩居前2,出貨量更是遠超惠普和戴爾總和。
而此前外遷的蘋果、富士康等企業,已將生產重心陸續轉移回來。據最新報道,蘋果向國內供應鏈企業如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追加120億美元訂單;投資5億美元改造生產線,力求產能提升至巔峰水平。事實證明,這些企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穩定且高效的制造業承接。
正是因為國產技術的介入,諸多領域不再是美企一家獨大。2024年前三季度,在中國PC市場逆勢增長,而包括惠普、戴爾在內的外資跌跌不休,出貨量同比下降12.3%、39.6%。反觀曾處于掌控地位的美企,生存空間正受到國產品牌的擠壓,徹底告別躺賺的黃金時代。
可見,唯有相信且尊重市場的品牌,才能收獲消費者的青睞。對于惠普“兩面三刀”的做法,一眾網友評論道:戴爾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03 核心技術在手,無懼打壓
長期以來,美方為打壓的自主創新勢頭,使勁渾身解數。每當在高精尖領域嶄露頭角,就會遭受打壓。除了計算機,在半導體、無人機、生物制造等領域,幾乎在與整個西方抗衡。
國產技術的崛起,賦予我們應對西方施壓的底氣,可以坦然接受像戴爾、惠普等企業,實現自給自足。更重要的是,這讓我國各領域深刻意識到,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國際上享有話語權。
得魚忘筌的惠普,更大的麻煩還在后面。
文章素材來自于網絡,注意甄別,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