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近日釋放出歡迎西方企業回歸的信號,表示歡迎西方各國前來投資。但與此同時,俄方在經濟布局上也在悄然調整,尤其是在軍工產業方面,正逐步擺脫對西方技術的依賴,加快國防自主化進程。
過去,俄羅斯的武器生產在某些關鍵領域仍依賴西方零部件,比如戰斗機電子系統、精密機床等。但在制裁壓力下,俄方加速了國產替代。
以蘇-57隱形戰斗機為例,俄最初使用的部分電子組件來自西方,但如今已基本完成本土化。再看坦克制造,烏克蘭危機后,俄不得不放棄烏克蘭生產的發動機,自研并量產了國產動力系統,如T-90M坦克的升級版已全面使用俄制發動機。
與此同時,俄羅斯的軍費開支正在激增。2024年國防預算高達10.78萬億盧布(約合118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70%。
這筆資金不僅用于戰事消耗,也在推動軍工體系全面升級。比如,“阿瑪塔”坦克、“獵人”無人機等新型裝備的生產正在提速,未來幾年還將加大海軍現代化投入。
更值得關注的是,俄方正在借戰事提升武器出口。盡管面臨西方制裁,但印度、伊朗、非洲多國仍在采購俄制武器。
去年,俄對印度交付了一批S-400防空導彈,對伊朗提供了蘇-35戰機的相關技術支持。這些出口不僅能帶來外匯收入,也能幫助俄羅斯在國際軍火市場保持競爭力。
種種跡象表明,俄羅斯在強化軍工體系的同時,也在學習美國的“軍工復合體”模式,讓經濟與軍事深度綁定。未來,即便西方企業回歸,俄羅斯的經濟模式也將更加傾向于自主化和軍民融合,確保在長期對抗中保持戰略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