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Della
來源 | 廣告案例精選(ID:ad2829)
1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還沒從海底撈“小便門”的一萬噸暴擊緩過來,打工人的最愛黃燜雞也出事了。
提前鎖定今年的315版面,達成315首塌成就,品牌公關部也早早結束了心驚膽戰的等待一夜,可以安心過周末(不是)。
別看我還在和大家談笑風生,其實根本笑不出來。
最近,新京報一則“楊銘宇黃燜雞后廚亂象調查”沖上熱搜,讓多少和我一樣的黃燜雞愛好者,兩眼一黑又一黑。
前方高能提醒,可能含有影響食欲的畫面,建議大家避開飯點觀看。
記者暗訪視頻顯示,不小心做錯的餐品,店員堅持“絕不浪費”原則,挑揀出錯配食材,重新分裝后端給下一位顧客。
還不忘叮囑記者要嚴謹,“(酥肉)大小都要挑干凈,一個都不能要,萬一人家沒有點酥肉……”
圖源:微博@新京報
在制作牛腩煲時,店員將隔夜發黑的牛肉,加色素后用來冒充新鮮牛肉。
圖源:微博@新京報
當記者質疑味道已經發酸的香菇、土豆等食材不能用的時候,店員卻表示:“下次盡量多泡泡”“洗兩遍就行了”。
圖源:微博@新京報
更炸裂的是,店員還將顧客的剩菜回收使用,從里面挑出一些看起來完好的食材,重新回鍋加熱后,又變成新的一份餐食出鍋!
圖源:微博@新京報
還有徒手抓食材,生肉隨意扔在垃圾桶上、邊抽煙邊烹飪等等一系列不衛生操作,看到這里,打工人的心已經微死40%了。
想過外面餐飲不衛生,但萬萬沒想到已經發展到“吃剩菜壞肉”的地步了,再次刷新了下限認知。
網友們也坐不住了,評論區一片哀嚎,都不能用慘烈來形容。
“壞了,這次是真吃過!”
“天塌了,黃燜雞背刺打工人!”
“我早說過,麥當勞肯德基比這些干凈一百倍”
沒想到,在夾縫之中,麥當勞肯德基竟有意外收獲,獲得了吃貨的高度認可,麥門肯門屹立不倒。
眼瞅著輿論發酵,被罵聲淹沒,當晚楊銘宇黃燜雞也立即做出了致歉回應。
一是,涉事加盟門店即刻停業、永久關店;
二是,全國門店深度排查,一旦發現有違規門店立即停業追責。
抓住黃金時間法則響應表態,也向消費者許下了承諾,這份品牌公關答卷尚且能打及格分。
圖源:楊銘宇黃燜雞米飯
但是,這次“塌房”真的只是個例情況嗎?
搜索了一下相關新聞報道,發現不過是冰山上浮現的一角而已。
去年7月,有網友投訴,在成都楊銘宇黃燜雞米飯(銀泰城店)外賣里看到了一整只“燉爛”的死老鼠。
當時濟南楊銘宇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曉路公開表示,積極配合警方和市場監管部門調查,涉事門店停業整頓,并在“全國范圍內門店開展自查自糾”!
董事長親自發話,一番輿論轟動過后,隨后幾個月,在黑貓投訴上關于楊銘宇的食品安全投訴依然不斷。
有消費反映吃出頭發的,有反映吃出鋼絲球鐵屑絲的,還有反映吃出老鼠屎的......
圖源:黑貓投訴
種種事實都指向一個答案,那就是楊銘宇黃燜雞內部管理不到位,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每次都是在輿論面前“痛改前非”,但每次都是堅決不改。
最終導致“回收使用剩菜”等驚呆眾人的翻車事件,也是必然的結果。
2
從網友的評價來看,這次的暗訪報道就像炸出一顆“深水炸彈”,久久無法平復心情。
這是因為黃燜雞對于打工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大概是和沙縣小吃、蘭州拉面、隆江豬腳飯并列的四大打工人套餐。
而掀起輿論風暴的,正是被稱之為“中國黃燜雞大王”的楊銘宇黃燜雞。
要知道楊銘宇黃燜雞成立于2011年,當年曾以“一只雞的傳說”風靡大江南北。
圖源:美團外賣
目前品牌的加盟商遍布全國23個省、5個自治區和4個直轄市,并在美、英、加、日、韓、泰等國家設有近百家加盟店。
甚至獲得了美國FDA產品認證,成為進駐好萊塢和迪士尼樂園的第一個中式快餐品牌。
圖源:品牌官網
憑借“中央廚房+加盟店”的輕資產策略,一直以來被視為餐飲加盟模式的典范。
但狂飆的“規模神話”,也暴露了連鎖餐飲行業的系統性風險,撕開食品安全遮羞布。
根據官網介紹,楊銘宇黃燜雞采用“秘制醬料”工藝,雞米飯還有“名貴藥材”,而且用“土質砂鍋燒制”的,彰顯品牌匠心。
圖源:品牌官網
實際上的配料表成分,和品牌宣傳之間的差距,大概就是“賣家秀”VS“買家秀”,僅廣告限定。
圖源:小紅書
消費者以為的每天從批發市場拿的鮮貨,疑似也是“預制品”。
圖源:小紅書
更別提,一言難盡的后廚衛生安全情況,體現著品控體系的全面潰敗。
當總部把重心放在盈利而非品控時,“中央廚房”輸送的就不再是美味,而是食品安全的風險了。
頭部品牌都尚且如此“臟亂差”,黃燜雞外賣小作坊更是無法想象,這幾乎是對一道餐品的“致命打擊”。
正如在社交平臺上,“黃燜雞”被外賣小哥列入了“最不推薦的黑榜TOP1”。
現如今,中國黃燜雞大王翻車,無疑讓消費者卸下了所謂的“品牌濾鏡”。
3
楊銘宇的后廚監控,撕開的何止是一家加盟店的遮羞布,更是整個餐飲江湖 "規模狂奔,品控裸奔" 的殘酷真相。
從腳踩酸菜老壇里,再到黃燜雞回鍋的剩菜殘羹,每年餐飲業的315 "底線競賽" 從未停止。
當 8 億打工人每天在外賣軟件上反復橫跳,糾結 "哪家店今天沒上 315",食品安全早已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
楊銘宇們該醒醒了。那些在道歉聲明里反復出現的 "自查自糾"" 停業整頓 ",不過是輿論風暴中的應急補丁。
真正的救贖,在于把" 中央廚房 "變成" 透明廚房 ",讓加盟商的后廚經得起突擊檢查,讓每一份醬料包的配方里,都寫著" 安全 " 二字。
監管部門更該明白,315 的聚光燈不能只在 3 月亮,日常抽查的頻次,應該追上外賣訂單的增速。
對消費者而言,“黃燜雞不香了” 的背后,是對 “干凈后廚” 的基本訴求。
對行業而言,這記警鐘提醒:沒有安全底線的 “國民品牌”,終將被市場拋棄。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廣告案例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