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節當天,SpaceX開啟全球2025年載人航天首飛,發射四手耐力號龍飛船執行Crew-10任務,為今年載人龍飛船實現或將實現多項突破拉開帷幕。
●發射過程
Crew-10原定于美東時間3月12日晚上7:48發射,但由于夾臂液壓系統故障,在T-44:00分鐘時取消。SpaceX團隊迅速排除問題,確保3月14日發射順利進行。
3月14日既是全球圓周率日,也是SpaceX創立日,順利發射今年首班龍飛船就是最佳慶祝。發射團隊在發射前確認天氣條件極佳——卡納維拉爾角太空部隊基地第45氣象中隊預測有利天氣概率超過95%。而且恰逢月全食,全美可見血月天象。
發射倒計時順利推進:發射前2小時35分鐘,乘組完成艙內就位;1小時55分鐘,艙門關閉;T-35:00分鐘,火箭開始裝填液氧(LOX)和精煉煤油(RP-1)。T-07:00分鐘,第一級發動機預冷啟動,確保點火平穩。T-00:03秒,獵鷹9號九臺梅林發動機點火,T0時刻,火箭順利升空。這是SpaceX今年第29發獵鷹火箭以及31發航天發射(含2發星艦)。
發射58秒后,火箭經歷最大氣動壓力(Max Q)。2分29秒后,第一級助推器B1090.2與第二級分離,成功執行助推回程、進入和著陸燃燒,最終在T+07:39分鐘,距離39A發射場14.6公里外的卡納維拉爾角1號著陸區(LZ-1)安全著陸。
▲這是SpaceX總計第417次成功回收獵鷹一級火箭、1號著陸區第49次回收一級火箭。還是SpaceX第六次演繹載人航天火箭陸地回收(Ax-2、Crew-7、AX-3、Crew-8、Crew-9、Crew-10),也就是發射載人龍飛船系列任務中第六次陸地回收火箭、全球載人航天發射第六次陸地回收火箭。
▲第二級繼續將耐力號送入軌道,8分58秒后第二級發動機關閉,飛船正式進入軌道。10分46秒后,耐力號打開頭錐,露出對接端口,正式開啟Crew-10太空之旅。
預計飛船將在發射后約28.5小時,美東時間3月15日晚上11:30(北京時間3月16日上午11:30),以每小時17,000英里的飛行速度繞地球軌道自主對接國際空間站和諧艙前向端口。對接后,Crew-10乘組將與第72次遠征的七名成員會合,進行短暫交接。此時,耐力號龍飛船(210.4)與奮進號龍飛船(C206.5)上演短暫的雙龍會,直到3月19日奮進號脫離空間站返航,結束Crew-9任務。下行搭載4名宇航員:原船上行2人(尼克·黑格、亞歷山大·戈爾布諾夫)+ 原波音飛船轉乘2人(布奇·威爾莫爾、蘇尼·威廉姆斯)一同返回,完成搭救波音飛船原船宇航員的特殊任務。
●安妮·麥克萊恩:任務指揮官
安妮·麥克萊恩(Anne C. McClain)是一位經驗豐富的NASA宇航員,現為美國陸軍上校。2013年被NASA選為第21期宇航員候選人,2025年擔任NASA SpaceX Crew-10任務指揮官,這是她的第二次太空飛行。
麥克萊恩出生于華盛頓州斯波坎,1997年畢業于岡薩加預備學校,2002年從西點軍校獲得機械/航空工程學士學位,同年她還是2002年度的馬歇爾獎學金獲得者,獲得赴英國頂尖大學深造的機會。2003年從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獲得戰略研究碩士學位,2004年在英國巴斯大學獲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2005年在布里斯托大學獲得國際關系碩士學位。
麥克萊恩作為美國陸軍高級飛行員,擁有超過2000小時的飛行經驗,駕駛過20種不同型號的飛機,包括OH-58D基奧瓦戰士直升機(擔任教練員)、C-12休倫、UH-60黑鷹和UH-72拉科塔。她在伊拉克自由行動中服役15個月,累計800小時戰斗飛行時間,執行216次作戰任務。作為一名測試飛行員,她在2013年6月完成培訓,次月正式成為合格宇航員。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她作為第58/59次遠征任務的飛行工程師駐留國際空間站(ISS),完成204天的任務,參與兩次太空行走(總計13小時8分鐘),并執行了多項科學實驗和站外維護任務。
麥克萊恩熱衷于橄欖球,曾代表美國女子國家橄欖球隊(女子鷹隊)征戰英格蘭女子橄欖球超級聯賽。她現居德克薩斯州休斯頓郊區,兼具軍旅背景和航天成就,還是NASA阿爾忒彌斯計劃成員之一。
●妮科爾·艾爾斯:任務飛行員
妮科爾·艾爾斯(Nichole Ayers)是NASA宇航員,同為美國空軍少校。她于2021年入選NASA第23期宇航員候選人,2022年1月正式接受訓練,2025年擔任NASA SpaceX Crew-10任務飛行員。這是她的首次太空任務。
艾爾斯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亞哥,與雙胞胎姐姐一同長大,但她視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和迪瓦德為家鄉。她于2011年畢業于美國空軍學院,獲得數學學士學位(輔修俄語),在校期間是校排球隊成員,曾四次獲得山地西部聯盟學術全明星和學者運動員獎。2013年在萊斯大學獲得計算與應用數學碩士學位,專注于流體動力學研究。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艾爾斯在T-38和F-22猛禽戰機上擔任過教官,累計飛行時間超過1400小時,其中包括200多小時的作戰飛行(參與【內在決心行動】),曾領導首次全女性編隊作戰飛行。在弗吉尼亞州蘭利空軍基地為F-22部隊提供對抗訓練,在阿拉斯加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的第90戰斗機中隊擔任助理作戰主任。她的軍旅生涯獲得多項榮譽,包括功勛服務勛章、飛行勛章和空軍表彰勛章等。
艾爾斯于2020年初在新西蘭與丈夫Justin結婚,兩人愛好航海、露營、徒步、騎行和家居項目。她熱衷體育,曾代表美國武裝部隊隊參加2012年國際排球比賽,并于2022年獲空軍學院畢業生協會年輕校友卓越獎。2025年3月14日,作為Crew-10任務的飛行員,開啟首次太空之旅,標志著她在NASA商業乘組計劃中的重要職業里程碑。
●大西卓哉:任務專家
大西卓哉(ONISHI Takuya)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資深宇航員,1975年出生于日本東京。1998年3月從東京大學工學部航空宇宙工學科獲得學士學位,同年4月加入全日空航空公司(ANA),2003年6月起擔任波音767副駕駛,直至2009年3月退休。
2009年2月,他被JAXA選為國際空間站(ISS)乘組的日本宇航員候選人,并于同年4月正式加入JAXA,接受ISS宇航員基礎培訓。2011年7月完成培訓,與油井亀美也和金井宣茂一同被認證為ISS宇航員。同年10月,他參與了NASA第15次極端環境任務操作(NEEMO 15),在佛羅里達州海洋研究設施水族館進行水下訓練。2013年11月,他被任命為ISS第48/49次遠征任務的飛行工程師,2016年7月至10月駐留ISS約113天,期間操作空間站遠程機械臂(SSRMS),成為首位在太空捕獲Cygnus天鵝座貨運飛船的日本宇航員。他還在日本實驗艙Kibo內搭建新實驗環境,執行JAXA及國際伙伴的多項科學實驗。
大西卓哉現為JAXA認證的飛行總監,負責Kibo實驗艙的運營與管理。2025年3月14日作為Crew-10任務專家再次進入太空,參加第72/73次遠征任務,執行另一次ISS長期駐留。他的職業生涯展現了從商業航空到太空探索的轉型,特別是在空間機器人操作和國際合作方面的突出貢獻。
●基里爾·佩斯科夫:任務專家
基里爾·亞歷山德羅維奇·佩斯科夫(Kirill Alexandrovich Peskov,俄語:Кирил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Песков)是俄羅斯宇航員,2025年3月14日作為Crew-10任務專家首次進入太空。
1990年5月1日出生于圖瓦共和國(當時為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克孜勒市。2007年,畢業于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納扎羅沃市第14中學。之后,進入烏里揚諾夫斯克高等民航學院,專攻飛機飛行操作,2012年6月27日獲得工程師資格,并被授予預備役中尉軍銜。成為宇航員之前,佩斯科夫曾擔任商業航空飛行員。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他在莫斯科地區希姆基的諾德溫德航空公司(Nordwind Airlines)擔任波音757副駕駛;2013年7月至2018年9月,他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埃梅利亞諾沃機場的伊卡爾航空公司(Ikar Airlines,Pegas Fly)擔任波音757/767副駕駛,累計飛行時間超過3000小時。
2017年3月,佩斯科夫申請加入俄羅斯宇航員隊伍,2018年8月通過選拔,成為Roscosmos第17組宇航員候選人。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1月,他在尤里·加加林宇航員培訓中心接受基礎培訓,2020年11月25日通過國家考試,12月2日被授予測試宇航員資格。2021年7月7日,他與奧列格·普拉托諾夫(Oleg Platonov)和康斯坦丁·鮑里斯諾夫(Konstantin Borisov)組成模擬乘組,參與為期兩天的沙漠著陸后生存訓練。此外,他還接受了冬季森林生存、黑海水域及諾金斯克水下訓練等專項課程。2023年5月,佩斯科夫被指定為SpaceX Crew-9任務亞歷山大·戈爾布諾夫的備份宇航員,并作為SpaceX Crew-10任務專家及ISS第73次遠征任務成員進行培訓。這是他首次太空飛行,標志著他在航天領域的職業生涯邁出重要一步。
Crew-10任務不僅是一次常規乘組輪換,更承載了重要的科學與合作意義。乘組將在六個月內開展超200項實驗,涵蓋材料燃燒特性、微重力對人體的影響、空間通信與導航技術等,助力NASA阿爾忒彌斯計劃及未來火星任務。此外,任務恰逢ISS持續有人類存在25周年,體現了NASA、JAXA、Roscosmos等多國航天機構的合作典范。Crew-10還將迎接后續任務,包括4月初的聯盟MS-27任務(搭載NASA宇航員Jonny Kim和兩名俄羅斯宇航員)以及5月的Axiom Mission 4(Ax-4)私人任務,同時協調多艘貨運飛船的對接。
●后續任務Ax-4
Ax-4是Axiom Space組織的第四次私人太空任務,目標為國際空間站(ISS),旨在開展科學實驗和商業活動,持續約14-16天。乘組為四名私人宇航員,包括第五次太空飛的女指揮官佩姬·惠特森及來自三個國家新手(印度宇航員舒布漢舒·舒克拉、波蘭宇航員斯瓦沃什·烏茲南斯基-維希涅夫斯基、匈牙利宇航員蒂博爾·卡普)。屆時使用SpaceX第五艘載人龍飛船C213.1(首次飛行),由獵鷹9號火箭發射。預計2025年5月或稍晚,從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或卡納維拉爾角SLC-40發射。任務目標在ISS開展微重力實驗、教育推廣及商業活動,延續Axiom Space推動空間站商業化的目標。
●后續任務Fram2
比Ax-4稍早的后續任務是Fram2:SpaceX首次執行的全私人、全民用極地軌道載人航天任務,成為人類首次進入極地軌道(90°傾角,高度425-450公里)的載人任務。任務以Fram(挪威探險船名,前進2號,象征探索)命名,旨在研究極地光現象STEVE等科學目標。由四名非職業宇航員,包括華裔挪威企業家Chun Wang(王春,任務資助者兼指揮官)、澳大利亞探險家Clive Stoltz、波蘭攝影師Jannicke Mikkelsen和英國企業家Hannu Rajaniemi。計劃今年春季(3月至5月)發射,最可能在3月或4月,具體日期待定。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部隊基地SLC-40發射。任務預計持續5天,期間將飛越地球南北極,執行科學實驗和拍攝任務。
●刷新數據
○SpaceX開啟2025年全球載人航天首航
○SpaceX第10次正式承運官方載人航天任務(Crew-1/2/3/4/5/6/7/8/9/10)
○SpaceX第11次承運官方載人航天任務(DM-2、Crew-1/2/3/4/5/6/7/8/9/10)
○SpaceX第16次承運載人航天任務,累計上行承運60名宇航員,下行承運58名宇航員
○世界載人航天史上第389次載人航天任務
○世界載人航天史上第354次軌道載人航天任務
○美國成功發射第192次載人航天任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